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慶利 孟慧霞

摘要 目的:研究針對性睡眠護理對抑郁癥患者睡眠質量中的改善作用。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上加以針對性睡眠護理干預。結果:在針對性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DS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抑郁癥患者治療過程中,進行針對性睡眠護理可有效改善抑郁癥患者的抑郁患者的睡眠質量和抑郁情況,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針對性睡眠護理;抑郁癥;睡眠質量評分;SDS評分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targeted sleep care on the improvement of sleep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Methods: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9 and Nov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carried out routin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arried out targeted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routine nursing.Results:After targeted care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SDS score 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the course of treating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targeted sleep ca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and depression in depressed patient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 Targeted sleep care; Depression; Sleep quality score; SDS rating
中圖分類號:R256.23;R749.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5.055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壓力增加,各種心理疾病逐漸出現,其中抑郁癥為發病率最高的心理疾病之一,抑郁癥是以明顯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的一組精神障礙,并伴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改變,具備長期性特征,病情嚴重者伴有精神病病狀,其自殺率極高[1]。睡眠絮亂是抑郁狀態最常伴隨的癥狀之一,以“早醒”最多見。由于抑郁癥有晝重晚輕的特點,早醒時恰為患者一天中抑郁情緒的程度最重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意外事件發生的最多,因此,實施針對性睡眠護理干預,改善抑郁患者的睡眠狀態在治療過程中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選取本院于收治的80例抑郁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探究對抑郁癥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針對性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工作的臨床治療結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20~46歲,平均年齡(30.25±4.50)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1~43歲,平均年齡(32.25±6.15)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2)合并睡眠障礙;3)無心、肝、腎功能不全者;4)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嚴重自殺傾向;2)軀體功能障礙;3)藥物依懶患者。
1.4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給與抗抑郁藥物治療,如:氟西丁、帕羅西丁、舍曲林、西酞普蘭等一線治療抑郁癥藥物。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上加以進行針對性睡眠護理干預。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發病機制、影響,為患者規劃作息時間,了解患者睡眠質量不佳的原因及時做好相應護理,夜間加強巡視,必要時應用鎮靜催眠的藥物。觀察組針對性護理措施:1)舒適的睡眠環境:為患者營造的病房應便于觀察,溫、濕度適宜,安靜、溫馨的睡眠環境,根據患者作息合理安排診療工作,避免夜間進行,可在睡前溫水泡腳、按摩使患者放松利于睡眠,在入睡過程中用音樂進行助眠;在患者睡眠期間,對患者進行睡眠質量的監測,護理人員需定時進行觀察巡視。2)睡眠的健康宣教:每天的睡眠量應在7~8 h之間為宜,跟患者說明白天睡眠時間不易過久、過多(午休睡眠時間最好控制在0.5~1.0 h),否則會影響夜間睡眠質量,為患者建立正確的睡眠理念,叮囑患者睡前不宜多喝水,避免夜尿增加,影響睡眠效率。3)合理參加戶外活動:鼓勵患者參與戶外健身運動、文娛活動中,不僅能夠強健體質,又能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戶外運動不宜劇烈,適合進行散步、慢跑、太極拳等輕微活動,也可組織有患抑郁癥的健康講座、或面對面的心理咨詢,提高患者對抑郁癥相關知識的了解,緩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避免過分關注自身疾病;4)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
1.5 觀察指標 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抑郁評分>53分則判定為存在抑郁癥狀,評分越高,則抑郁癥狀越明顯,反之則抑郁癥狀越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有:5個睡眠同伴評定問題、19個自評問題,評分0~21分,評分越高則睡眠質量越差。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SAS、SDS的比較 患者出、入院,2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有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情況較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PSQI比較 患者PSQI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情況較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下:對照組PSQI評分出、入院分別為(10.13±2.10)分、(18.01±1.20)分;觀察組PSQI評分出、入院分別為(8.01±1.32)分、(19.12±1.01)分;出、入院t值分別為7.02、0.20;出、入院P值分別為0.01、0.45。
3 討論
現今社會發展的迅速,人們心理壓力加重,也加重抑郁癥的發生率,而抑郁癥不斷的威脅著人們生命健康,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所以人們越來越重視抑郁癥的治療。抑郁癥作為精神癥狀疾病之一,以“情緒低落、興趣缺乏、樂趣喪失”三主征為表現形式。而睡眠障礙作為抑郁癥的最常見并發癥,在一定程度影響著患者的生命質量[2]。
睡眠障礙會導致患者睡眠時間的不足,減弱人的記憶力、認知力以及思維能力,影響生活工作。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礙,是當前治療抑郁癥患者研究的重要一步。所以在抑郁癥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針對性護理對患者的臨床治療結果及預后有重要意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實現有效緩解,降低患者產生自殺想法的可能性,縮短患者在院治療時間,加快患者病癥的康復進程,使患者病癥再次發作的頻率有效減少,同時有助于患者相關社會功能的早日恢復。
針對性睡眠護理是以不同失眠形態而評估抑郁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表現得形態,采取具有針對性的睡眠干預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從最大限度上,幫助患者消除影響睡眠質量的不良因素,為患者培養、建立正確的睡眠理念,從而達到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質量的目的[3]。良好的睡眠對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具有較大的幫助,也可以促進其他疾病的治愈。在對抑郁癥患者治療過程中,進行針對性睡眠護理可有效改善抑郁癥患者的抑郁患者的睡眠質量和抑郁情況,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陳妍瓊.針對性睡眠護理干預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9,6(9):1303-1306.
[2]榮婧.抑郁癥患者治療中針對性睡眠護理對PSG指標及抑郁量表的影響[J].心理月刊,2019,14(14):58.
[3]李蕓,李莉萍.針對性睡眠護理在抑郁癥患者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連續型電子期刊),2018,5(5):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