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溫州市計劃生育協會極參與到失獨家庭的幫扶中,為失獨家庭提供了多方面的幫助,緩解了政府對失獨家庭幫扶不足之處。溫州市計生協立足自身的行業優勢,為失獨家庭提供了日常照料、醫療救助等專業化服務。但是,計生協在幫扶中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針對溫州市計生協存在的問題,文章將提出解決辦法,為溫州市計生協進一步完善工作,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溫州市計生協;失獨家庭;幫扶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1]。”此次會議不僅對社會治理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突出了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地位,這對于社會組織來說是不曾開啟的新紀元。
溫州市社會組織有著起步早、發展快、質量高等特點,積極參與到社會治理的各個方面中,尤其是在對弱勢群體的幫扶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溫州市計劃生育協會是協助黨和政府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的群眾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育齡群眾和計生家庭的橋梁和紐帶。溫州市計劃生育協會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在生活保障、日常照料、養老健康、生育關懷等方面都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是失獨家庭幫扶最主要的支撐力量。
一、溫州市計劃生育協會對失獨家庭的幫扶現狀
溫州市計生協多年來一直開展“關愛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項目”,對失獨家庭的關愛項目,是其幫扶的重點。溫州市計生協對失獨家庭的幫扶內容較為全面的,形式較為多樣,立足于自身的計生資源,為失獨家庭提供了專業化的幫助。
(一)購買服務,摸底調查
溫州市計劃生育協會通過邀請招標的方式購買了溫州大學的專業服務,借助于高校的智力資源,完成對溫州市11個縣、市、區的失獨家庭進行一次摸底調查。溫州市計生協還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購買專業性社會服務。2017年,溫州市計生協為全市約165名計生特殊家庭父母購買了心理服務,為失獨者們開展心理評估,并為其中有需求的對象提供一對一的免費心理援助服務。通過購買服務,能夠更全面了解失獨者們的現狀,為計生協工作者的工作做個鋪墊。
(二)成立幫扶小組,做好結對幫扶
立足于每戶失獨家庭的情況,計劃生育協會組織相關的人員及志愿者成立幫扶小組,以就近和需求匹配的原則,認領困難家庭,組成結對小組,定期走訪和關懷失獨家庭。計生協會針對幫扶負責人及相關聯系人在幫扶中存在的問題,分別就計生特殊家庭信息系統管理、心理交流溝通技巧、志愿者服務隊伍建設和項目管理等問題,組織培訓,并聘請相關學者進行授課,旨在提高基層干部、聯系人實踐能力,以便做好結對幫扶工作。
(三)組織各類活動,加強精神陪伴
溫州市計劃生育協會定期開展各類活動,豐富失獨老人的生活。每年的重陽節、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計生協都會組織相關人員及志愿者們為老人帶來關心和慰問,陪伴失獨者們共度佳節。節日慰問主要以發放生活用品、慰問金等常規形式。在5·29”,“7·11”等計生重大節日,計生協會也會組織相關的活動,活動形式多以政策宣傳、指導、解讀,以及現場答疑等為主,落實各項補助和幫扶政策。溫州市計生協每年年底都會開展“圓夢微心愿”的活動,圓了眾多失獨孤寡老人的小心愿,活動雖小但意義重大,這卻幫助了失獨老人實現了最需要,最迫切的愿望。計生協也定期開展一些文娛及生活類活動,比方說植樹造林、插花聯誼、烘焙等聯誼活動,豐富失獨家庭的生活,為失獨家庭增添色彩。
(四)注重健康關懷,解決養老困境
溫州市計生協會借助于自身醫療優勢,為失獨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并定期為失獨家庭進行常規檢查,為失獨者們做好健康檔案。同時,計生協會為失獨者們提供就醫“綠色通道”,積極推進失獨家庭住院護理保險工作,既緩解了失獨家庭的經濟壓力,又解決失獨父母住院無人照顧的困難。對于有意愿生育二胎的家庭,計生協會聯合衛計委聯合推出了“祝您好孕”項目,積極開展宣傳、咨詢和指導等服務、免費發放預防出生缺陷營養素、避孕藥具等,并建立聯系檔案,為失獨母親提供孕前、孕中、產后檢查。失獨母親可以憑借醫藥發票至多報銷5萬元的醫療費用。這既為失獨母親提供了再生育的醫學幫助,也進一步減輕了失獨家庭的經濟負擔。
