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東
摘 要 財務預算管理是高校重要的財務活動之一,規范和高效的財務預算管理既有利于提高高校的資金使用效率,又可以促進高校實現戰略目標。但是高校預算管理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存在財務預算與實際使用偏差較大的情況。本文從高校財務預算的編制、執行、評價與考核3個方面,對高校財務預算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進一步探索解決預算管理問題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 高校 財務預算 評價與考核
一、預算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預算管理的概念
預算管理是指企業在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對未來的經營活動和相應的財務結果進行充分、全面的預測和籌劃,合理地配置資源,并通過對執行過程的監控,將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目標不斷進行對照和分析,從而及時指導經營活動的改善和調整,幫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業和最大限度地實現戰略目標。
(二)預算管理的重要性
財務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預算編制是預算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是高校進行資金管理的基礎。預算水平直接影響高校的資金運轉效率、經費使用效益、既定工作計劃和戰略目標的實現。高校財務預算是學校經濟決策的量化表現形式,指引高校以后工作的方向,規劃高校的年度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在高校經濟運行和發展中發揮著指揮棒的重要作用,在高校財務工作中起著主導作用。
二、高校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外和預算內資金脫節
預算單位考慮本單位實際情況,在對未來的資金使用進行規劃時,能夠較為精準地對常規性、延續性的工作進行預算。但當外部大環境發生變化,遇到需要處理的非常規性業務時,缺乏溝通以及主動高效的預算執行能力往往是部門的通病,尤其是當部門之間出現相互交叉的業務處理時,相互之間在緊密協作、配合時存在信息壁壘。
(二)預算編制方法不科學,內容簡單
對于日常人員經費、日常公用經費等常規性支出,多數高校采用類似增量預算的方式,以歷史數據為主要依據來編制本年預算,在去年的財務數據的基礎上進行調整。這種編制方法可以降低預算編制的工作量,但是存在缺點,如果上一年的某項經費預算數據不合理,今年的預算采用增量預算法進行編制,那么上一年不合理的項目預算缺點就會延續到本年度,導致今年的預算數字和實際情況存在重大偏移,也就難以對工作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
預算編制如果包含一些新增項目,這些新增項目沒有以前年度的歷史數據作為參考依據,而這些項目預算的編制又較為隨意,就會導致這些新增項目預算合理性及必要性受到嚴重的影響。并且在以往各項目的預算執行下,只是通過簡單的預算調整和指標分解,預算項目資金難以得到充分高效的運用,從而使一些價值較低的項目資金預算擠占了相對重要的新增項目的資金預算,導致編制結果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客觀性大打折扣,預算管理效率和效能嚴重降低。
(三)缺乏獨立的預算管理機構
大多數高校的預算管理工作基本全部都是由財務部門承擔,財務部門既編制本單位相關預算,又承擔財務預算相關的監督管理工作。這樣的機構設置對構建相互制約的預算管理機制有消極影響。
(四)缺乏預算管理監督機制
預算的監督管理通常是高校預算管理中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很多高校預算的監督管理工作沒有得到重視,沒有把預算監督管理體系建立完善,使得監督管理工作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沒有深入到實質工作中。在預算執行工作中沒有做到對預算資金的實時跟蹤和有效監控,沒有開展定期信息反饋工作,沒有在發現問題后督促相關責任部門及時整改。
(五)預算執行的能力不足
預算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步驟和環節就是預算執行。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很多高校經常會遇到預算收支與實際收支差異較大、預算執行率低、隨意調整預算等問題。主要原因是:
首先,大多數高校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沒有把預算目標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層層分解,沒有明確和落實各預算執行部門的責任,預算的剛性約束力發揮不夠充分。
其次,各預算部門對預算執行的認識存在偏差,重視對預算資金的爭取,而忽視對預算資金的使用,預算執行率與部門工作進度脫節,沒有完全同步,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一些不良現象時有發生,如經常隨意調整預算、預算收支和實際收支存在差異、一些支出項目不符合財務規定等。
(六)財務預算的評價與考核不完善
多數高校的預算評價考核體系不完善,未形成有效的財務預算評價和考核體系。尤為突出的一點就是未對預算的成本效益進行全面準確的分析。分析預算資金的成本和效益,就是評價資金投入和產出的效益的過程,通過對成本效益的有效分析,可以有效評價資金能否投入、投入多少資金比較合適,進而計算投入產出的相關財務指標,為下一年的預算編制工作提供參考和依據。
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許多高校的預算執行考核和評價體系不完善,難以衡量成本效益指標。無法準確地反饋相關投入和產出的效益,難以科學合理地考核和評價預算部門的業績,從而不能合理地分配后續年度的資源。
三、提升高校預算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統籌安排和配置資源
經費預算集中制,就是站在高校的層面,為保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統籌安排和配置資源。
