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也有了新的要求,學生對于知識以及技能的學習等內容都有一定的要求。故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如何盡快地獲取知識技能,滿足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需要。具體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實現對學生更有效的指導。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深度學習”的理念也隨之產生,而深度學習與高中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相結合,可以有效提升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高中階段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在高中時期是學生進行知識的積累和提升的關鍵時期,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所以,在高中時期的教學中,語文學科的教學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自我的欣賞和提升,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但是現階段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應該加強對教學工作的研究分析,實現對學生實施高質量的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改變傳統語文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提升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一、 傳統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的教學
高中語文中蘊含的知識比較豐富,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在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所以,這就要求在高中語文知識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的教學。但是現階段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都是更多的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并不重視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的教學,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影響,影響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最終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學生教學活動主體的地位得不到體現
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結合新課改的理念對學生實施教學,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綜合能力進行培養,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提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而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學。在傳統高中語文的課堂上,教師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也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但是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影響學生創新與探究能力的提升。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教師的教學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 深度學習的概念
深度學習的實現,首先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學會創新對學生教學的方式,轉變學生學習的心態,要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學生不僅是知識的傳承者與享受者,同時學生也是知識的創造者,學生的學習目標發生了改變,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形式也要發生相應的轉變。深度學習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方式上能夠將知識進行整合和遷移,并且能夠有效應用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深度學習的這種學習方式,更多的是讓學生對相應的學習內容進行理解性的學習和記憶。學生會對自己學習的新知識進行理解記憶,并將自己學習的內容融入自己的知識儲備中,在必要時應用自己的知識儲備解決相應的問題。這種深度學習的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在高中語文學科中,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的理解學習,并且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學習的知識中,形成自己獨特的知識結構體系,實現學生對文本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以后對于知識的學習,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 基于“深度學習”實現高中語文有效課堂創建的策略
(一)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高中語文的課堂上,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度的探究學習。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思維方式會得到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教師作為在課堂上最重要的引導者,教師應該重視對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創建,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需要,對學生進行課堂氛圍的創建,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深度學習。例如,教師在《荊軻刺秦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給學生觀看相應的視頻片段,利用直觀的表演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人物關系,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更好地對這篇文章中的情節進行理解,深入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與情感。在觀看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對視頻中的內容進行談論分析,總結人物形象,在學生之間相互探討的過程中,在語文課堂上的課堂氛圍就會更好,教師還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機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教學形式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還能實現學生對相應內容的深度學習,創建更高效的語文課堂。
(二)為學生創建課堂問題
教師提升高中課堂的教學有效性,離不開教師對于問題的創建,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發揮學生的潛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問題的創建時,教師應該注意問題創建的清晰性、價值、層次感等等。在創建問題時,首先學生聽到這個問題就應該明白教師的提問,并且只是教師提問的方向,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不規范答案的產生。教師提問問題的難度應該適中,要讓學生覺得這個問題由探究的價值,并且需要深入探究才能解決。問題也要保證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參與到問題的回答中,同時教師提問時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對學生進行問題的創建,滿足各個層次學生對回答問題的需求。所以,教師為學生進行課堂問題的創建時,應該重視問題的科學性,這樣才能保證提問的問題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保證課堂問題的有效性,這樣才能保證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針對問題的難度進行分層,就能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度學習的需要。
(三)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
在高中語文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對于教師有嚴重的依賴心理,這就導致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課堂上也缺少靈活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提升語文課堂的活躍度,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主動進行思考,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而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這樣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就能改變被動學習的情況,實現在課堂上主動思考與學習,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促進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例如,教師在《祝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文章進行閱讀,之后針對祥林嫂猝死的悲劇進行總結,讓學生自主對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特點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自主對文章進行總結,實現學生對語文內容的深入學習和分析,提升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四)在教學中實現對學生的人文教學
語文學科的知識中蘊含著很多人文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深度的挖掘,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對正片文章進行探究學習,這樣才能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中的內涵,利用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與文章產生情感的共鳴,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體會語文中的情感,實現對語文內容的深度學習。例如,教師在《老人與海》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深度的挖掘,讓學生通過文章的字里行間體會老人的情感。通過老人對鯊魚的幾次搏斗,以及老人失去的大馬林魚的重量分析老人的心理情感。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升華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學習與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的情感進行深入的體會。了解到當時社會最底層的生活,實現對學生的人文教學,同時這樣的教學,學生能夠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學生對于文章的體會能力,以及對文章中情感的體會能力就會增強,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就會得到提升。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提升語文課堂有效性
多媒體是現階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比較常應用到的教學設備。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對學生實施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利于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利用圖片、視頻等等形式進行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教學氛圍中,實現教師教學效果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故都的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展示秋天的圖片,學生在觀看圖片后,更有利于學生了解文章中秋的描寫,結合文章的創作背景,學生就可以更好地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有利于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深入學習。
四、 結語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在學生深度學習的背景下提升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教師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應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同時教師還要保證課堂氛圍的創建,實現高效語文課堂的創建。
參考文獻:
[1]魏明明.深度學習在高中語文有效課堂中的應用[J].中學語文(下旬·大語文論壇),2019(1):91-92.
[2]梁興蓮.淺談高中語文課堂的深度學習[J].明日,2018(33):87.
[3]劉永全.對話互動課堂促進深度學習[J].語文課內外,2018(17):97.
[4]胡心濤.落實自主學習,促成深度學習真實發生——新課改背景下的新課堂愿景[J].語文教學通訊·a刊,2019(6).
[5]周惠琴.深度學習,讓語文教學不再淺嘗輒止[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8.
[6]胡心濤.落實自主學習,促成深度學習真實發生——新課改背景下的新課堂愿景[J].語文教學通訊:高中(A),2019(6):80.
[7]劉倩,馬云鵬.單元主題教學:深度學習的有效路徑——以“擇生與擇死”單元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2019(6):16-19.
[8]羅娟.深度學習理論與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研究[J].高考,2018(5).
作者簡介:
陳少彪,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