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核心素養教育視域下,小學英語課堂應成為培育學生英語智育、美育和德育的重要場所。文章以外研版三年級起點英語的教學實踐為例,從教師和學生的不同視角出發,對如何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把握學生學情、培養英語學習的積極情感,建構一個多元化、互動式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究,以期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培育,實現英語課堂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在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多視英語學科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僅重視英語知識和技能的習得,卻忽視了英語學科的人文價值。但誠如教育家克伯屈所言:“教育屬于生活,教育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教育的意義是促使學生通過知識和技能的習得,對其生活各方面的發展起到積極影響,進而引導學生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關注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關鍵能力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上位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英語核心素養培養集中體現于對學生語言技能、邏輯思維、文化素養和情感態度的培養,而“素養教育”直接體現于英語課堂中,這便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創新教學設計,提升課堂水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動性,以實現核心素養要求下的小學英語的學生全面素質培育目標。
一、轉變教學觀念,定位教師角色
核心素養教育要求教師建構一個“以學為主”的教學課堂,由著重于教師的“教”轉向強調學生的“學”。教學理念應具體落實到教學安排、課堂實踐和師生溝通等具體教學環節的實踐中,故筆者分別從英語課程的探索者、英語課堂建構的設計者和培育學生的引導者三個角色出發,以多元化視角討論如何運用新興教學觀念定位教師角色。
1.教師作為英語課程的探索者
小學中年段的學生屬于興趣導向型,但同時也具備注意力不持久、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差等特點。且該階段的學生學習內容增加、難度加大,許多學生常出現跟不上教學進度的情況。因此,教師對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的安排應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育心理學家加納提出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認為,完整的學習過程是由學習動機、個體領會、知識習得、信息儲存、增強記憶、系統概括、作業實踐和反饋強化八個階段組成。以外研版三年級起點英語上冊教材教學為例,本冊共分為十個英語單元,學習任務較重。在學期伊始,教師應做好周課程計劃、月課程計劃,并設置每個單元的核心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同時做好教學活動設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英語教學進度的設計完成教學期望目標的設置,并幫助學生完成興趣激發、知識吸收、實踐練習和學習反饋這一課程系統。
2.教師作為英語課堂的設計者
區別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核心素養觀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互動性、自主性強的課堂環境。小學英語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階段,該階段強調學生基本詞匯和句型的學習,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關鍵時期。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提升教學深度、豐富教學內容、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高效課堂的實現有多重路徑,如英語課堂實踐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法、情境構建法、角色扮演法、“五步誘導”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教學法都體現出了自己的優勢,教師須對課程核心目標進行評估后,結合一種或多種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效率的提升。如He's a doctor一課以引導學生探討職業為學習目標,可采用學生扮演不同角色的方法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學習Happy birthday一課時,可運用創設情境法模擬過生日的現實情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3.教師作為培育學生的引導者
小學生正處于自我發展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也正是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而個人情感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至關重要,學生個人情感或積極或消極,將直接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態度。正如教育家奧蘇伯爾所認為的,在兒童學習的早期階段,以教師、家長進行鼓勵、贊揚的附屬內驅力對學生完善學習動機可以起到關鍵性作用。加強學習習慣和積極情感的培養,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提升英語課堂效率。當前學生在課堂上的消極情感主要表現為學習焦慮、缺乏自主性,而消極情感的形成與學生性格、學習環境、教學方法等因素有著直接關系。故建構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環境,可以緩解學生過于重視成績的焦慮情緒,讓學生享受課堂,盡可能減少英語課堂交流中的懼怕、逃避行為,喚醒學生課堂學習的活力。