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不同于一般企業特征與地位的國有企業,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選擇合理運用財務杠桿這個財務管理的重要工具來提高經濟效益,保證企業自身的良好發展。全文通過分析國有企業在運用財務杠桿時存在著問題,這些問題都對財務杠桿效應產生影響,本文對這些問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希望可以有效的改變現狀,以便提高國有企業經濟效益。
【關鍵詞】 財務杠桿 國有企業 財務風險
一、資本結構理論和財務杠桿理論
(一)資本結構理論。資本結構理論是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理論內容,對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提高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財務杠桿理論與資本結構理論密切相關,并隨著資本結構理論的發展和財務管理實踐中不斷完善成熟。資本結構理論的發展必然會促進財務杠桿理論的完善,財務杠桿理論的研究源于對資本結構理論的分析研究。
(二)財務杠桿理論。財務杠桿,“也稱融資杠桿,是指企業在籌資活動中對資本成本固定的債權資本的利用?!逼髽I通過利用財務杠桿會對股本的收益產生一定的影響,有時候可能會遭受財務風險,但也有可能為股本所有者帶來財務杠桿利益。
債權資本的固定利息是其影響因素中比較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資本規模的變動、資本結構的變動、債務利率的變動以及息稅前利潤的變動都會影響到企業
二、我國國有企業對財務杠桿的認識及對其利用的現狀
(一)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我國國有企業的產生與發展是中國近現代社會極端落后的生產力與特殊的社會性質發展的必然趨勢,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加入到運用財務杠桿效應的熱潮中來。這種轉變無形中又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使依然發揮著其國民經濟建設中主力軍的作用。
(二)我國國有企業對財務杠桿的認識及利用現狀。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國有企業被賦予越來越多的自主經營權,我國國有企業對財務杠桿理論的認識逐步加深,在運用財務杠桿效應來獲取額外收益的實際操作中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我國國有企業運用財務杠桿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運用財務杠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資本結構不合理。有些國有企業中存在財務杠桿,但是只有一部分發揮作用,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資本結構的不合理。企業的運作成長離不開籌集資金,在發行普通股,優先股,發行債券或是向銀行借款這些籌資方式之間選擇時,要確定一個合適的比例,每種籌資方式都要有一個“度”,利用財務杠桿時,更要注重資本結構的合理確定,合理的舉債,才能使財務杠桿理論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杠桿收益。2、對財務杠桿風險認識處理不夠完善。在運用財務杠桿時產生的財務風險是企業運作面臨風險的一部分,較高的財務杠桿收益必定會伴隨著相對較高的財務風險,財務杠桿是收益和風險的放大鏡,很多國有企業對財務風險認識不足,導致企業陷入了財務危機,甚至面臨破產清算的風險。這也是國有企業在運用財務杠桿時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3、國有企業部分內部結構不適合財務杠桿效應的發揮。企業發生虧損時,可能會因為企業所有者權益比重相對較少而使債權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特別是對于銀行這個特殊的債權人,這會使得銀行產生不良資產,從而增加了銀行本身的財務風險。
(二)運用財務杠桿中存在問題的成因。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首先,從國有企業自身來說,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國有企業的一些先進的設備、技術慢慢的落后,錯過了很多發展的時機,當企業業務運作時便出現了資金不足,或是部分資金到期,而使得杠桿原理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繼而進行再負債,便會造成過高的負債或是資本結構混亂的出現。其次,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進程中,很多企業出現了“穿新鞋,走老路”情況,許多領導不學習新的理論知識,仍然沿用舊的管理模式、經營方式,這就導致了部分企業領導、內部管理人員對財務杠桿知識不了解或了解不夠透徹,不能夠為國有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效益。。再次,對我國國有企業進行改革時,很多企業不能很好地領會改革的真正用意,面對市場體制改革時市場的約束作用,企業的適應能力沒能相應的提高,使效益越來越差,企業很難籌集到所需資金,從而杠桿效應很難發揮作用。
四、我國國有企業合理運用財務杠桿的對策和建議
(一)合理確定運用財務杠桿時的資本結構。合理運用財務杠桿,首先要確定一個合理的資本結構,因此,國有企業在運用財務杠桿的實際工作中,要在舉債、籌資、使用已經還債等階段進行綜合考慮,全面協調。舉債時,要充分考慮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對資金的需要量,防止舉債不當。應根據國有企業資金的周轉變化情況來確定適當的時間。避免因出現閑置資金而造成損失?;I資時,要注重籌資組合的合理搭配,盡可能選擇資金成本低、風險小的方案。
(二)建立國有企業運用財務杠桿的風險防范控制體系。建立風險防范控制體系可以提高國有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使國有企業更好的應對不確定型風險,有效的進行非程序性的決策,從而保持運用財務杠桿產生的收益的穩定性,進而保證國有企業的平穩運行。所以說,建立風險防控體系是提高財務杠桿運用效率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優化國有企業組織結構,根據財務杠桿成果建立考核制度。針對國有企業在運用財務杠桿時出現的問題及形成這些問題的成因,有必要對國有企業負責人進行監督和培訓,防止官僚主義作風的滋長,提高領導者的業務素質水平,深化領導對財務杠桿的認識,提升理念。
(四)下調國有企業的貸款利率,提高財務杠桿作用程度。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體系也在逐步完善,但是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時期,在全球經濟處于復蘇階段,政府更應該注重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切實加強宏觀投資管理,嚴格項目的審批,避免因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而帶來的財務風險和損失的出現,繼而造成財務杠桿運用的不恰當。
【參考文獻】
[1] 宋宜華,《新形勢下大型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的管理探討》,《當代經濟》,2009年22期。
[2] 劉淑杰,《關于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年1期。
[3] 何勁軍,《淺談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商場現代化》,2008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