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九鬧如
摘 要: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教師探索提升課堂效果的方式,結合大數據和信息化的社會環境,充分認識到提升信息技術水平的重要性,主動構建具有現實意義的課堂,尤其是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聯系實際生活,提升課堂有效性。文章將以微課為例,淺談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如何發揮微課的優勢,拓展學生思維。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微課
“微課”一詞的出現霎時間引起教育界的巨大反響,教育者們紛紛學習微課制作的方法,轉變教學模式,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增加實踐經驗,逐漸優化該教學模式,將優勢發揮到極致。文章將著重分析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如何應用微課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提升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一、 微課教學具有的優勢
(一)微課整體時間較短
微課時間維持在10~15分鐘內,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此特點滿足學生對碎片化知識的需求,將知識點打碎,以講解單個知識點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學生在單一知識點的引導下,能夠集中注意力,以高效的學習速率深入理論學習中,無形間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初中階段學生的基礎課程內容較為繁雜,他們面對每一門學科都有不同程度的抵觸心理,而微課的使用充分緩解了他們學習的負擔,減少精神壓力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微課知識點有詳有略
傳統課堂在45分鐘內,教師采取滿堂灌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學生無法抓住重難點,造成知識點掌握程度的偏差,而微課視頻主要是針對同一知識點,詳細講解,學生結合知識點內容能夠更好地區分教師在課堂中教授課程的重要程度,幫助他們理順課堂脈絡,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的知識體系。微課中沒有過多贅述,直擊知識點本身,給學生以清晰化的認知。
(三)不受地點和時間的限制
微課有著靈活性的特點,隨時隨地就可以播放視頻,開啟學習之門,不受地點和時間的限制。結合當前社會發展水平和資源利用的方式,微課整合互聯網優秀資源,教師依據學生發展總水平和課標要求后,完善具體內容。教師能夠獲得可發布的優秀教育資源,為其他教育資源不達標的地區,提供先進的教學思想,借助互聯網媒介,廣泛傳播。
二、 信息技術課程結合微課形式的必要性
(一)集中學生注意力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要求是:學生根據教師知識點的傳授,利用互聯網專業技術,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基礎性問題,但教師在踐行此項要求的過程中受到教學現狀的制約,由于學校和學生普遍的關注度不高,重視程度與教學任務不匹配,導致出現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學生隨意操作電腦,把課堂當作玩樂的場所,實際學到的知識內容并不豐富。教師組織課堂花費大量的時間,教學效率不高。微課的優勢解決了上述問題,利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視頻教學,抓住他們的好奇心,順應他們學習所需的具象化信息,集中注意力,使他們投入信息技術知識點的學習中。
(二)提升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課程有著理論性強、實踐機會少的特點,學生認為學科知識難度較高,掌握知識的深度有待提高。根據限定的學時,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學生參與程度低,難以盡全力投身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根據微課的基本形式,教師利用將重點知識分塊的方法,提取難點內容,精簡成適合學生注意力的時間長度,提升學習效率,便于深度解讀微課內容。通過微課的形式,學生有針對性地跟隨視頻內容的講解,保證學習效率和質量,幫助重復記憶重點內容,理順知識點脈絡,有利于構建特色化的理論框架。
(三)便于凸顯理論價值
大數據環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新方向,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深入,為了順應主流社會思想,提升學生的信息化水平勢在必行。信息技術課程為學生更快適應信息化社會做鋪墊,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加強此門課程與社會實踐的連接,讓人遺憾的是,現階段初中信息化課程部分教師并未重視信息技術的教學,只關注主科課程在教學活動中的基礎作用,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難以體現。本著教學目標的要求,微課解決了課程與實際聯系脫節的現象,將生活中的有效信息融入短視頻中,幫助改革教學結構,淘汰消極的教學方式,重新煥發信息技術課程的生機,凸顯智能與大數據處理的重要性,發展課程優勢,保障教學價值的落地。
三、 提高微課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融合度的方式
(一)課前準備方面
教師在信息技術微課制作前,要立足于教材內容,深度剖析教材中出現的知識點,區分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掌握知識的能力,有針對性的制訂教學計劃。在備課環節,應當認真搜集有關知識內容的信息,汲取優秀的教學經驗,找到與現實教學的契合點,根據微課的具體展開形式,加入具有提升學習效率作用的環節,引導學生正確認知此門課程。信息搜集的過程不單純指信息羅列,而是有目的性、指向性的篩選內容,保證資源間的匹配程度,完成資源的科學性整合工作,從而加強微課內容的深度和有效性。
例如,學習“認識信息”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在備課階段充分查閱資料,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找到實踐生活中信息的具體表現形式,并根據社會環境適當擴展教材內容,填充信息特征與具體表現形式的例子,增加具有生活化氣息的材料。當前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大教學難點是學生無法建立信息技術與現實社會的聯系,教師在備課時有目的地架起與生活的橋梁,幫助學生準確認識信息技術。拉近與學科間的距離,改變過去的價值認知,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應當向學生明確信息的重要性,信息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提供基本需求,無論是學習抑或是生活都離不開千萬條信息的支持,而信息技術則是以海量信息為基礎,利用整合和處理技術,為人們提供有針對性的內容,便捷日常生活。
教師利用備課階段,順應學生知識需求的特點,增添具有現實意義的擴展內容,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效率。即使微課時間短,但濃縮課程精華,教師應當把控好課前準備環節,為教學內容的展開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