項目申報部門要在高校整體發展戰略的指導下,以深化預算管理的理念為前提,應用全面預算管理模式,根據開展的業務活動,對本部門的經費開支進行科學的預算編制。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項目申報部門在預算編制過程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還可以衡量項目的充分性和可行性,從而大幅提高預算項目的申報質量。
各預算部門只有認真申報預算、執行預算,高校的發展方向、發展意志、發展戰略才能得到貫徹執行。各預算部門在進行項目預算申報時,應根據業務流程及職責,對擬申報項目進行層層分解并充分論證,客觀地填報預算項目指標。每個預算部門都是高校運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每個部門都高效、協調地運轉,高校整體的職能才能得到良好的發揮。在進行項目預算申報時,預算部門應充分認識到科學及合理的預算申報信息和數據是非常重要的。要將項目預算的指標細化到每個人身上,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和協同意識,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提高預算項目申報質量,推動高校事業發展和進步。
(二)改進和優化財務預算編制的方法
各高校的經費開支類別不同,學校應當根據自身條件和實際開展的活動,針對不同項目類別的活動經費開支采用不同的預算編制方法。比如,開展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基本運行經費和開展教學、科研、公共服務等活動的基本發展經費,可以主要采用零基預算的編制方法進行預算編制;對項目周期比較長的預算項目,可以主要采用項目預算或滾動預算編制方法。把多種預算編制方法有機統一和協調起來,把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三)設置獨立的預算管理機構
學校領導班子統籌和安排項目預算的相關工作,直接對預算管理委員會負責,預算委員會的職責有以下3個方面:制定學校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在預算制度制定過程中出現問題時進行協調、監督和考核預算的執行。
財務專業及校內其他不同學科背景的教職工應當作為預算委員會的成員,這樣有助于各職能部門參與預算的工作,并且對不同類別的經費項目進行審核和評價,確保預算從制定到執行都符合學校各部門的發展戰略目標。
(四)構建預算監督管理體系,加強信息溝通和反饋
首先,要把監督管控作用,充分地從計財部門、監察審計部門、教職工代表大會等方面發揮出來。加大對預算資金執行的追蹤和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有效防范資金使用過程中的不良行為,切實把預算監督管理的有效性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其次,建立定期通報機制是預算執行的重要保障。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發布通報等方式反饋項目實施進度、預算執行進度等內容。對項目實施進度和預算執行進度發生偏離的項目,及時查找原因,并督促各預算執行部門及時分析原因,限期整改。
(五)建立健全預算執行管理體系,提高預算的執行率
首先,學校在預算資金審批后,應當按照既定的整體發展戰略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細化。明確相應的主體責任和職責范圍,切實將部門業務活動、部門預算執行與學校發展戰略緊密聯系起來,充分發揮預算的剛性約束作用。
其次,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應當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和評價資金使用情況。要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和管理,這樣才能使預算執行部門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最后,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新增項目或非常規項目,而這些項目未列入年度預算,并且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實需要進行預算調整的,相關部門和人員在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后,方可調整預算。
(六)建立健全財務預算考核和評價體系
各高校應當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財務預算考核和評價體系,有針對性地考核和評價部門的財務預算工作。建立健全預算考核和評價體系,可以采用平衡計分卡以及關鍵績效指標法,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設置指標的內容和各項指標所占的權重,此外,要提升預算評價在實際考核中的作用和地位,下一年預算編制分配方案應當以本年度預算的考核和評價結果作為重要參考依據,對本年度經費使用收益率高的單位,應當適當提高下一年預算,對本年度經費使用收益率較低的單位,要適當降低下一年預算,并分析收益率低的原因,進行整改和完善,促進各機構提高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
四、結語
只有提升高校的收支預算管理能力,才能提升高校資金的有效利用率。高校只有嚴格管理財務預算中的每個工作環節,才能為學校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資金支持。因此,重視財務預算工作是學校實現發展戰略目標的基石和保障。
(作者單位為云南省化工學校)
參考文獻
[1] 黃維,楊晶.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研究——以C高校為研究對象[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02):121-127.
[2] 胡國霞.高校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1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