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國將要打完脫貧攻堅戰的背景下,2020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戰的一個轉折點,云夢縣處于不能完全脫貧的困境,各個鄉鎮的扶貧扶貧的能力和對策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本文將以鄉鎮發展現狀,對云夢縣在實施脫貧工作進行調查和研究,分析困境造成的原因。從實施脫貧工作的主體、地區、貧困人口、市場多個方面對云夢縣精準扶貧困境提出一些理論性和可行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云夢縣 精準扶貧 機制
一、云夢縣鄉鎮發展現狀
(一)云夢縣鄉鎮貧困人口。云夢縣貧困人口基數較大,分布也不集中,很難全面幫扶這些貧困戶。云夢縣位于湖北省中部偏東地區是省內面積最小的縣,由于歷史文化、地理交通等原因,全縣有 41 個貧困村、3 個貧困鄉鎮沒有達到脫貧目標。兩年的時間,很多地區在脫貧的工作上都有了顯著的成效,但這遠遠不足,我們的目標是全面脫貧。
(二)云夢縣政府扶貧現狀。政府在扶貧的過程中,對貧困人口地區的分配資源存在一些問題。政府扶貧的過程是要經過一系列指標參數來實施脫貧工作,需要地方提供的貧困人口情況對當地給一定名額的資金撥款,這就需要各個駐村干部提供給鄉鎮政府,然后上報給縣級,層層上報數據,開展各種扶貧的活動,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帶動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縣財政設立4000萬元風險補償資金專戶存于農商行,每年按扶貧小額信貸余額的10%予以補貼。全縣發放小額信貸扶貧貸款,受益貧困戶1365戶,貸款主要用途為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及小型加工業等。
(三)云夢縣幫扶干部現狀。云夢縣幫扶干部在實施幫扶的過程中過于形式主義。在對于貧困戶鑒定的時候,開展考核的工作中,要有不同的參考標準,在復雜的工作中才能把工作做到細致,這樣也不會工作核查不會造成對工作的積極性不高,簡單的完成任務而實際幫扶嚴重不足。
二、對造成云夢縣困境原因研究
(一)地理人口分布不均。云夢縣面積小人口多,有效資源有限。大悟縣與云夢縣相比起來,不但地區面積大,而且有效土地資源也是很多,種植業大力的發展,大悟縣作為紅色的革命老區,也拉動了當地的旅游業,每年都有人來旅游觀光,和云夢縣一樣都是扶貧工作重點縣之一,從市政府的數據中可以看到,大悟縣的貧困人口也是相對較多,孝感市至今仍有33.95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為6.9%。截止到2017年6月份,大悟縣還有貧困村35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203戶、64625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0.1%,高于全市3.2個百分點。
(二)精準識別和幫扶存在困難。1、精準識別方面。政府的實施扶貧的規模較大,在判定細節方面很難做到細致。首先現階段判定貧困戶的標準有一個重點參考的數據,那就是家庭中的人均收入,這直接和是否為貧困掛鉤,但是評判起來就很難,農民的收入不像工人或者其他職業,沒有流水賬的記錄,收入來源也非常之多,讓農民自己上報肯定也是不標準的,所以收集和判定貧困戶的人均收入是非常難以量化的問題。2、精準幫扶方面。第一,很難開展差異化幫扶。針對農村部分貧困戶家庭,他們各自家庭的總收入是一個很難量化的問題,素質文化都有顯著的區別,開展工作就非常難,對其幫扶的程度也就不同,這樣就使差異化幫扶很難開展。駐村干部和一些下鄉參與脫貧的人員都是以國家政府選拔,計劃出具體的幫扶的目標開始實施,但實際操作起來就會察覺,國家確定的幫扶政策在很大程度解決了當前的貧困,但不能做到根除,這也是差異化幫扶不能達成的根本原因。
第二,農村城市化導致扶貧對象不明確?,F在大部分的農村人口逐進的向城市轉移,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在農村生活確實不易,當以前在鄉政府登記過的貧困戶,現在可能就已經去城里打工,而且是大量的農民去城市賺錢養家糊口,這樣就給精準扶貧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三、對策建議
(一) 改良識別機制,精準定位貧困人口。扶貧就跟治病一樣,要找到目標,才能對癥下藥,我們這的目標就是貧困戶,要先精準的確認扶貧的對象,后面我扶貧工作才是有意義的。經過多年的脫貧實戰,國家基本上形成了獨特的識別機制,層層深入,駐村干部為最基層直接面向農村那些貧困戶,收集他們的情況匯報給上級,最后由上級判定誰為貧困然后進行幫扶。首先機制是好的,有條理有系統性,但是在細節上還是不夠,這個細節就是上級和貧困戶的對接,因為貧困戶的生活情況、收入、貧困原因都是由駐村干部一層一層上報上去的,貧困戶的判定標準缺乏了透明性,而且在判定的流程上也是欠缺的,應該把判定標準和貧困戶的詳細資料對比,對外公開,讓大家也來了解貧困戶的判定標準。
(二) 嚴格落實責任,加強扶貧干部能力培養。從云夢縣的農村貧困戶的數量來看,數量減少但是不能根除,這就說了在現階段扶貧的機制下,脫貧干部沒有解決貧困戶問題的能力和認真負責的心。首先是在技能培訓上,要創造一個系統性培訓的機制,通過對很多項指標對脫貧干部進行嚴格的核查,要對每一個貧困戶的工作認真負責,能力上的提升是扶貧工作人員必須改變的,因為時代在發展,導致貧困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所以要不斷的去學習那些已經脫貧地區的方法和理論。
(三)建立多元化產業扶貧機制。脫貧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不能僅僅依靠國家政府的力量,應該政府結合社會的一些企業、公司、一些組織去共同努力,政府為主力軍,其他的組織協同一起時先脫貧目標。當地的貧困戶肯定和他們的收入息息相關的,那么我們就應該針對當地的產業發展建立扶貧機制,以云夢縣為例,我們可以對當地產業進行扶持,打開當地的市場,創造就業單位,為廣大的貧困戶提供工作需求,另外還可以成立一些公益基金,這樣就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產業扶貧機制。在農村里面的話也可以扶持創辦一些產業,列如像農村養一些雞鴨鵝魚等之類,種植一些水果蔬菜這些都可以開展一些產業,然后還需要思想上進行宣傳,要讓貧困戶去接受現在社會的信息發展,了解電子商務網絡信息時代,要讓他們知道如何去賺錢,這就需要政府去商量溝通,唯有把農村里面的產業搞好了,才能帶動當地的經濟的發展,只有合作才能共贏,產業也能繼續維持下去,長久下去,貧困戶有了固定的收入,貧困戶的人數也就隨之下降了。
參考文獻
[1] 左停,楊雨鑫,鐘玲.精準扶貧:技術靶向、理論解析和現實挑戰[J].貴州社會科學,2015:64-67
[2] 徐志民.扶貧投資低效率與市場化反貧困機制的建立[J].鄉鎮經濟,2018
作者簡介:冷正豪,男,漢族,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研究方向:云夢縣經濟扶貧困境研究及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