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青
摘 要:好的素材都源于生活,寫作的技巧應當以生活為根基,再逐步構建寫作的高樓大廈。因此,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要正確運用生活化素材,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作文教學應當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生活化素材的應用可以增加學生對實際生活的關注度,讓學生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努力發現生活中素材的點點滴滴,并形成良好的積累,在寫作時可以輕松地應對。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素材;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5-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71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其中包括了聽、說、讀、寫等學習內容。語文與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通過生活化素材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構建更加真實、活躍的寫作思路,不斷增加生活化寫作素材的積累,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角度更加靈活、多向。對生活化素材進行采集時,學生會越來越關注細節,并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新穎、靈活的筆觸來表達生活內容,提高創作能力。
一、高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低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寫作熱情低落
在一些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學效率并不高。有效的教學可以在盡量少的時間內讓學生學會豐富的內容,但是低效的教學卻讓學生收獲甚少。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很少以學生為主體,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高中生的自我意識較強,當他們感到自己受到重視時,才會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果他們的主體地位被忽略,便會感覺不到自己在課堂中的價值,對教師講解的內容就沒有興趣。
在傳統教育觀念下,一些教師會為學生把寫作思路設計好,在這種模式中,學生的寫作思維會逐漸固化,在寫作中不善于挖掘和拓展,只會用生硬的筆觸和固定的模式進行寫作。這樣不但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而且讓學生的整個寫作過程都處于封閉的狀態,學生的靈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也會被逐漸磨滅。這也就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無法得到提高,寫作熱情逐漸變得低落。高中生應善于創新,然而低效的作文教學方式讓學生毫無創新空間,學生的寫作思維也無法得到良好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不但教師在教學中會筋疲力盡,而且學生也會毫無收獲。
(二)學生的寫作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
寫作可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然而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部分學生缺乏主見,其寫作內容也與實際生活脫節,學生缺乏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觀察意識,他們不會主動深入到實際生活中對寫作知識進行探究,也沒有養成隨時記錄生活中各種靈感的習慣,缺乏生活經驗的積累,在生活中他們不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沒有將生活化素材轉變為寫作內容的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思想感情無法得到良好的表達,導致他們在語言運用方面毫無新意,所寫出的內容空洞無味。
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素材的意義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書,也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真實存在。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色彩,也包含了人的喜怒哀樂。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再有幾年就要步入社會,生活化素材的運用能讓他們學會洞察世間百態。許多知識并不是從書本學來的,而是從生活實踐中得出的。而高中生也應當明確不能只通過寫作理論來學習寫作技巧,如果沒有生活化知識的充實,所寫出來的內容也會空洞無味。只有善于在生活中發現豐富內容的學生,才能把生活中的事物描繪得特別生動。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素材,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讓學生學會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增加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生活是最豐富的素材庫,善于觀察的學生都擁有一雙慧眼。生活化素材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寫作時不再挖空心思、無話可說,同時可以改變學生只注重書本學習的現狀,讓學生開始熱愛生活,不斷挖掘生活中的智慧。把生活作為寫作的源泉,就會特別輕松。沒有人天生就會運用語言,也沒有人天生就擁有純熟的寫作技巧,只有通過不斷的鍛煉,從生活中不斷發現、不斷挖掘新的深度,才能逐漸練就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洞察力。
生活雖然沒有明確的文字說明,但是它的內容卻包羅萬象、海納百川。從生活中得出的某些經驗和知識很多是書本上沒有的內容,因此生活化素材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去探索更廣闊的寫作空間,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加學生對生活的領悟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會感覺作文教學比較枯燥,毫無感情而言,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跳出寫作的固有思維和條條框框,并能夠體驗更加生動的寫作空間。同時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他們從心理上會感覺寫作不再遙遠,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
三、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生活化素材應用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收集生活化素材的習慣,提高其對生活的感知力
