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
摘 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隨著我國公共財稅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現有的政府財務報告模式已經無法全面反映政府財務情況以及政府受托責任履行情況,因此構建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迫在眉睫。目前有關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逐漸完成改革試點工作,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效。然而在具體運用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和困難。本文對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質量提出對策。
關鍵詞 政府財務報告編制 難點 對策
一、引言
為進一步推進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規范政府財務報告編制工作,財政部先后出臺了《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編制操作指南(試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操作指南(試行)》《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辦法(試行)》等文件,為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工作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導。然而一直以來,我國預算會計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只能反映財政預算收支情況,不能全面反映政府所有的資產、負債及費用,也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資源的獲得、使用情況和財務狀況,缺乏反映政府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成本的信息。在此背景下,需要積極推進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改革,不斷完善相關問題,逐步建立全面、準確反映政府各項資產負債、收入費用情況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
二、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摸清“家底”,提升決策水平
當前我國財政收支壓力較大,通過編制資產負債表、成本費用表等財務報表,并運用各種財務指標進行分析評價,解決了傳統決算報告的局限性問題,不僅能反映政府收支的流量,也能反映政府的存量,有助于全面準確地反映政府資產負債情況,摸清“家底”;有利于加強政府資產管理和債務風險防控,不斷提高政府宏觀經濟決策能力和水平。
(二)有利于準確核算成本,完善績效考核
在收付實現制下,現金的流入、流出只反映政府當年財政收入和支出情況,無法準確記錄和反映政府資產、負債以及運行成本的動態變化,因此,無法對政府績效進行準確的評估和考核。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能夠提供完整的成本費用信息,通過準確反映政府的成本費用,為政府績效評價提供準確的依據,有利于降低政府運行成本、提升政府運行效率。
(三)有利于提升政府財政透明度,促進規范化管理
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可以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加翔實、準確的政府財務信息,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和政府決策的公開度,滿足各有關方面對政府財務信息的需求,從而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存在的難點
(一)資產基礎數據不完善
一是固定資產未計提折舊。一直以來,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而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需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因此需要對固定資產重新計提折舊。由于許多資產使用時間較長,導致補提折舊工作量較大,數據準確性不高。二是固定資產賬實不符。有的行政事業單位的基本建設類資產已經投入使用,但因未進行竣工結算,沒有從“在建工程”及時轉為“固定資產”;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已經報廢,但一直未進行賬務處理,導致賬實不符,固定資產數據失真。三是公共基礎設施數據缺失。原來的預算會計制度沒有公共基礎設施會計科目,而是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直接作為費用列支,同時由于部分公共基礎設施由多個單位共同管理維護,導致公共基礎設施數據資料不全,權屬不清,價值確認比較困難。
(二)編制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由于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口徑復雜,對編制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由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長期以來實行的是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面對政府綜合財務報告這一新業務,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由于慣性思維,或者財務人員自身的原因,對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不夠熟悉,在編制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對報表間應當抵銷、調整、合并的事項進行正確的處理,導致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真實性、精確性大打折扣,不利于決策部門根據綜合財務報告作出正確的決策。
(三)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間存在許多內部抵銷的經濟業務活動,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不僅涉及各類資產、負債,還涉及內部往來、債權、債務的合并和抵銷。在實際編制過程中,由于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信息系統本身不夠完善,未能和其他信息系統進行有效的銜接,各系統之間的數據無法相互讀取,很多工作還需要依靠人工操作來完成,加上相關會計基礎數據的不完善,相關數據核對起來比較困難,導致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效率較低,準確性較差。
四、政府綜合財務報表編制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資產管理,夯實報告基礎
一是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的清查盤點,摸清“家底”,嚴格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進行確認與計量,并按要求進行分類,每月及時準確計提折舊。二是要加強對基本建設項目的管理,已竣工結算的項目要及時從“在建工程”科目轉為“固定資產”科目,另外對已經投入使用但尚未進行竣工結算的項目要及時查明原因,提出解決方案,盡快辦理竣工決算手續,及時登記固定資產賬,做到固定資產賬實相符。三是要做好公共基礎設施的確認計量。按照《政府會計準則第5號——公共基礎設施》的相關規定,明確公共基礎設施的核算主體,加強公共基礎設施的確認和計量,將公共基礎設施逐步納入會計核算體系中。
(二)開展業務培訓,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
由于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編制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對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建議開展政府會計準則和應用指南的培訓,指定專人對系統操作、填報口徑等進行詳細講解,使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準確理解政府會計準則相關規定,熟練掌握具體的業務操作方法。同時,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進行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培訓,提升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為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完善信息化系統,提高編制質量
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信息量較大,涉及的各種數據資料繁多,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降低報表編制人員的工作量,減少人為操作失誤而引發的數據失真問題,提升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效率和準確性,實現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的規范化、標準化。在實際工作中,建議開發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信息系統,運用信息化方式實現與各個部門之間、各個系統之間的對接和取數,實現數據的歸集和合并,提高編制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確保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準確、完整。
五、結語
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專業性強的綜合性工作。行政事業單位應積極做好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編制工作,為開展政府信用評級、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改進政府績效監督考核、防范財政風險等提供支持,促進政府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為深圳市坪山區人才公共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 孫琁.政府財務報告編制探索——基于A區試點的實踐[J].新會計,2019(02):31-32.
[2] 劉海燕.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方面的問題及思考[J].財會學習,2019(08):147.
[3] 胡然.地方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工作問題探究[J].財政科學,2019(03):139-144.
[4] 史凱麗,張榮欣.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相關問題的探討[J].會計師,2019(1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