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宇 夏帥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代在校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相應提高,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們對更高層次消費的追求與對提升自我身心素質的要求,這其中就包括通過健身提高運動能力。然而作為經濟來源單一的學生,校外健身又屬于一種奢侈消費。據調查,目前社會健身行業發展迅猛,健身服務供給已逐步大于市場需求,且針對性較差,潛在客戶類型單一,而校園健身仍是一片亟待開發的藍海。因此,本項目抓住校園健身需求龐大,健身服務供給不足的矛盾,以南京師范大學為例,創建X-Fitness校園健身俱樂部,研究并開發大學健身資源(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使其更好地滿足校內健身需求,同時又使閑置的校園健身資源得到高效利用,達到雙贏。
關鍵詞:校園健身;資源開發與利用;發展策略
前 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是每個人都可以追求的消費,健身場所則應根據不同人群不同的經濟情況而改變其經營模式。在校大學生們作為經濟來源單一且有限的消費者,無法跟上社會健身行業高昂的消費水平,因此,應因地制宜開發校園健身資源(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滿足大學生健身需求,解決大學生體測成績逐年下滑,體質下降的問題,同時還高效利用了閑置的校園資源。
本項目致力于經營一個安全有序同時性價比高的校園健身俱樂部,為有意向健身的潛在群體和校體科院的健身資源提供一個便捷經濟的約課平臺。項目前期利用問卷調查、實地走訪、數據搜集及分析等方法對大學健身市場及資源利用情況做出合理評估;中期創建校園健身俱樂部并利用“互聯網+”的理念宣傳和推廣項目;后期進行反饋收集與改進工作。最終起到了連接校內健身資源和健身市場的橋梁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在校內的場地由本校同學當教練,制定性價比高的課程,又利于溝通協作,解決了如今大學生健身難、貴、遠等問題,滿足了大學生們對健康生活與外形身材的追求,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改善身體線條。同時,項目還對不同大學生的不同需求開設個性化課程,針對性強,并在過程中將健身知識普及給每一位學生,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意識與健身意識。
一、研究背景
(一)大學健身市場開發不足,大學生健身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當代大學生由于課業繁忙常常無暇到校外健身房鍛煉,一部分具有強烈健身欲望的學生群體因校外健身難、貴、遠等問題望而止步,另一部分抱著增強體質,提高體育考核成績目的的大學生也因缺乏專業知識,無法根據自身情況總結出合適的鍛煉計劃,只能選擇基礎運動方式——跑步。
而校外健身房由于公司營利性質,無法給出低價的健身課程,使得健身成為“奢侈的運動”,大學校園中僅有極少數家境優越的學生能夠支付健身房昂貴的課時費和動輒上千的辦卡套餐。
(二)大學生體測成績逐年下滑,體質下降
根據聯網研究調查,全國各大學高校(非體育專科院校)的體測成績正逐年下滑:女子800米長跑,男子1000米長跑等最佳成績逐年下降、男子引體向上,女子仰臥起坐等項目進行困難。
同時,大學生因過度勞累而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也逐年增加,甚至出現體測猝死、過勞猝死等案例。根據我們的問卷調查,除去日常固定活動消耗,大三、大四年級學生的周運動量甚至不足3小時。因此,開設適合校園學生的健身平臺刻不容緩。
(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健身意識覺醒帶動大學生重視健康狀況
根據黨的十九大會議報告,我國的社會矛盾已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國家經濟繁榮,人均收入的提高促使國民除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外,增長了對于身心健康的需求。其次,各高校響應政府“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號召,高度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
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也逐步提高,正值青年期的大學生更加注重外形美觀和身體健康,因而對于體脂含量較高或身材比例不協調的學生來說,健身是一個兩全其美的選擇。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南京師范大學坐落在六朝古都,最早可追溯至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范學堂,是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發祥地之一。作為一所師范類院校,南師校園中每年入學的女性學生占比都往往高于男性學生,因而有減脂塑形意愿的潛在群體非常龐大。
然而根據走訪調查,南師校園周邊健身場館非常少,僅有的幾家知名連鎖健身房消費水平又難以接受,大部分有意向健身的女性大學生都傾向于選擇自己鍛煉,或者下載手機健身軟件,針對不同部位進行鍛煉,南師校園東、西、北區的操場上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學生前來鍛煉,卻極少有人使用專業的健身器材。如何滿足如此龐大需求市場,是我們研究的對象之一。
