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晶晶



摘要 目的:探究家庭聯動管理模式在早產兒家庭護理中的應用效果以及對睡眠質量的改善。方法: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谷城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收治的早產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將家庭聯動模式管理應用于早產兒的居家護理,對照組經過院外護理健康教育后,采用常規的居家護理模式。比較2組早產兒3月齡時和6月齡時的身高、頭圍、體質量的體格發育狀況以及運動發育狀況,采用Peabody運動發育表評估。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價表(PSQI)評價2組睡眠質量。結果:比較2組早產兒的體格發育狀況,觀察組與對照組3月齡和6月齡各項數據差異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運動發育狀況略比對照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2組早產兒的睡眠質量評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早產兒的居家護理中采用家庭聯動管理模式,能夠明顯提升對早產兒的護理質量和睡眠質量。
關鍵詞 早產兒;睡眠質量;新生兒護理;家庭聯動管理模式;居家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amily linkage management mode in home care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leep quality.Methods:A total of 100 preterm infa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ceived the family linkage mode management to the home care of premature infants,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the routine home care mode after the out of hospital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The height,head circumference,body mass and sports develop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t the age of 3 months and 6 months,and were evaluated by Peabody sports development table.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evaluation table(PSQI)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leep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motor develop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leep quality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Using the family linkage management mode in the home care of preterm infa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sleep of preterm infants.
Keywords Premature infants; Sleep quality; Neonatal care; Family linkage management mode; Home care
中圖分類號:R722.6;R338.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5.036
早產兒是指各項發育未滿37周出生的胎兒,其特點是出生體質量較小[1]。早產兒的身體各項器官發育不足,在母乳喂養時會由于吮吸力弱、進食功能差等因素,存在喂養困難問題,導致身心發育受阻[2]。早產兒相比正常新生兒其免疫力低下,呼吸和代謝功能容易出現障礙,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屬于高危兒需要特殊照料。我國早產兒出生率約為7%,早產兒的存活率,隨著醫療技術和護理管理的進步有所提高[3]。臨床不斷研究對早產兒的特殊護理模式,尋求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提高早產兒的生存能力,幫助早產兒正常生長發育,改善其睡眠質量。本次研究為響應我國護理事業的規劃發展,采用家庭聯動管理模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谷城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收治的早產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嬰23例,女嬰27例;研究時的日齡1~21 d,平均日齡(15.36±2.43)d;胎齡30~35周,平均胎齡(33.53±3.46)周;對照組中男嬰24例,女嬰26例;研究時的日齡1~23 d,平均日齡(15.85±2.52)d;胎齡31~35周,平均胎齡(33.46±3.73)周。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符合早產兒診斷標準,胎齡不滿37周產兒;2)資料齊全者;3)早產兒監護人和居家護理人同意配合研究并簽署知情書。
1.3 排除標準 1)先天明顯畸形;2)存在感染、呼吸道、消化道問題者;3)體質量不足2 500 g未達到出院標準者;4)中途退出研究或出現死亡者。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居家護理模式,出院前對家屬進行早產兒常規護理的健康教育,分發居家護理指南,囑咐家屬對早產兒護理的注意事項。室內溫度維持25 ℃,濕度保持50% ~65%,時刻注意早產兒的呼吸情況,指導家屬保持早產兒正確體位,以防阻礙呼吸。指導正確的母乳喂養方式,觀察早產兒的身體狀況和不良反應,若遇不良情況及時入院復診。對產兒進行每月隨訪,隨訪家庭護理內容,觀察記錄其發育狀況。