生活中的美好無處不在,然而善于發現的眼睛并不是天生的,這需要教師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并對學生進行訓練,不斷提升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力。很多學生把大多數時間都放在書本知識的學習上,卻忽略了對生活中各種知識的探索。
生活化素材的運用要求學生善于發現,善于積累。如果對生活進行仔細的觀察,學生會發現通過一個小小的細節就可以看到很大的寓意。如果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的寫作,對于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場景,或者一個小小的印記,或者身邊的花草樹木、優美風景,學生都沒有去發現它們、感悟它們的欲望。這也是高中寫作教學中的缺失,一些學生只是學會了寫大話、空話,卻唯獨沒有從真實著手。
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探索欲望,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庫。一個善于觀察生活的學生,他的頭腦之中必然會有豐富的素材。而當遇到寫作題目時,也會滔滔不絕、有感而發。不善于挖掘生活中素材的學生,其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感知力也會逐漸鈍化。教師要用生活化素材來啟發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力。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收集一個生活化素材,專門記錄在一個本子上。這樣學生就會認真起來,并在學習之余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微小細節,逐漸養成收集生活中素材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與實踐能力也會得到良好的提升。大自然是最真實、最美好的存在,教師可以把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知當作一個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郊游等活動。大自然中的素材是豐富多彩的,且包含了許多的樂趣。教師要引導學生適當放下書本,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大自然的陶冶下,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并對大自然進行細致的觀察。這樣學生寫出的作文才會充滿真實細膩的情感,所表達的情感也會更加豐富。
(二)關注生活中的時事新聞和社會現象
現實生活中包羅萬象,在我們身邊也會經常發生許多時事和新聞。如果學生不去關注時事新聞,他們在寫作中遇到評論類題目時,就會無從下筆、言之無物,在寫作中就會缺乏獨特的視角和新穎的觀點,這也是因為學生平時在生活中缺乏對相關內容的關注。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關注時事問題和社會問題,經常進行對時事問題和社會問題進行思考和深入剖析,并且結合生活中的素材寫一些評論類的小文章。通過這樣的鍛煉,學生的思維深度和思維廣度都會被拓展,并且能夠學會理性地分析生活中的人、事、物,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和寫作技巧。
在生活中有許多值得關注的話題,比如環保、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市場經濟等,而這些值得探究的話題都需要學生對相關行業進行深入的了解。在對這些話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專業知識也會不斷增長,并且會了解到許多最新的科學動態和科學進展。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媒體了解生活中的各種時事新聞,并收集一些有價值的素材。教師要讓學生關注《新聞聯播》等節目,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思維深度。
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化現象,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感動中國》中有許多感人的人物事跡,而這些也是在我們生活之中真實存在的,通過這些事跡和先進人物的感召可以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擁有更加充實、完整的認知,并增加他們對生命及生活的感悟。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更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
(三)在寫作指導和作文題目的布置中結合生活化素材
在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教師要多布置一些與生活相關的題目,這樣可以針對性地深化學生對生活化素材的應用。學生也會更加注重生活化素材的積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時,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展開,并讓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反思,改變學生固有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在生活中更加善于運用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科學的思維方式。
比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題目:“生活中,母親常常是絮絮叨叨的。一會兒在廚房里忙碌,一會兒又奔波于工作中。對于這樣的場景,你的心里是否會蕩起波瀾?當母親的臉上增添了皺紋,頭上增添了白發,你的心中是否會有一絲心疼?請以《我的母親》為題寫一篇作文。”對于高中生來說,母親可能是他們生活中最平凡不過的一個角色,然而其平凡中蘊涵著偉大,蘊涵著人間最珍貴的感情。這樣的寫作引導會讓學生回憶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在寫作中融入深厚的親情。由此可見,學生并不是完全沒有對生活的體驗,而是缺少適當的挖掘和正確的表露。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有很多感人至深的角落,有時當這些角落不被重視時,就會很快被遺忘。教師要讓學生把這些一閃而過的感動用筆記錄下來,寫成一本《隨筆集》,這樣學生的寫作就不會因為缺乏素材而苦惱。
四、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并非通過單純的技巧傳授就可以達到的。只有提高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關注度,并積攢一定數量的生活化素材,這樣才能寫出更加具有深刻內涵的文章,并在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上得到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廖石燕.高中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8(7).
[2]高交飛.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探討[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8(7).
[3]王崢.生活化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體現及實踐[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
[責任編輯 薛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