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時期 高校 大學生 法律意識
基金項目:課題來源于湖北科技學院2018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立項課題一般項目《“大思政”視域下加強高校文化育人路徑的探索與研究》,項目編號:(1600991115)2018XG015。
作者簡介:孫凡,湖北科技學院,主要從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162
近年來,在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法制教育在各高校得到普遍重視,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律覺悟得到顯著提高。但是,目前我國大學生違法或被侵權的現象還是常有發生,一系列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折射出當今大學生法律意識仍然比較淡薄,法治觀念依然不強[1]。因此,新時期對我國高校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問題進行研究,探索提高青年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路徑已經成為十分迫切的任務。
新時期我國高校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素養,但是在法律意識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欠缺[2],這在“非法校園貸”方面顯得尤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學生缺乏相關法律素養。
(一)法律知識學習不系統,理解不透徹
目前,隨著法治社會的不斷深入,我國大學生對基本法律法規知識都有一定了解。但是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開放式的自主管理使大學生不再接受老師和家長全天候的監督,苦讀寒窗十余年的心身使學生更加青睞于享受安逸的生活。同時,大學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繁多,大部分學生都把課余時間用來做自己更感興趣的事情,這使法學類專業以外的學生基本上不會主動對法律知識進行系統學習[3],從而導致大部分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理解不透徹,對法律中有些專業性名詞無法全面理解。比如對“正當防衛”等專業性名詞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讓大學生并不了解如何進行正當防以及什么情況會發生防衛過當,這使得大學生在緊要時刻不能充分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二)法治觀念不強,維權意識不高
近年來,隨著法制意識的大力推廣和普及,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也得到很大提高[4]。大學生對法律的權威和地位有了一定的認識,并發自內心的敬畏法律、尊重法律。比如在日常消費時,部分大學生會有意識的主動向商家索要相關發票,維護自身相關權益。但是,仍然有很多青年大學生存在法律意識淡薄、法制觀念不強的現象。例如,部分大學生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特別是侵權沒有造成嚴重后果的時候,往往會考慮是否“忍一時風平浪靜”,從而選擇忍氣吞聲,放棄對自身權益的維護。另外,受社會傳統生活習慣的影響,當前很多大學生在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時,認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時間周期比較長、程序比較復雜,而且處理結果也不一定能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使他們在選擇處理問題的方法時放棄走法律程序,而選擇傳統方法“私了”。
(三)法律知識運用能力不足
隨著法制的健全和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新時期高校大學生運用法律的意識和能力也日益提高,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經常也會想到如何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當前大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還是普遍偏低,遇到問題時雖然會想起用法律知識維權,卻還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正確的運用法律解決問題,不能完全做到將法律知識真正運用到問題解決過程當中。例如,2016年8月徐玉玉因電話詐騙而騙走了大學學費和生活費,最終傷心郁結而不幸離世。這一案例凸顯出學生在面對侵權行為時,容易變得驚慌失措,不知道如何采用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權益。雖然平時了解很多法律知識,但是都是紙上談兵,遇到問題時卻不知道如何將法律知識付諸于實踐。
(四)網絡環境復雜,法律辨識能力不高
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環境虛擬、自由、隱匿的特點也變得越來越突出[5]。特別是網絡游戲里的虛擬環境,使大學生特別熱衷于追求這種角色的轉換,弱化了大學生對現實世界中法律知識的認知,甚至有部分大學生為追求生活中的刺激,會將虛擬游戲中的角色和認知轉移到現實社會之中,從而削弱他們的法律認知,阻礙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
(一)創新法治宣傳,樹立法治意識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法制建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方法進行法律知識普及,大力加強法制宣傳。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也是廣大青年學習先進知識的地方,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校園法律知識宣傳[6]。高校除了給學生開設相關法律課程、粘貼海報等方式對法治知識進行宣傳外,還可以進一步創新法治宣傳方式,采用學生喜于樂見的方式對法治方式進行宣傳。
一是結合當前大學生愛看手機的習慣,加強法律知識在“三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中的傳播,通過大學生愿意接受的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推送相關法律知識,拓寬法律宣傳路徑。
二是改變以往的純文字宣傳方式,抓住學生更喜歡漫畫、小視頻等特點,通過創作漫畫大全、拍攝抖音小視頻等方式對相關法律知識進行宣傳,提升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
三是開展“學法用法”知識競賽、“模擬法庭”課外活動等方式拓展學生法律知識面,樹立法治意識,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