其次,南師體育科學學院歷史悠久,實力雄厚,大部分學生在大二階段就已考取國職初級健身教練資格證,具備專業的健身知識及傳授技巧。體科院也擁有配備專業器材的健身房。然而根據我們的實際考察,學校健身房在校內非體科院學生中的“知名度”卻不高,且其中器材大多為男性健身而準備,不適合女性或初級健身愛好者使用。如何高效地開發和使用體科院健身資源(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是我們研究的第二個重要對象。
(二)研究方法
本項目選擇全體南京師范大學在校學生及體科院健身資源為調查對象。2019年5月中旬以后,項目組開始著手前期準備工作:資料查閱、實地走訪、制作調查方案,隨后發放問卷調查、分析總結問卷數據。在數據搜集方面,項目成員采用自填問卷法(問卷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在各個學院隨機發放,共發放200份,收回177份,問卷有效率為96.3%)。
在項目中期,項目組分為教練組與宣傳組創建X-Fitness校園健身俱樂部,將其打造為安全健康有秩序的線上約課平臺。項目采用線上+線下,即“互聯網+健身”的模式推廣產品。
項目接近尾聲時,項目成員再一次進行問卷調查,搜集參與訓練課程學員的反饋,并據此調整項目運營模式。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校園健身市場
根據前期問卷調查,項目組發現南師校園內的女性健身市場非常龐大,而男性健身市場相對較小且多為已有健身基礎的人群。在女性健身市場中,約有83%女性學生都不具備健身房鍛煉的經驗,13%女生與健身房有過長期授課合約,約4%的女生除了跑步鍛煉,不具備其他任何鍛煉經驗。在所有的這些女生中,約有70%的女生表示愿意嘗試學校體科院創建的健身課程,約有9%的女生對學生教練的專業性表示質疑。這樣的數據對于組建校內健身俱樂部非常有利,同時也揭示了市場需求非常龐大的事實。
(二)校園健身資源
根據前期問卷調查,學校中約有89%的非體科院學生表示不知曉學校體育中心內設有一個健身房,55%的學生則表示不清楚學校體科院學生的專業水平,約47%的學生認為體科院的學生具備教練資格證,但不具備專業授課技巧。同時根據我們的實地走訪,校健身房對非體科院的學生門票收費為20元,而對體科院學生的門票收費則為5元,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在校內健身房鍛煉的意愿。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學校健身場館的宣傳工作并不到位,同時,門票價格也無法鼓勵學生來此鍛煉;而對于體科院學生的專業素質,非體科院的學生也不是很清楚。
(三)X-Fitness校園健身俱樂部
項目于2019年5月開始籌備,暑期正式開始著手實施,于8月下旬開始正式運行,并順利開展3期課程,至2020年6月運營狀態良好,能夠自負盈虧。該項目成功打造了性價比高的線上約課平臺,將健身意識普及到每一位需要提高體能、改善外形線條的學生,9-10月“體驗課”人次達到60以上,課程收入月均5000元,截至2020年6月項目總收入為9545元,收入用以維持優質課程并繼續開發。
該項目也預期為體科院持證的學生教練提供實習與積累經驗的平臺,為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并尋求更高效的推廣渠道擴大規模,項目參與“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獲得公益賽前20名并進入培育階段,參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進入校賽階段。
四、研究結論
X-Fitness校園健身俱樂部起到了連接校內健身資源和健身市場的橋梁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內資源,在校內的場地由本校同學當教練,課程性價比高,又利于溝通協作,解決了現如今大學身難、貴、遠問題,滿足了大學生們對健康生活與外形身材的追求,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改善身體線條。同時,項目還對不同大學生的不同需求開設相關課程,針對性強,并在過程中將健身常識普及給每一位學生,加強大學生的健康意識與健身意識,豐富大學生的健身常識。
其次,該項目給予了體科院的持證學生教練寶貴的實地授課鍛煉機會,幫助其真正接觸教練工作的核心,豐富個人履歷。同時也為學生教練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使其在授課實踐中積累經驗、吸取教訓,從而提升業務水平,在與學員的溝通中鍛煉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為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總而言之,該項目既為非體科院的學生提供了健身課程服務,也為體科院學生提供了實習平臺,高效利用了體科院閑置場館資源,可以說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燕霞. 高校健身房發展狀況及研究[J].中國市場,2017(19):92,96
[2]王珺.湖北省高校健身房效果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21):233-234
[3]李小剛.普通高校健身房經營管理之理論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6(22):79
[4]李麗超,馮文斗,周宇丹,宋嘉鈺,王羨艷.高校校園健身俱樂部營銷方案設計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7):149-150
[5]石巖,武瑞思.我國商業體育健身俱樂部連鎖經營模式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06):52-56
[6]張育名.大學生健身意識的現狀與培養[J].中國青年研究,2005,(06):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