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一門語言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加強英語知識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在生活實踐中運用。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秉承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教學成效的提升。為了彰顯生活化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價值,文章先對生活化理念進行了概述,然后就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強生活化理念的運用展開分析,以彰顯其具體的價值。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理念;運用價值
初中英語教學需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同時,新課改倡導教師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因為英語是一種交流工具,在生活場景中的應用較多,所以實施生活化初中英語教學具有很高的現實價值。
一、生活化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價值分析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強生活化理念的運用,最為根本的價值就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主要是因為初中生處于好奇與愛幻想的階段,若教師只是在教學中按照教科書進行生搬硬套的教學,學生就容易產生厭倦甚至抵觸情緒,所以教師就需要在生活化理念的指導下切實注重生活教育資源的利用,并注重生活化情景教學。比如,在學習有關顏色的英語知識時,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按照書本將每種顏色對應的單詞教給學生,由于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就會影響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此時就需要將生活化情景引入教學之中。比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藍天、白云、綠樹和紅花等圖片,且在每個圖片中標注對應的英語單詞,讓學生結合圖片來理解單詞的含義,這樣就能更好地強化學生對單詞的記憶。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單詞訓練游戲,由一個學生出示顏色的圖片,另外一個學生將顏色用英語單詞講出來,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2.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
初中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關鍵性階段,不管是教師的發音,還是腔調,都會給學生的英語口語帶來較大的影響。而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語氣較為嚴肅,就會導致課堂氣氛變得枯燥而又單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有效激發,影響學生對口語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所以,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教師要基于生活化理念優化課堂教學環境,采用感情飽滿和幽默風趣的方式來教學,從而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出來,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 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時,教師可以將學生較為感興趣的電視節目放給學生觀看,如湖南衛視《聲臨其境》的片段,以此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并在教學中采用輕松、簡單、幽默的語氣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和鼓勵學生運用英語口語,在促進學生口語鍛煉的同時活躍課堂,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3.強化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因為學生學習的目的在于學以致用,所以,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就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將真實生活情境再現。角色扮演屬于較好的生活化教學方式,學生對角色扮演的參與度也較高,但是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準備,安排課堂時間,并組織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來再現情境,這樣可以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幫助學生在學中樂、樂中玩、玩中學,強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比如,在教學有關問路的英語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路人,從而將生活中的問路情境搬到課堂上來,強化學生對各種方位詞匯的記憶。教師還可以用英語問去當地著名景點的路線,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這樣就能更好地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并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之中,實現對知識的活學活用。
二、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對策探究
在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還要強化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思維能力。整個教學的過程都要具有較強的動態性,這樣學生才能以主體的視角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確保整個活動任務具有較強的遷移性。在課堂活動參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切實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學生要通過對自身現有知識和經驗的回顧來獲得新知識和提升技能。就可遷移性而言,若是課堂活動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學生就能將在課堂中學到的英語知識用在實際生活中,促進現實問題的解決。
1.設置素養化的教學目標,明確生活化課堂的方向
教學目標為整個教與學行為提供了強大的行動指南。在初中英語課堂活動中,我們必須確保所設置的教學目標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目標設置,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核心素養的實現奠定基礎。教師要將語言能力目標、文化意識目標、思維品質目標和學習能力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利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活動促進素養化教學目標的高效實現。例如Don't eat in class的教學要點有:①識記本課新單詞與短語;②掌握句型:Can we...?We can...,并復習、鞏固祈使句的用法,學會利用can來表達許可,能通過聽、說和讀的方式感知并掌握have/has to的用法;③復習、鞏固學規和家規,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道德品質。為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設立“知心姐姐”信箱,讓學生把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煩惱寫下來放進信箱,教師解答,引導學生對部分規則的合理性進行探討,從而使他們認識到日常生活中制定規則和遵守規則的必要性,并讓學生反思,讓他們學會獨立解決問題,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
2.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實施英語生活化主題教學
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實施載體是活動,在英語教學設計中,需要確保設置的主題具有連貫性,內容具有關聯性,盡可能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符。教師可以通過采取激活→感知→梳理→內化→遷移的步驟來設計課堂活動,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之中,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提升學生的遷移創新能力。例如,在對人教版八年級上冊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的教學中,通過食物制作的介紹和相關活動,學生可以了解生活知識,增加生活閱歷,提高實際生活能力、實踐操作能力。
激活階段:
觀看《舌尖上的中國》視頻片段,用頭腦風暴法讓學生說出水果和食物名稱,看誰說得多,以此激活學生的言語功能,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以舊引新,為導入新課作鋪墊。
感知階段:
Step 1:觀看課前已準備好的香蕉奶昔制作視頻。
Step 2:教師提問:“What do we need?”學生回憶剛才觀看的內容,討論,呈現新單詞,完成對生詞的學習。
Step 3:呈現句子結構及表示順序的副詞,如First...next...then...finally...以及制作香蕉奶昔的動作詞組等 。
Step 4:根據圖片提示,說出制作奶昔的過程。
Step 5:完成1a。
梳理階段:
Step 1: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并嘗試描述制作過程,小組交流、探討、合作,共同完成。
Step 2:讓學生聽錄音,完成1b。
Step 3:聆聽2a,完成相關內容。注意how many與how much的使用和區別。
Step 4: 聽錄音完成2b。
內化階段:
Step 1: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總結所學知識點。
Step 2:讓學生選取兩種食譜中的一種制作表格,列出食材和數量。
Step 3:兩人對話,告訴同伴如何制作香蕉奶昔、水果沙拉,注意表達的順序和步驟。
Step 4:游戲環節,比賽誰能制作出一份完整的食譜。
遷移階段:
Step 1:教師提出問題“What do we need to make Russian soup? ”讓學生幫助教師解決問題。
Step 2:總結本課知識點,然后重復重點。
Step 3:用英語寫出一份新的食譜,并把制作過程及其講解拍攝成視頻,與同學分享。
3.實施情境化的教學活動,彰顯英語課堂活動的實踐性和生活性
開展情境化的教學活動,主要是在教學活動中設置一定的主題語境,并緊密結合語篇和學生現有的知識與技能,利用具體的活動情境促進問題的處理,讓課堂活動在主題語境的引領下發展,提升學生的認知高度,彰顯學科的育人價值,尤其是能基于現實生活的視角感受和領悟課堂活動所帶來的社會價值。例如,在Good morning!教學中,以交朋友為主題語境,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踐談談交朋友的方法和好處。最終讓學生領悟到做人要善良和真誠的真諦。在開展課堂活動時,開展以“What kinds of friends do you have ”為核心的辯論賽,這樣就能讓學生認識到: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友誼是一個人人生中最大的財富之一。
結 語
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著較強的運用價值,因此為彰顯其運用價值,我們要加強對生活化內涵的理解,并加強對其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的活力,打造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游曉霞.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2020(6):18-19.
[2]鄭興杉.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9(25):93-94.
[3]金 燕.試談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名師在線,2019(5):78-79.
作者簡介:陳小紅(1973— ),女,浙江玉環人,碩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