(二)加強網絡監管力度,營造法治育人環境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當前最便捷的傳播載體。同時,手機的普及使得大學生隨時隨地都能通過網絡了解各類信息[7]。但是,互聯網的開放性使網絡環境變的錯綜復雜,對青年大學生產生巨大威脅的網絡負能量使高校加強網絡監管的工作變得極為重要。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加強網絡領域的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網絡行為”[8]。因此,高校需要進一步加強網絡監管,過濾負面信息,為學生創造一個清朗、干凈、充滿正能量的網絡環境。可以通過實名制認證等方式,進一步加強學校網絡宣傳媒體的監督,強化學生的網絡責任意識,做到對不良信息早發現、早治理。
(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法治文化建設
大學期間是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思想引領的關鍵時間,大學生思政教育離不開法治文化教育,高校只有堅持依法治校,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環境,才能實現其“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9]。高校除了講授相關法律課程外,還可以開展“遠離非法校園貸,青春前行不負債”“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等主題班會,組織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校園文化引領方面的積極作用,用時代精神、民族精神促進校園文化發展,把法治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切切實實的從思想上引領大學生。
(四)完善學校法律體系、提升學生法律素養
當前,各高等院校都制定了符合本校實際的規章制度和章程。但是,各種規章管理制度在執行的初期都存在一個修訂完善階段,這導致有的學生在出現問題后拿規章制度“鉆空子”。例如,有的學生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考試作弊被處分后,學校會“以生為本”在畢業前給自己取消相關處分,對畢業證和學位證沒有任何影響,處份文件也不會放入到自己的學籍檔案中。
針對這類問題,學校可以成立規章制度監督和完善小組。規章制度監督和完善小組在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師生的實際條件,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仔細研究學校相關規章制度是否符合人才培養需求,在發現問題后及時完善相關規章制度。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進一步加強與在校教職工的溝通與交流,定期開展“校長接待日”等活動,向全校師生收集學校不合理的校紀校規,并細化相關條款,完善相關規章制度,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優越性和重要性,從而相信法律、崇尚法律、信奉法律。
(五)發揮社團育人優勢,提高學生法律實踐能力
大學生第二課堂相對于理論教學來說更受大學生青睞,是提升大學生素養,培養綜合性高素質人才的主要陣地之一。高校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社團管理,成立法治類社團協會,借助學生社團力量,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包括“法治講座進校園”“法治實踐進課堂”等法治類實踐教學活動,讓社團文化與法治文化相融合,使學生在參加社團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法治思維。
同時,高校還可以開展一系列的法治主題教育活動,規定固定時間,要求全校各班級積極開展“學習憲法、尊法守法”等法律類主題班會,并形成督導組對各班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進行抽查,將初查結果納入到各班級和院部的評優評先,以此來保障全校師生將學法用法落到實處,從而真正提高自身的法律實踐能力。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高校作為培養青年人才的重要地方,培養和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是落實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實現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文章從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著手,分析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并提出從創新法治意識宣傳方式、營造法治育人環境、引領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完善學校法律體系、發揮社團育人優勢五個方面入手,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讓大學生真正認識到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充分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周瑤.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法律素質提升路徑探究[J].法制博覽,2018(21): 31-33.
[2]宋振航,王文奎.新時代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機制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7): 48-49.
[3]楊猛.當代大學生法律素養的現狀及對策[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2): 187-188.
[4]杜立聰.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分析及培養途徑[J].法制博覽,2017(22): 48-49.
[5]朱珊.網絡背景下大學生法律素養提升的途徑[J].學園,2017(28): 187-188.
[6]李艷.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的路徑探索[J].學周刊,2018(6): 5-6.
[7]陳利會.大學生網絡法治素質教育模式轉換研究[D].吉林大學,2017.
[8]鄧旭杰.新時期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問題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7.
[9]高琳.大學生法律素養研究[D].沈陽農業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