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亮
摘要:韶山是紅色文化的搖籃,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故鄉。韶山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還是依靠傳統的舊模式,在這種老舊的模式下,傳承與傳播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當前,全球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化也漸漸趨向生活化和大眾化。隨著數字化的成熟并且不斷延展到各個領域,突破傳統手段,構建數字化韶山紅色文化,推動數字化轉型,為解讀韶山紅色文化傳承與傳播提供了廣闊的視角和新的路徑。
關鍵詞:韶山紅色文化;形態;數字化;虛擬現實,構建
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組成形態十分復雜并且十分抽象的,很難準確將其定義,而它的發展與傳承更是非常繁瑣的過程,不同時期都也會根據當時的時代特征產生新的方法,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文化形態的傳達要經過生理喚醒、主觀感覺,認知過程之后產生。這個過程是長期而又復雜的,這就需要我們尋找新構成形態縮短并簡化這個過程。
一、韶山紅色文化的形態構成
1、韶山紅色文化特征
韶山紅色文化是紅色文化的具體表現之一,它擁有紅色文化的普遍特點同時也具有其獨特的個性。韶山是紅色文化的搖籃,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故鄉,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中保護并收藏了6500多件毛澤東遺物,這些遺物都記錄了毛澤東主席生活和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從這些遺物中可以感受到毛主席的成長、生活、學習、勞動、工作的過程,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和極其珍貴的價值。
2、韶山紅色文化形態特征
(1)理論形態
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等理論,是黨和國家的政治方針和思想理論,是紅色文化的思想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的決議、政府工作報告、思想政治學習、理論宣傳等方面起著重要的思想綱領和理論基石的作用。這在韶山開展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2)物質形態
即韶山豐富的紅色文化物質資源,如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毛澤東遺物等,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向人們傳遞著其承載的特定革命文化內涵,通過對這些遺物的研究和展示,再現毛主席當時的文化精神,同時也印證了曾經革命歲月的滄桑與磨礪。
(3)精神形態
精神形態是指以表現和歌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歷史以及社會主義革命為主題的文藝作品,這種紅色文藝作品覆蓋了幾乎所有的文學藝術形式。以韶山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藝術形式表現的作品都屬于韶山紅色文化精神形態,如韶山革命歌謠、“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實景演出等。
3、韶山紅色文化數字化改進
韶山大型革命歷史實景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是整合現代舞臺、聲光電技術、歷史背景和立體設設備的綜合演藝的實景演出。它導入新的科學技術,增強了舞臺表現力,觀感體驗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利用數字化構建新的表現形態,發展紅色文化傳播,既是打造中國特色文化傳播形式、繁榮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又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紅色革命歷史教育的一項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戰略工程,同時還是展示時代風貌和時代特征的重要途徑。
4、韶山紅色文化傳播形態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以及紅色旅游的熱潮下,韶山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愈發受到重視,但是韶山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還是以傳統的舊模式為主,其中紅色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參觀者,同時也加大了紅色文化物質資源的保護難度。再加上紅色文化資源的自然消亡以及一些過度地開發,如何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長久保存和合理運用,成為韶山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重要問題。在當今各領域都趨向于數字化的時代,韶山紅色文化傳播也應該趨向于數字化體驗。韶山雖擁有寶貴的紅色資源,但在傳播上依舊采用傳統老舊的方法,缺少參與性和體驗的趣味。
在這種老舊的模式下,傳承與傳播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1)相對靜止、僵化地看待紅色文化,沒有及時挖掘新的表現形態;(2)在經濟利益至上的誤導和指引下,脫離實際;(3)欠缺對年輕一代心理了解和把握,說教式地強調思想宣傳,降低了其感染力和生命力,甚至產生逆反心理;(4)紅色旅游產業急功近利,缺乏市場機制運作;(5)模式化、臉譜化色彩濃厚,無法讓人欣然接受。面對這些問題,通過數字化形態的構建,可以得到相應的解決方案。
二、韶山紅色文化數字化形態構建方式
當前,全球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化也漸漸趨向生活化和大眾化,虛擬現實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數字化技術為韶山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視角。
1、虛擬現實的形態特征
虛擬現實具有多感知性、實時交互性、沉浸性以及構想性的特征。(1)多感知性是指計算機創造模擬了一個給人多種感官刺激的虛擬環境。虛擬現實除了能提供一般計算機所具有的視覺方面的感知性,還有聽覺感知、觸覺感知,甚至包括味覺感知、嗅覺感知等。(2)實時交互性是指人能像現實世界一樣同虛擬世界進行實時的互動,利用各類傳感器以及多元化的模擬信息產生人機交互,人們通過特殊的設備與虛擬現實中的一切進行交互,就像現實中一樣在虛擬環境中體會與真實環境一樣的條件反應。(3)沉浸性,主要是指虛擬現實的沉浸感,又可以叫做臨場感,是指人能夠感受到以自己的空間虛擬環境的真實感受,讓人感知的不僅僅是視覺所產生的畫面感,而是包裹全身的真實體驗(4)構想性是指能夠通過虛擬現實創造出人們想象中的世界或者現實中存在卻看不到或者到不了的環境。
2、韶山紅色文化形態數字化模式構建的意義
韶山紅色文化傳播是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宣揚紅色文化的精神,展現革命歷史的事跡,喚起紅色精神的共鳴,才能使韶山紅色文化得以傳播,讓紅色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在當前的時代特征,文化傳播的形式趨向于多元化和大眾化,各種傳播形式和方法層出不窮,在這樣的背景下,怎樣吸引大眾的注意力,把韶山紅色文化和精神傳達給大眾,這就要求傳播的媒介力求創新,傳播方法貼近大眾習慣,才能將韶山紅色文化精神更好地傳播出去。數字化的飛速發展,虛擬現實與文化產業的結合,基于虛擬現實文化形態設計,是韶山紅色文化順應數字化時代發展的傳播媒介,是韶山紅色文化傳播的新形式。
韶山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是歷史遺留下的寶貴印記,是革命先輩們在時光的遷徙中留下的珍寶,是弘揚韶山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于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十分重要,亦是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的表現。數字化技術的出現,為保護紅色文化資源提供了新的途徑,為了適應社會的數字化發展,虛擬現實應用于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是時代的必然性。運用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系統的記錄下紅色文化全部資源的信息,將其更加直觀的模擬展現,甚至“穿越時空”,模擬還原其歷史的原貌。人們還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模擬的“紅色資源”真實的參觀到不曾去過的紅色文化景觀和紅色文化遺跡,并且可以多角度,多途徑來進行實時互動交流,相比較傳統的展示方式,有著更加全面的感官感受,并且讓紅色文化資源在紅色文化傳承中受到的損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參考文獻
[1] 季景濤.基于虛擬現實觀的景觀創作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2] 李梁.展演空間聲光電一體化設計中的低碳理念.[D].中南大學,2010.
[3] 徐榮梅.對韶山紅色旅游發展的思考.[J].大眾科技. 2011.
[4] 李海波.論紅色文化傳播的價值和策略[D].江西師范大學.2009.
[5] 高源.新時期韶山毛氏紅色文化旅游的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16
[6] 郭劍敏.新世紀紅色影視劇與紅色文化的打造及傳播[M].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2
[7] 徐琳.基于虛擬現實的韶山紅色文化展演設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8] 王貞.韶山紅色文化旅游實景演藝的數字化設計研究.[J].裝飾. 2017.
基金項目:湘潭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2019Y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