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在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要學好數學才能更好地適應日益發展的社會。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尤為重要。文章作者提出,數學教師要掌握學生學情、掌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并在課堂上充分下放主動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同時不斷提升教師人格魅力,增加課堂趣味性。
關鍵詞:數學教師;教學工作;信息技術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教育離不開教師,離不開教師的教學工作。笛卡爾說:“數學是知識的工具,亦是其他知識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順序和度量的科學均和數學有關。所以數學教師做好教學工作,讓學生學好數學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就初中數學教師如何做好教學工作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吃透教材,掌握學情
教育部制定的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其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課程標準是教師備課的根本依據,是教師做好教學工作的保障。教師只有掌握課程標準,教學時才能把準方向。掌握課程標準后,還要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其實就是我們平常在備課中常談到的對教材的分析、理解。教師要對教材中每一章、每一節的內容盡量做到“深入淺出”,“深入”是“淺出”的前提,把教材鉆研得越深、越透,課上起來就越簡單、越得心應手。名師常把復雜的內容教得很簡單,而平庸的教師卻會把簡單的課越上越復雜,原因就在這里。所以,教師在教學之前先要吃透教材,要了解教材各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弄清哪些知識點會在以后的學習中再現,同時要確定每章、每節的關鍵知識,找出重點、難點以及高頻考點。初中階段幾何知識的概念和定理很多,學生容易混淆,教師必須吃透教材,掌握每一個概念、定理的內涵與外延,要弄明白各概念、定理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弄清哪些知識內容要精講,哪些要略講,教學前要做到心中有數。
《孫子·謀攻篇》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類似的,教師如果想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就得先掌握自己學生的學情。教師每接手一個新班級,就應對學生做一次摸底考試,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學習過的,在往后教學中經常會用到的、與以后所學知識內容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一些該掌握的基礎知識點和高頻考點。對摸底考試成績進行分析之后,給每一個學生建一個檔案,檔案中記錄好他們還沒有掌握牢固的知識點。檔案建好后,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哪些學生基本不用講解就能掌握,自學就會了;哪些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或者重點照顧之下才能學會;哪些學生還需稍加點撥才能領悟;哪些學生講了也不明白。這樣教師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學工作才能變得輕松容易。
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促進課堂教學
在當今信息時代,各種新的教學媒體已經普及到全國中小學,它在支持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現在各學校裝的希沃白板5就有著豐富的資源,其以多媒體交互白板工具為應用核心,提供云課件、素材加工、學科教學等多種備課、授課的常用功能。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有助于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的特點,一些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困難。教師在傳授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如在講《弧長和扇形面積》中的思考題“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圖形?如何計算圓錐的側面積、全面積”時,教師在先用白紙制作好一個圓錐并完整地套在事先備好的圓錐形教具上,然后開始錄制微課視頻:沿一條母線將圓錐側面(白紙)剪開并展平,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授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微課視頻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就很容易知道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同時也能很快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即圓錐的母線長等于展開所得扇形的半徑,圓錐底面圓的周長等于展開所得扇形的弧長。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使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直觀、簡單,也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變得容易、輕松,同時還可以節省一定的課堂教學時間。顯然,現代信息技術對數學教師做好教學工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有很多是抽象的,數學課堂比較難像語文課堂一樣活躍,所以數學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教學的情境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堂。如在講解“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探究2時,教師先編一道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且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數學問題:八年后,你大學畢業到某公司工作,試用期為三個月,在試用期內第一個月的工資為3000元,第三個月的工資達到5000元,這兩個月的工資平均增長的百分率是多少? 學生被這個與自己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所吸引,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學生解讀題目的含義后,找出相等關系,并利用已學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知識列出方程,最后算出答案。教師再針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總結:弄清問題背景——分析相關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導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還有很多,下面我們來繼續學習“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探究2。把學生的好奇心轉移到對現象的本質思考上來,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四、課堂上教師要下放主動權,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新課標強調發揮學生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課程標準更要求教師吃透教材,抓住重難點,從而更好地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讓教師講、學生聽。尤其是我們邊遠地區的農村學生,他們在數學方面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教師更要精講、細講,要善于引導,要充分下放主動權。如果數學教師在教學一開始就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增強,學習積極性也會提高,教學效果會更佳,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會更輕松。
五、提升教師人格魅力,增加課堂趣味性
要使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變得容易,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有一定的向心力,讓學生愿意圍著自己轉,讓學生喜歡上教師的數學教學工作。
古代教學專著《學記》中有這么一句話:“親其師,信其道。”其意思是:一個人只有在親近、尊敬自己的師長時,才會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這說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做好教學工作的首要條件。教師得和學生打成一片,保持一種“親密”的關系。具體的做法可以是這樣:下課時間走下講臺,向學生請教一下自己教學當中還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好,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課間和學生聊一聊,他們的家鄉有哪些美麗的景色,有哪些有意思的民風民俗;課余和男生一起在球場上“斗牛”,和女生一起跳繩。久而久之,教師就會有一種無形的魅力。師生之間關系融洽,學生信任教師,學生愿意和教師一起分享他們的成功與快樂,師生成為朋友,此時,教師的教學工作就會進入一種被信任的狀態。
數學知識是理性的、是嚴密的,是前后相互聯系的,這決定了數學課堂也是理性的,它不像其他文科類課堂一樣課堂活躍、情景多、關聯少。要做好數學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握時機,增加趣味性。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作業時,解方程:4x+(x+4)=12-(2x-3)的第一個步驟是“去括號,得”,這是解較復雜方程的第一個課時,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每次的作業都會有一些學生會漏寫“得”字。經過統計,全班有8人漏寫“得”字。我就抓住這個作業反饋的機會,在“得”字上做文章,以增加趣味性。因為“得”和“德”是同音,所以我是這樣說的:“解題的第一步有8人出錯,錯誤的原因是因為‘缺得。”而且我把“缺得”的音調稍微拉長一些,讓學生聽起來像是講“缺德”,此時全班很驚訝,注意力都凝聚在“缺德”上,然后我再解釋,這里講的“缺得”是指缺少一個“得”字,而不是講學生“缺德”。此時,學生豁然開朗。教師順勢對全班進行一次思想教育,我們不能做一個缺德的人。教師通過諧音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對數學課有一種期盼。
六、做好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個人成長
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這句話非常實在,它的意思是我們要重視教學反思工作。教師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循環、不斷再創造的過程,是將教師內化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可是大多數情況下,教學反思往往被教師忽視。課堂教學很重要,課后反思更為重要。教師課前所預設好的教學情境是固定的,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會出現突發狀況,此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掌握知識的情況對教學進度進行調整,這樣才能把控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并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對初中而言,九年級數學的一些知識是有難度的,數學教師要及時正確地解決課堂上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也是有困難的。因此,數學教師要通過教學反思,整理、記錄好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精彩片段和不足之處。久而久之,教師積累的好的解學方法、教學經驗、失敗的教學案例越來越多,以后的教學工作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同時也能促進數學教師的個人成長。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要做好教學工作,就應當掌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人格魅力,增加課堂趣味性,做好教學反思,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如此,才能促進教師個人的成長,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 芒,張敬濤,朱京曦.交互式電子白板有效教學應用[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3: ?5-7.
[2]魏淑娟.教學反思的意義[J].新課程(中旬刊),2019(2):122.
作者簡介:楊斌奇(1973— ),男,侗族,廣西三江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辦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