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戀

摘? 要? 青瓷是傳統器具審美的典型代表,其把中國人的玉文化情結作了拓展和投射,青瓷作品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觀賞價值,更蘊含著如冰似玉、雋永空靈的文化內涵,抒發著溫文爾雅、超凡脫俗的人文情懷。本文就具體青瓷作品“花開富貴”探討一下其技藝特色與審美情懷。
關鍵詞? 青瓷;掛盤“花開富貴”;技藝;審美;情懷
在中國悠久的陶瓷文明史中,青瓷具有悠久的歷史,一直被稱為母親瓷,從商周時期就已開始出現原始青瓷制品,經過漫長的技藝積累,至東漢晚期,青瓷制作技藝逐漸成熟。青瓷發展到今天,以其古雅的造型、精絕的釉色而成為具有深厚底蘊的精美藝術瑰寶。
青瓷是傳統器物審美的典型代表,青瓷作品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觀賞價值,更蘊含著如冰似玉、雋永空靈的文化內涵。其冰清玉潔、玲瓏剔透的質感,往往與美玉相聯系,并把玉文化的情結對青瓷作拓展和投射,彰顯著溫文爾雅、超凡脫俗的人文意蘊。
青瓷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傳承與創新,通過青瓷藝人的努力,不斷把青瓷技藝推向新的高度。現就具體青瓷掛盤作品“花開富貴”(見圖1),探討一下其技藝創新與審美意境。
1? 青瓷作品“花開富貴”的技藝特色
青瓷,因在坯體表面敷有一層透明或半透明的青色釉而得名,這層青釉以氧化鐵為著色劑,通過高溫還原燒成,鐵以二價亞鐵形式存在,故呈現很純的青色,加上青瓷釉體具有脂玉般瑩潤而微微帶透明的質感,類玉似冰,十分耐看。每一件青瓷作品都經過火的淬煉,是藝術與技術相融合的結晶。
作品“花開富貴”是一件大型青瓷藝術掛盤,盤面直徑88cm,制作難度很大,首先體現在坯體的成型上,在泥料選擇及成型操作上必須十分注意,一不小心就會導致開裂及變形。細度粗的泥料收縮相對較小,在干燥及燒成過程中也相對不易開裂和變形。該作品坯體制作采用較粗泥料可塑法成型、半干后精修的獨特工藝,保證了坯體的質量。青瓷最大的裝飾元素應該是青瓷釉本身,其冰清玉潔的質感本身就具有了一種難得的觀賞價值。作品采用噴釉法施釉,為了襯托畫面層次,釉層由中而邊漸薄。掛盤不是實用品,一般是純粹的陳設藝術品,其造型及使用功能決定了應最大限度地彰顯其裝飾藝術效果,因此,在裝飾設計上,作品嘗試采用邊沿刻瓷加釉上彩相組合的方法來增加主題意象,布局畫面。釉上彩是傳統白瓷的裝飾手段,在青瓷上應用是一種創新,需綜合考慮釉與畫面效果的協調,否則反而會顯得畫蛇添足、弄巧成拙。作品“花開富貴”在這方面作了較好的處理,中部主畫面布局了幾朵競相開放的牡丹,他們各呈姿色、優雅動人;工筆精致、染色逼真;形態生動、意韻盡顯。無論色彩還是層次,青瓷釉與釉上畫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平衡。掛盤邊沿以一圈浮雕紋飾環繞,細節刻畫明確,別具匠心。整個盤面意象和諧地融為一個整體,在如玉般青釉色的襯托下,畫面層次豐富,彰顯了強大的藝術表現力,作品被融入了獨特的技藝特色。
2? 青瓷作品“花開富貴”的審美情懷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牡丹又名富貴花,花冠碩大豐滿、婀娜多姿,有吉祥富貴之寓意。一直以來,人們對其倍加喜愛,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繁榮昌盛的向往等情愫寄托其上,其價值已超越了單純審美性,被提升到了人文情懷的高度。
以牡丹為題材的裝飾藝術,無論是審美價值還是人文寓意都深得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浸潤。體現在具體的陶瓷器物裝飾上,往往寓情于物、寓志于物,既體現作品的客觀觀賞性又彰顯主觀價值導向性。正因為牡丹有如此獨特的文化內涵,歷來人們對其都情有獨鐘,就使得以牡丹花為題材的陶瓷藝術品倍受青睞,青瓷掛盤“花開富貴”也是這樣的一件藝術作品。
青瓷是傳統器具審美的典型載體,其玲瓏剔透的質感,拓展和投射了玉文化的情結。“青如玉、明如鏡”,“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歷代詩人對青瓷的贊美,并非簡單的顏色比附,還包含著特定意象的詩意內涵。青瓷所蘊含的如冰似玉、雋永、空靈的文化內涵,散發著溫文爾雅、超凡脫俗的藝術氣質。
作品“花開富貴”以獨特的青瓷藝術語言及技術手段,通過引入“牡丹”這一物象元素,與青瓷釉冰清玉潔的特質所演繹的玉文化意蘊相融合,營造了“花開富貴”、“神圣尊貴”的人文意境與審美情懷,深度呈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懷和文化精神,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人們追求尊貴、吉祥、富足美好生活的作品主題。
3? 結? 語
青瓷一直被稱為母親瓷,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青瓷冰清玉潔、玲瓏剔透,人們往往把美玉與青瓷相聯系,使青瓷成為傳統器物審美的典型代表。正因青瓷古拙純然、不媚不俗,與文人氣質極為相似,也增添了其人文品性與藝術氣質。青瓷掛盤作品“花開富貴”通過創新的藝術語言與青瓷技術手段,把青瓷與牡丹二大元素融為一體,構思巧妙、觀感唯美,具有獨特的藝術觀賞價值及人文意蘊,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瓷藝術珍品。
參 考 文 獻
[1]張榮發,徐建華.宜興青瓷之工藝與技術[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8.
[2]徐建華,邱永斌,等.陶瓷花釉與裝飾技術[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