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近年來,金融科技在我國發展極為迅速,其核心內容就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手段與傳統金融相結合,創新傳統金融行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運營成本。金融科技賦能與保險行業,必將對傳統保險業的產品設計、營銷以及售后等方面帶來巨大的改變。本文將簡單介紹金融科技對保險業的產品設計、營銷到售后的影響,并對保險業如何與金融科技更好的結合提出自己的一點建議。
【關鍵詞】 金融科技 保險業 大數據
一、引言
我國經濟從快速增長的階段過渡到高質量發展的階段,科技在各大領域的用功不可沒。金融業從來都是對新科技最敏感的行業,因為運營效率、決策能力和精準操作,決定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乃至生死。而我們正處于技術大爆炸時代。
科技賦能于保險行業,為保險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如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結合,通過機器學習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保險業務各個過程中的人為失誤,也可以自動識別風險,提高經營效果。區塊鏈結合物聯網、AI等技術將獲取數據上鏈存儲,保證數據科學性、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為保險產品提供技術支持。大數據加AI形成智能風控,可以對客戶提供的文檔、錄音等材料的真實性進行識別,達到反欺詐甄別的效果。
此外,2011年,國際上參與保險的科技工資獲得的投資約為1.4億美元,而2017年這一數字增加至23億美元。這說明了金融科技與傳統保險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由于金融科技與保險的結合尚處于探索階段,所以清楚金融科技如何作用于保險業,進而促進保險業的發展,就成為了一個較為重要的問題。本文將主要介紹金融科技對保險業的影響以及作用機理進行簡單的介紹。
二、金融科技對保險產品設計的影響
物聯網技術(IOT)、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AI技術、云計算技術等技術結合為保險產品設計提供數據支持。對于保險行業而言,數據是他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資產,保險公司就是通過對客戶信息的處理、解析、拼合、發現獲得信息的價值。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其低功耗、高速率、低成本以及延遲低的特點,促進了大數據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其中大數據技術早在2008年就已經被提出,其大量、高速、多樣、價值、真實性的特點在5G時代的到來之后,更為明顯。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應用,保險公司的獲客能力將得到極大地提升,客戶所提供的數據經過分析,將成為精準營銷的基礎。
目前我國區塊鏈+保險以及IOT+保險僅處于業務探索階段。物聯網使得普通對象設備華,終端互聯化以及服務智能化。常見的智能家具設備可以進行家居安全數據的采集,日常的可穿戴設備可以提供客戶日常生活數據,車聯網可以提供客戶的駕駛(行為)數據,倉儲監控設備可以隨時獲取倉儲貨物的動態數據等等……而區塊鏈以及AI可等技術可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這些數據經過與計算技術處理之后,可以有效地分析有保險產品需求客戶的信用程度,也可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為保險產品的設計、定價提供了數據支持,提高了金融資源的使用效率。
同時有了數據的支持,就更容易獲取客戶的需求,更容易進行保險產品的創新,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保險產品同質化的問題。
三、金融科技對保險產品營銷的影響
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營銷已經轉向線上化,客戶的需求與習慣發生變化,高成本、低效率的傳統營銷模式無法滿足當前環境下的發展需求。時代要求營銷隨之進步,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傳統的保險營銷轉向智慧營銷。保險產品智慧營銷就是依靠金融科技,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時機,正確的方法,在正確的場景將保險產品介紹給合適的客戶。其主要過程如下:
1、數據的采集與分析。多平臺的數據的采集是智慧營銷的基礎。移動互聯時代,用戶在使用互聯網以及其他時候留下了大量的可供分析的數據。因此大數據背景下,保險公司能獲取到信息的渠道和維度更多,信息也更加全面。而數據類型的多樣化以及數據來源的差異化有助于對不同客戶進行分析。
2、基于大數據的用戶畫像。用戶的畫像,就是為不同的用戶貼上不同的標簽,是企業通過對不同用戶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處理之后,為客戶抽象的畫出一個虛擬畫像,一個虛擬畫像在現實中就對應著這一個真實的客戶。主要工作就是為用戶添加一個個標簽,標簽越多,越準確,對于一個用戶的虛擬畫像構建也就越成功。比如一個人的興趣、愛好、習慣、偏好,等內容根據不同的標簽進行對應種類保險產品的營銷。
