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梁旭(芬中創新與教育協會會長)
Jyrki校長
在最近博鰲教育論壇上,來自芬蘭喀納斯IB國際高中的Jyrki校長,做了題為《營造整個社會的教育環境》的主旨演講,引起轟動,與會的有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朱永新、楊東平等中國教育界大家,它們高度認可芬蘭教育。有過百萬人觀看了網上直播。
那么,為什么芬蘭教育在中國能受到如此熱捧呢?
先來說說Jyrki校長本人。從履歷上看,校長是芬蘭教育學碩士畢業,這個資歷在芬蘭,作為教師,僅是起點,因為在芬蘭,想當教師,起碼要碩士畢業才行。再看工作經驗,Jyrki校長從事了多年的一線學科教師,擔任過數學、物理、生物、化學、計算機等多門課程的教師。你也許會問,芬蘭教育不是號稱世界第一嗎?怎么會如此缺老師嗎?高中,需要好的專業課教師,一個老師教這么多的課程,怎么備課?能做到專業嗎?這在中國是難以想象的。
其實,我在初次見到校長的時候,驚訝的還不是為上述問題,而是校長室里居然有狗和一個巨大的狗籠!幸好我是喜歡狗的,而狗呢,應當也是見過大世面的,沒有對陌生人發出吼叫。總之,能在校長室出現狗,而且一看就是長期行為,我總是要產生疑問,為什么?芬蘭的校長為什么要帶狗上學校,學校又如何容許,學生怎么想?
通過和Jyrki校長的深度接觸,疑問逐一獲解。
首先,芬蘭正在做教育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打破教室和校園的界限。學校雖是學習的場所,同樣也是年輕學生學習交往的場所,呈現的狀態就是,學生可以有各樣的學習項目,建立社團、興趣小組,每三五人結成的學習小組,已經大大弱化教室、甚至校園的概念,在學校,老師是答疑解惑者,學生需要的時候發揮作用,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Jyrki校長可以教那么多門硬課。
高中生們在畢業會上的各種裝扮
作為教師,已經從過去單純傳授知識變成了目前解惑者和為學生提供各種支持和鼓勵,只需調動學生自我學習的積極性,以現在網絡化、數字化的學習手段,以及學習興趣小組的學習方式,老師確實不用對各門學科掌握得太精深。
教室校園也不再是知識的面授場所,而更像是為學生提供的聚會場所,所以,狗狗能在學校自由穿行,也就不足以為奇了。
其次,Jyrki校長,不但是芬蘭拉赫蒂市最大高中的校長,同時身兼數職。芬蘭教師協會的主席,芬蘭IB國際高中聯盟的主席,也就是說,每年要有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和國際會議,以及在IB國際課程體系下向全世界的優質名牌大學輸送生源,那么,問題又來了,芬蘭不是不走應試路線嗎?學生的選拔和輸送衡量的標準又是什么呢?
芬蘭的IB學習機制,一般來說,國際IB課程可以從學前開始,直至高中,這樣可以做到很好的銜接。而芬蘭,大部分IB課程只在高中開設,也就是說芬蘭還是很看重在基礎教育階段保持不應試,不排名,不評判的公平教育原則。
那么為了適應IB國際高中課程的需求和標準,芬蘭采取了兩個策略,一是增開IB一年預科課程學習,為的是讓學生有很好的銜接性,適應IB標準課程的學習。二是增加課程內容的趣味性,比如,視覺藝術和設計,這個課程本來屬于芬蘭國家級示范課程,現在與IB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就會更增加學習的興趣行和實用性。
芬蘭教育之所以好的重要體現,就是學以致用。
優質的生源自然就會因為學習興趣以及學制設計的兼容性而來,而不是一味地為了備考而學習,這就是芬蘭,即便是全球通用課程,也能符合自身教學特長和辦出自身特色來。這與校長的辦學和治學理念也是分不開的。
芬蘭之所以是世界最幸福的國家,其中不僅僅是教育免費等福利政策,更重要的是全民的幸福感來自公平和減少不必要的競爭。比如學生整個教育生涯中,只有一次全國統一性考試,就是高中畢業考試。各學校努力的方向就不會是以進入名牌大學的學生數量為教育目標和資質排名的衡量標準。
那么,芬蘭社會就不需要優秀的人才和社會治理精英嗎?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Jyrki校長身上找到了答案。首先,每個校長都會為學生的出色而驕傲,但是學校和校長的任務不是掐尖、拔尖,而是盡最大可能為學生提供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的平臺和機會,使他可以出色。
每位校長還會為學生創造與未來理想、就業相關聯的學習機會。比如,芬蘭很多高中的學生可以選擇大學的課程,參與大學實驗室的一些課程,也就是說,優秀的高中生在沒畢業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未來會在哪所大學繼續深造,未來可從事的職業是什么,需要哪些學科和技能來支持才能得以實現。這種無縫的雙向選擇,無疑能確保最具潛質和天賦的優秀學生可以留在芬蘭本土學校。
一個學生是否能成為對家庭、對社會,甚至對人類有用的人才,真的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建立的好的學習機制所決定的,而校長的治學理念,也就是幫助實現這一切的根本保障。
能夠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為學生提供機會和平臺,幫助學生打造生活技能,實現未來學業和就業理想,那才是芬蘭校長的首要任務。所以校長不必高高在上,以威嚴示人,帶狗上學有什么不可以呢?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