二、社會組織在失獨家庭幫扶中的作用
溫州市計生協介入到失獨家庭的幫扶中,為失獨家庭帶來了較大的幫助,實現了失獨家庭作為“人”的需要,完善了對失獨家庭的幫扶內容,帶來經濟上的補助,醫療上的便利,心靈上的慰藉等,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失獨家庭的生活,滿足了失獨群體的部分需要。社會組織對失獨家庭的幫助更加靈活機動,方式更加多樣,提高了幫扶水平和幫扶效果。
計生協對失獨家庭的幫扶能夠緩解失獨家庭的不良情緒,緩和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部分失獨群體在失獨后難以走出失獨陰影,生活困頓,而將失獨和失獨后造成的困境原因歸咎于他人和社會,對社會產生了抵觸和排斥的情緒,為社會和諧埋下了隱患。計生協為失獨家庭帶來了幫扶,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失獨者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能夠使失獨者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促進社會關系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穩定。
三、社會組織對失獨家庭幫扶中存在的問題
社會組織開始加入到對失獨家庭的幫扶中,擴大了幫扶的范圍,加大了幫扶的力度,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失獨家庭面臨的各種困難。但是社會組織對失獨家庭的幫扶并不是完善的,幫扶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幫扶效果。
(一)幫扶隊伍不穩定,且專業人才較為缺乏
在計生協內部,存在著兩個較為明顯的問題,一個是幫扶隊伍不穩定,一個是專業人才的缺乏。幫扶隊伍不穩定,主要包括基層隊伍不穩定,部工作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其次,幫扶隊伍專業人才較為缺乏。計生協會員隊伍中,存在著幫扶隊伍良莠不齊,專業人才隊伍缺乏的情況。失獨群體是比較特殊的群體,所以對失獨家庭進行幫扶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方面的知識和技巧,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對其進行治療,幫助其走出心理困境。然而在實際幫扶中,存在著幫扶方法不科學的狀況。因此,計生協會經常組織對計生協工作者和志愿者進行專業培訓,但這種培訓大部分都是零散式培訓,難以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技能。
(二)幫扶形式單一,內容較為集中
計生協會的幫扶形式比較單一,走訪、慰問是其最常用的方式,并且幫扶內容主要集中為發放慰問金與慰問品。溫州市計生協能夠利用計生系統的資源,在醫療健康方面提供較好的服務和照顧。然而失獨家庭其需求是多樣的,他們最迫切的想要解決養老問題、心理關懷、生活照料等問題,但是對于計生協來說,有些問題是難以解決的。因此,在實際幫扶中,計生協的幫扶內容主要集中在醫療照顧和日常照料上,超出其范圍內的幫扶是難以開展的。
(三)幫扶缺乏持久性,缺乏完善機制
失獨家庭的困境是長久存在的,這就需要計生協開展長久的、穩定的幫扶,而非偶爾的幾次活動。短暫的活動并不能帶來持久的效果,于失獨家庭而言杯水車薪。以計生協舉辦的活動為例,如陪老人秋游、過節等,這類活動并不能切實解決失獨群體的困難與需求。社會組織也并未把對失獨群體的幫扶內容做一個詳細的長期的規劃,所以導致社會組織對失獨家庭的幫扶難以長久持續下去。
(四)計生協幫扶資金不足,難以為繼
雖然溫州市計生協對失獨家庭的幫扶是非營利性質的公益服務活動,但是進行幫扶的組織其運行和管理、志愿服務活動實施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資金作為物質基礎。資金不足是制約社會組織發展的主要資源“瓶頸”,政府投入少、民間捐贈少、公益組織自籌能力差等原因都使得幫扶事業的發展缺乏有力的物質保障。當前溫州市規模較為龐大,實力較為雄厚的社會組織,工作經費主要來源于溫州市各級政府提供的工作經費和社會捐資贊助,但是這二者都不夠穩定,尤其是社會捐助。這就會對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產生影響,對失獨家庭的幫扶造成一定的制約。
四、關于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對失獨家庭幫扶對策的思考