3、精準營銷。根于大數據資源的支持,以及用戶畫像,通過線上線下針對特定客戶“定制”保險產品,精準的將保險產品或服務推銷到目標客戶。可以通過對特定一類標簽的人群選擇特定的渠道投放,其中最重要的是,找到具有保險產品需求的客戶,為其提供產品和服務,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營銷效率,降低營銷成本。
4售后服務。生物識別技術覆蓋從用戶注冊到理賠等全部流程,保證了其客戶的真實性。在保險產品銷售成功之后,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避險。這時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反饋的數據就可以有效地避險。比如:被盜預警,煤氣泄漏預警等……
而利用NLP、知識圖譜為主要技術實現機器人客服,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客戶無論是在網點、APP或者PC,通過AR/VR、音視頻或者全息投影技術,都可以與專家進行交流,完成業務咨詢與理賠等服務。這些專家可能是人工智能。
四、金融科技與保險業結合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毫無疑問,金融科技賦能與保險業,必將給保險行業帶來更好的前景,但是由于金融科技與保險的結合在我國目前仍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所以仍然面臨著相當多的挑戰。
4.1技術本身不成熟。相當一部分金融科技,自身仍處于發展階段,又或者本身發展較為成熟,但很難有落實的場景。如區塊鏈技術早在08年就已經被提出,作為核心技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目前為止還存在相當的安全風險問題。區塊鏈技術理論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溯源,公開全程透明等特點,理論上可以解決客戶隱私安全問題,但并沒有或者僅僅是剛開始落實與實踐。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結合可以對用戶信息進行收集處理,為客戶構建精準畫像,進一步來講可為客戶量身定制產品,但目前來說,保險公司大多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只能營銷客服階段。
4.2專業技術性人才的缺失。金融科技與保險業相結合,就要求嚴密的組織與各類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相配合。如大數據研發團隊,這在保險產品的設計中占相當重要的作用,但這類專業性技術人員較少,而專門成立大數據部門的保險公司也占少數。再者如運營方面,需要精通互聯網經營方面的策劃與運營人員等。這些從工業人員都要求有相當高的學歷與專業技術。
4.3監管相對滯后。金融科技與保險業相結合相對來說是新生事物,正處于發展期,涉及方面較多,因此對它的監管不同與傳統保險業。相對于不斷創新的互聯網保險市場,相關的監管措施、法律法規等反應過慢,相對滯后,沒辦法與其發展相匹配。
五、建議
5.1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當前移動互聯時代,保險業需要的不僅僅是精通保險業的相關知識,對于其他如法律法規、策劃營銷、大數據分析等多學科的復合型人才。保險公司應加強對員工素質的培訓,從戰略上重視人才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平滑的從傳統保險公司轉型。
5.2建立數據庫,發展數據共享。保險產品的設計、定價、銷售都離不開數據的支持。保險在通過第三方渠道獲取用戶數據的同時,應將強自己數據庫的建設,只有足夠多的數據,才能全方面的了解用戶的需求,進而設計出適合的產品。此外,不同保險公司之間,保險行業與其它行業之間也可以進行數據的共享,有利于各個行業的發展。
5.3發展監管科技。金融科技賦能與保險業,無疑加速了保險行業的進步,但當其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與之相對應的監管能否跟得上其發展步伐,就成了制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政府監管部門可以通過搭建平臺,穩定保險業乃至金融業的發展,形成風險防范的統一戰線,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為保險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其次還可以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到風險控制環節,提升風險控制的精準度與效率。再者可以借鑒國際上先進的監管模式與經驗,如“監管沙箱”模式。
【參考文獻】
[1] 董方冉.眾安保險 金融科技落地保險服務[J].中國金融家,2019(04):81-82.
[2] 李計,羅榮華.金融科技時代互聯網保險發展策略[J].企業經濟,2019,38(04):61-66.
[3] 楊錚.論保險科技下的精準保險服務[J].科技經濟市場,2019(09):143-144.
[4] 姚麗娜,邊宏宇.基于物聯網技術的保險產品創新探究[J].上海保險,2016(02):36-39.
作者簡介:孫凱旗(1996——),男,漢族,河南省長垣縣人,研究生,單位:重慶工商大學金融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