觀察組采用家庭聯動模式管理下的早產兒居家護理模式。1)模式構架:首先建立家庭聯動管理模式的框架,選取院內臨床經驗豐富、理論知識扎實的專家和護理人員成立早產兒家庭聯動護理小組,通過討論編輯制定出供家長使用的《早產兒居家護理手冊》,對家庭護理人員進行指導,能夠根據早產兒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針對性的指導,輔助家屬進行居家護理[5]。2)家庭護理:對家屬中早產兒的主要護理人進行健康知識教育,記錄家庭主要護理者的電話和微信,方便電話隨訪和微信交流。在居家護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可與醫院聯絡人員聯系,及時指導隨時解決問題。3)環境干預:早產兒的護理環境一定要保持舒適,溫度和濕度適宜,模擬子宮內部環境,營造安靜、輕柔、低光照的舒適環境。睡覺時要保持產兒自然屈曲,早產兒接觸的毛巾或衣物應柔軟,保證嬰兒手腳能夠自由活動接觸周邊衣物,避免包裹嚴實。4)體位護理:睡覺體位不宜長期保持仰臥位,應該以側臥位、俯臥位交替進行,注意睡眠時保持嬰兒口鼻通暢[6]。針對性鍛煉早產兒的吮吸能力,在喂養前利用橡膠奶嘴練習。5)喂養護理:喂養時斜抱嬰兒,保持頭高腳底。喂養結束后避免馬上放下嬰兒,適當抬高嬰兒肩部,防止奶液返流。由于早產兒的胃腸發育耐受力較差,應該盡早給予母乳喂養,并且逐漸增加進食量。早產兒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出現感染等病癥,要注意早產兒的衛生情況,避免細菌感染。接觸嬰兒前后要保持手干凈。每月對早產兒進行隨訪,記錄嬰兒身體發育狀況。
1.5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早產兒3月齡時和6月齡時體格發育狀況:包括身高、頭圍、體質量指標。比較早產兒運動發育狀況,采用Peabody運動發育表評估,主要評估嬰兒的姿勢、反射、視覺運動等能力,包括精細運動發育商(Fine Motor Quotient,FMQ)、粗大運動發育商(Gross Motor Quotient,GMQ)以及總體發育商(Total Development Quotient,TMQ)。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價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比較2組睡眠質量,包括睡眠時間、睡眠質量等,評分高睡眠質量低。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早產兒體格發育狀況 觀察組與對照組3月齡和6月齡各項數據差異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早產兒運動發育狀況 觀察組早產兒6月齡時運動發育狀況略比對照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比較早產兒睡眠質量 比較早產兒的睡眠質量評分,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提高早產兒生存率、保證早產兒正常健康發育的主要手段,就是進行早期有效的護理干預[7-8]。由于臨床研究的重視和醫療技術的發展,早產兒的護理模式逐漸優化,護理效果越來越好。家庭聯動管理模式是指在早產兒達到出院標準后,醫院與家庭加強交流,促進護理的連貫性和協調性,是一種延續醫院專業護理干預的居家護理模式[9]。在醫院建立早產兒醫院至家庭的聯動護理服務對接點,在護理小組中專門加入負責聯絡早產兒家庭的研究人員。保證居家護理與院內護理服務相結合,保證早產兒接受專業的護理干預。由醫護人員進行專業指導和定期隨訪,及時交流,早產兒在家庭中接受的護理具有專業性、安全性。居家護理對產兒的照顧更為全面、貼心,伴隨家屬的溫馨陪伴有利于嬰兒的心理健康,配合醫院專業人員的指導,充分發揮了家庭和醫院護理的優勢。早產兒的運動發育狀況較好,體格發育正常,并且睡眠質量相比于常規家庭護理明顯有所提升,有利于幫助早產兒正常發育。
早產兒的睡眠節律會在3月齡左右建立,早期干預能夠有效建立產兒健康的睡眠模式,睡眠質量的改善有利于早產兒腦部發育,避免睡眠質量低下影響早產兒的身心發育。該護理模式不僅能夠短期內提升早產兒的睡眠質量、體格發展狀況,更有利于提高早產兒的長遠生命質量,減少早產兒易發的并發癥。
參考文獻
[1]蘇曉娟,錢小芳,劉桂華,等.早產兒醫院-社區-家庭聯動管理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8,33(5):1-5.
[2]趙小榮,陳利玲,束君艷.撫觸護理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睡眠質量及心理運動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8):79-81.
[3]楊靜,王月嫦.家長參與護理模式對兒科患兒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4):442-444.
[4]李建美.傾斜式臥位在新生兒溢乳和睡眠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6):782-783.
[5]王豐瑞.袋鼠式護理對急性腸炎患兒睡眠質量、生命體征及療效的影響[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9,39(2):65-66.
[6]吳娜娜.探討家長參與護理對小兒內科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7):945-946.
[7]劉娟娟,鄭楊絮,方曉云.鳥巢式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睡眠質量及生理功能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4):454-456.
[8]陳珊珊.發展性照顧護理對改善早產兒喂養情況的影響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30):157.
[9]張曉君.袋鼠式護理結合嬰兒撫觸對新生兒睡眠質量的影響分析[J].飲食保健,2018,5(2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