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人們對小學數學越來越重視?;诂F階段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有些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也在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盡管這種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生短期的學習成績,但卻極大程度地遏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因此,為了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教師要采取創新的教學模式,而生活化教學模式是較為先進的教學手段,對學生整體的發展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能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生活化路徑;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9-0037-02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是人們對生活無數次總結后的精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能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也符合小學生的特性,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生活化教學逐漸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得到越來越多教師與學生的青睞,以生活實踐為學習的基礎,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進行相互結合,引導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1]。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的內涵
1.數學學習要與生活緊密聯系
數學是對具體生活的一種抽象表達,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總結規律貫穿著整個數學學習生活。因此,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要以數學角度去思考問題。小學數學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起步階段,加強對數學規律的認知是正確的培養渠道。例如,在“三角形的分類”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對生活中的場景圖像的充分想象,能讓學生快速實現對三角形的分類,換言之,與其讓學生去記憶,還不如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
此外,學生在聯系生活的過程中,學會了簡單的自我歸納,加深了圖像之間的有效對比。在新課標背景下,學生是教學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承包式管理,而是要加強對學生生活化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多采取引導式教育與啟發式教育,避免出現管家式教育。數學從生活中來,數學知識也要應用到生活中去,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思想的引導,樹立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而不是應付考試的思想。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有效聯系,真正實現發揮生活化教學的作用[2]。
2.生活經驗是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鑰匙
生活經驗是開啟學生認知的鑰匙,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鼓勵學生用生活經驗去解決數學問題,利用自身的想法去闡述數學概念與問題。在創立教學情境過程中,要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在思考中實現對未知的探究。此外,在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活動中,可以多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學生之間的交流,能相互彌補思維上的缺陷,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實踐操作,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論結合實際能力。例如,在“圓的周長”的教學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用軟尺去測量圓形的周長。而在“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準備好的三角紙片發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發現數學規律,學生不僅學習到了數學知識,同時,也掌握了更多獲取知識的方式與方法。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生活化教學也是對教師的一種鼓勵,讓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去引導學生去思考與探究,實現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有效聯系,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存在生活的各個角落,時時刻刻服務于生活,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還能促進學生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的發展,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為學生日后接受更高層次教育提供保障,也為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
1.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認真落實生活化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深度挖掘,并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搬入課堂中,將教學資源“擬人化”。教師通過對教學資源的生活化,為學生樹立學習典范,學生潛移默化地模仿教師的行為,樹立學習數學以生活為出發點的思想意識,逐漸地搭建數學知識與生活溝通的橋梁。這不僅能開發學生的思維,還能讓學生主動加入教學活動中來。
2.營造愉悅的教學環境,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將教學生活化融入數學課堂,不僅能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活躍了教學氣氛。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想盡辦法將生活化實例融入課堂活動中。這樣做不僅避免了“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防止了教師主導課堂的機械方式,還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了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完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3]。
3.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生活化教學模式走進小學課堂,能給學生煥然一新的感受,能改變小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從被動地接受轉向主動地探究,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數學是生活的縮影,數學知識也體現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很多的生活問題都能見到數學知識的身影。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讓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與具體,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不僅滿足了學生好玩的天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路徑
1.營造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環境
任何學科都離不開生活,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生活中存在諸多的未知需要我們去開發。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設計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場景,充分融合生活場景與數學知識,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改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有效認知,體會到數學學習中的樂趣。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無論解答應用題,還是圖形計算題,都會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4]。
游戲對每個小學生都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游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利用數學知識與游戲相互融合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超市購物”活動,教師與學生互當售貨員,開啟一場模擬買賣游戲。而針對一些后進生,教師還可以在放學以后,讓學生去商店購買一些簡單的學習用品,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圓角分的概念。
2.加強學生生活化預習的訓練
因小學生的年齡限制,很難真正地實現自主學習,所以,教師要從多個環節開展指導活動。而預習環節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突破點,高效的預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激發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數學的課程特點,對課前預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并將生活化教學模式充分地融入小學數學預習活動中,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例如,在“測量鉛筆長度”的教學活動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家后利用各種測量工具,對家庭的物品進行有效的測量,并對測量結果進行粗略的記錄。學生在測量過程中,可能對長度單位沒有任何的概念,但在測量的實踐活動中,或者在家長的幫助下,實現了對測量的理解。在課程正式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學生就能實現對長度概念的理解,并對長度單位與測量方式等數學知識進行深度的掌握[5]。
3.加強對數學語言的生活化描述
漢字是一種語言符號,而數字則是一種數學語言,充分地體現出數學學科的工具性。在小學階段,針對抽象性較強的數學教學,依然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性的引導。而最好的引導方式是語言引導,在生活化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興趣愛好、智力水平等,并通過趣味性的生活化語言,拓展學生思維。
例如,在識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哪個數字呢?并在回答中說明理由。”學生會根據教師的問題展開討論,有個學生回答道“老師,我喜歡數字5,因為我們家庭一共有5個人”,還有的學生回答道喜歡3,同時也說明了自己喜歡的理由。諸如此類回答,不僅能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還實現了相互了解,同時教師也實現了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完成了教學任務。
4.加強課外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體會生活化的樂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加強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加入生活化教學活動中,不僅增強了學習效果,還能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僅如此,還能延伸生活教學途徑與渠道,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準備幾根拔河所用的繩子,并將繩子分別圍成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圓形,讓學生圍繞繩子跑動,進而實現了對每個學生跑動速度的計算,在愉悅的環境下實現了教學目標[6]。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將學生的生活帶入課堂中,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全方面發展,為學生日后更高層次的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深度挖掘小學數學教材,加強教材內容與生活化的相互聯系,為學生營造一個生活化的教學環境,為高效的數學課堂提供支持,給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濤云.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新課程(上旬刊),2019(6):58-59.
[2]卓偉良.探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新課程(上旬刊),2018(10):170.
[3]張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8(11):26.
[4]伊新文,伊善剛.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中華少年,2019(7):179.
[5]劉鈔.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分析[J].學苑教育,2019(7):51.
[6]張宗艷.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2019(14):139-140.
作者簡介:李謨志(1975—),男,瑤族,廣西恭城人,小學高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