社會組織的幫助切實為失獨群體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由于社會組織自身固有的問題以及幫扶中存在的問題,使得幫扶力度和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應針對社會組織對失獨家庭進行幫扶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善,克服幫扶中存在的問題。
(一)增加社會組織內部人員與專業人才數量
組織內部人員流動性大,專業人才缺乏是組織發展和項目開展的重要掣肘,因此,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增加社會組織內部人員與專業人才數量。首先,溫州市計生協要重視并加強對隊伍的建立與加強,增加對人員的培訓,盡快制定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設立人才教育培養專項資金用以開展培訓教育,加大培訓力度,不斷優化社會組織專職從業人員隊伍結構。其次,鼓勵隊伍中的較為穩定的專職工作人員或業務骨干考取社工證。最后,要加大人才的保障力度。以民政局牽頭,召集人事、社保、司法等相關部門,研究溫州市社會組織工作人員就業和社會保障實施辦法,繼續加大大學畢業生在社會組織就業渠道,逐步完善社會組織職業準入制度。
(二)創新社會組織幫扶方式,豐富社會組織幫扶內容
溫州市計生協需要創新社會組織的幫扶方式,提供菜單式幫扶項目與方式,可供失獨群體自由選擇。社會組織需要不斷豐富和完善幫扶方式。社會組織可以借鑒“新希望家園”的活動方式,“七+四+四”模式,即:“七個一”,擁有一個活動陣地;建立一張聯系卡;送出一份節日禮物;組織一次郊游活動;進行一次走訪慰問;提供一次健康查體和簽訂一份幫扶協議、“四送”,送服務;送快樂;送健康;送文化、“四支服務隊伍”,醫療服務隊;家政服務隊;懇談聯系隊和文體活動隊等服務。制定出豐富完善的幫扶內容,創新幫扶的方式,不僅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滿足失獨家庭多樣化的需要,避免重復與單一,而且能夠完善社會組織自身,提高社會組織幫扶的專業性和多樣性。
(三)建立起社會組織幫扶長效持久機制
失獨群體得困境并不是偶爾幾次幫扶就能解決的,切實實現對失獨家庭的幫扶就需要建立幫扶的長效機制。要建立長效的幫扶機制,首先就要制定出明確的幫扶計劃和社會組織長久的發展規劃,探索出社會組織對失獨家庭進行幫扶的機制,包括構建幫扶資源和工作協調機制,比方說對于社會資源的調動、匯集、整合等;建立幫扶工作體系,如建立定點聯系制度,實行結對幫扶,并簽署幫扶目標責任書,承諾幫助失獨家庭解決困難,幫助其重新樹立起生活的希望和動力,社會組織內部同時建立起監督機制,目的在于能夠督促幫扶者們能夠有效地實現對失獨群體的幫扶。
(四)引用新形式,創新資金籌措渠道
建立多形式融資渠道,提升社會組織資金籌集能力。社會組織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發展,建立多形式融資渠道。可以通過提供試行服務性收費,即利用組織內已有的人才資源,提供一些簡單的課程從中抽取低于市場價格的服務費用。比方說開設一些簡單的技術課程,例如醫療診療,坐診服務等,這些費用可以轉而聘請更加專業性的老師繼續為大家教授他們需要的課程和知識,形成良性循環。另外,計生協可以借助新媒介,與其合作開展“微公益”。在信息化時代,以微信、微博、支付寶等為媒介的新型公益資金籌措方式日益興起,社會組織可以通過做出詳細的專項項目計劃,尋求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唯品公益”等平臺合作,但是在資金籌措和使用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范、公開、透明”的要求,建立與自身實際相適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和體系,明確信息披露途徑,建立公開透明的財務公開制度。
失獨群體的不幸讓我們每個人為之動容。溫州市計生協應該團結各種社會力量一起,構建共治性的幫扶網絡,擴大失獨群體的社會支持,失獨群體才能夠更好的重新面對生活,燃起生活的新希望[2]。
參考文獻
[1] 十九大報告全文[DB/OL].http://sh.people.com.cn/n2/2018/0313/c134768-31338145.html.
[2] 李根雪.溫州市社會組織對失獨家庭的幫扶[D].溫州.溫州大學,2017.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紅船精神傳播研究——以嘉興地區高校為例”(Y201840599)。
作者簡介:李根雪(1990- ),女,安徽淮北人,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