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英語知識技能進行培養,并將德育、美育引入課堂教學中,實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教師在教學英語的過程中要帶領學生認識他者文化,開闊文化視野,實現核心素養的全面培養。因此,對于英語學科教學,教師不應局限于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也應加強實現教學計劃中的育人功能和文化價值。如在上冊的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name等交流性強的單元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培養學生關心他人、與他人溝通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在溝通交流中進一步融入社會;在下冊My favorite colour is yellow、I like football等有關自我興趣愛好的單元課程中,教師可對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自信心進行培育,幫助學生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此外,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英語課程學習對培養學生積極情感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英語課堂中,學生可以在不同單元的語言學習和運用中習得不同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把握學生學情,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是學習英語的必要條件。在把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學生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
在筆者教學的三年級學生中,大部分學生都對英語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受到個體智力、思維能力、創造力等多個因素的影響,當他們學習陷入困境時,學習興趣便被削弱了。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情的把握。例如,教師可將學習位于上游的學生作為全班學生學習英語的榜樣,并通過成立互幫小組,引導其幫助學困生解決學習難點。學習位于中游的學生比較多,教師應予以更多重視,在夯實他們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他們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對于學習陷入困境的學生,須通過認可、贊揚的方式提升其學習英語的信心,鼓勵該類學生向教師、同學多學多問。此外,可通過讓學生給自己設立學習目標、自主設計學習策略,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克服困難。
三、創新課堂設計,提升教學質量
英語課堂是教師傳遞教學理念、展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核心場域,筆者以This is my school一課的實際教學為例,從該課的教學核心目標設計、課程規劃、教學方法和課堂實踐對核心素養導向課堂進行分析。
1.制訂教學策略,明確課程目標
從第一維度教學目標來看,該課應對學生進行介紹學校和校內人物的單詞及句型的聽、說、讀、寫訓練。對于第二維度目標而言,學生應學習運用詞句向他人介紹學校及人物,并靈活使用“What's this?”“ What's that? ”詢問物品以及運用“This is my...”“It's a...”這類介紹人物和物品的常用句型。在第三維度教學目標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熱愛學校生活、團結同學和尊重教師的積極情感培育。
2.完善課程規劃,布置學習任務
教師作為英語課堂的引導者,在課堂開始前應讓學生對本課知識有所了解。通過讓學生在課前用繪畫的方式表述教室內的物品和人物,明晰pupil、pen、teacher等單詞的含義,并結合已學單詞如door、desk、window等加深對詞匯的印象。教師要預先告知學生本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預習中形成課程目標知覺。
3.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營造課堂氛圍
為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該課的實際教學中可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運用情境教學法建構課堂環境,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和游戲法加強學生對單詞的記憶,還可以在角色扮演的互動式教學中提升學生自主運用知識的能力。如教師扮演學校的導游,向學生出示學校各處景色和設施的照片,向學生詢問:“Do you like our school?”進而出示教室內的相關物品照片,詢問學生“What's this?”“What's that?”并講解此類問句的用法。隨后,在教師帶領學生熟讀詞匯表后,將班級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小組內同學進行單詞互問、互答、互檢,出示相關照片進行單詞搶答游戲。教師在進行答句教學后,學生結合所學詞匯對重點問句和答句進行實際運用,如同桌互相扮演介紹者和參觀者,在教室內進行物品、人物的詢問和介紹,教師則在課堂觀察中糾正學生單詞和句子的用法,傾聽學生交流,積極鼓勵學生發言。
4.提升教學立意,端正學生情感態度
課堂結束時,教師通過對課堂內容的總結概括,促進學習遷移,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針對“你眼中的學校、同學或老師是什么樣的?”這一問題進行自由發言,促進學生自我思考。通過講述學校生活的美好之處以及該怎樣愛護校園設施,學會與同學、老師友好相處,激發學生對校園、班集體的熱愛,促進學生智育、德育和美育全方位提升。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2]高玉杰.小學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英語教師,2016(23):147-149.
[3]束定芳.關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J].山東外語教學,2017(2):35-41.
作者簡介:王月蓮(1980— ),女,壯族,廣西南寧人,一級教師,本科,教研組長,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