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紅
摘 要:事業單位作為我國基層保障部門,加強內控制度和績效評價制度建設工作對健全單位管理體系,規范基層部門經營管理活動,以及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流程等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以及績效評價體系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影響了事業單位的管理效率。本文通過對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流程以及績效評價體系的問題診斷,提出完善內控制度以及績效評價管理體系的具體措施,以期為保障事業單位社會效益的實現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內部控制;績效評價;完善路徑
隨著我國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其承擔的職能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以及績效評價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對其內部控制體系及績效評價制度的建立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因此,事業大內應通過建立健全完善的內控體系及績效評價制度,提升內部經管理效率,保障內部經營穩定性,進而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社會服務,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事業單位應在對自身組織特點及外部環境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可以支撐其社會目標和經營目標,保障管理效率的內控體系及績效評價制度。
事業單位應引進先進的內控方法和績效評價方式,全面評估潛在的內控風險,進而使內控制度和績效評價體系更具可靠性、穩定性、靈活性,有效控制各部門的經營管理活動,提高內部資源的配置及使用效率。因此,事業單位需要認清新的發展形勢下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和績效評價管理體系的建設目標,并亟須建立和完善管理流程和制度,通過相關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實現對事業單位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面控制,從而增強內外部風險抵抗能力,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
一、內部控制及績效評價重要性及問題分析
1.提升內部管理效率
通過內部控制與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有助于事業單位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更好提供社會服務,并且能夠幫助事業單位及時發現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各項問題和風險,從而提升整體內部管理效率,實現事業單位各基層部門實施內部控制以及績效評價對戰略目標的有效支撐。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是通過全面預測及分析各基層部門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情況,建立健全相應內部控制制度全面控制各基層部門的經營管理流程,通過內部控制目標有效約束各基層部門在實施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具體行為,進而有效提升事業單位整體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控制管理風險,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同時,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體系能夠及時發現有損事業單位整體利益的問題,并反饋到各基層部門,使其能夠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管理效率,優化管理流程。事業單位經營目標以及社會效益的實現需要各基層部門的有效參與,只有通過內部控制體系以及績效評價體系的實施,將各基層部門的經營管理行為及資源行統一規劃,從而促進事業單位各部門目標的一致性,保障戰略目標的實現。
2.增強防范風險能力
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制度和績效評價制度建設可以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構建涉及事業單位內部各經營流程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風險預警機制,進而加強對事業單位各基層部門經營管理活動的監督力度,從而避免因財務風險或經營風險發生時造成對事業單位的較大損失。因此內控制度以及績效評價制度為事業單位的風險防范和抵抗能力的提升創造了有利前提條件,最大限度地提高事業單位對內部經營風險以及外部環境風險的識別能力、應對能力,對事業單位的資金和資源提供了安全保障。并且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以及績效評價制度建設不健全,容易導致內部管理的混亂,而通過加強內控建設可以實現事業單位對財務管理體系、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等的有利控制,從而提高事業單位整體管理效率,以及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同時,事業單位作為社會服務組織通過績效評價體系的完善能夠為實現既定的社會效益目標提供保障,事業單位擁有著社會資源分配權,只有通過績效評價體系的優化才能實現資源分配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另外,事業單位通過內部控制能夠減少隨意挪用社會資源等各種違規行為,保障事業單位的權利行使的規范性。
3.當前問題分析
目前事業單位整體對內部控制思想、績效管理思想等的認識不足,因此不利于內控模式和績效評價體系作用的發揮。具體而言,目前很多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只局限于財務部門,其他部門對內控的認識以及參與程度不足,從而不利于事業單位實現內部控制目標,進而實現長期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事業單位在績效評價過程中,如果只依靠人力管理人員發現各部門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不合理之處,不僅會影響事業單位通過績效評價提升管理效率,并且不利于各部門進行流程改進,有損事業單位整體經營效益。
事業單位在實施內部控制過程中,未能有效考慮長期戰略目標,忽視了如何通過內部控制目標來實現對事業單位各經營管理活動的有效控制,因此缺乏長期性與前瞻性。同時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和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與其他技能欠缺,將導致事業單位在內控和績效評價過程中面臨較大的風險。目前事業單位中專業人員綜合素質不足,并且未能掌握先進的管理方法,在內部控制、績效評價過程中不能幫助事業單位完成相關目標。
另外,事業單位在內控制度及績效評價制度建立過程未能全面考慮目前的經營管理狀況以及未來需求變化,總體而言不夠科學、全面,導致內控風險發生。并且,事業單位在構建內控制度和績效評價制度的過程中應強調全面性和科學性,即相應內控目標和績效評價目標的建立應在對內外部環境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其目的是為了幫助事業單位提高管理效率。
二、內部控制及績效評價提升策略
1.樹立科學管理理念
事業單位樹立科學的內部控制及績效評價理念是管理制度建設和完善的基礎,因此首先應強化事業單位內部各層級人員的管理意識,通過理念學習與技能培訓提高事業單位各層級人員的思想水平和專業水平。同時,事業單位應采取適應內控制度和績效評價體系運行的組織模式,完善組織機構設置,從而提高事業單位內控效率和績效評價效率。本文認為事業單位應提高內控部門和績效評價部門的獨立性,使事業單位內部各經營管理活動得到合理的控制與評價。
其次,內部控制制度以及績效評價制度的建立是以事業單位內部全體人員內控意識和績效評價意識認識充分的前提下進行的,事業單位未來內控目標和績效評價目標的實現需要全體人員的努力,因此通過對科學管理理念的灌輸是促進事業單位內部員工對內控和績效評價認識的重要舉措。同時,事業單位應加強對內控人員和績效評價人員相關專業知識及實踐技能的培訓,從而提高專業人員在工作行為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并在對相關人員的選聘時注重考察對內控思想和績效評價方法的認識。
2.引進科學管理方法
為保障事業單位在新的市場發展環境下內部控制與績效評價工作得到有效開展,必須要細化管理流程,引進科學管理方法,進而提升各基層部門及人員內控效率和績效評價效率,使事業單位的戰略目標能夠順利實施。事業單位應加大對科學先進內部控制方法和績效評價方法的引進力度,有效控制各管理環節,全面提升事業單位管理效率。事業單位要認識到自身在內部控制以及績效評價各流程中存在的漏洞以及風險,既要引進先進的管理方法,又要使其能夠有效結合事業單位各部門工作的實際情況。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方法的使用還應有效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應具有較強的動態性,從而最大化地提高各經營環節的管理效率,保障事業單位穩定發展。
事業單位在績效評價制度的構建中要注意合理建立各部門的績效指標,通過設置合理的指標提高各部門流程效率。另外,事業單位要在內部建立連接各部門的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平臺統一收集處理各部門的經營信息和財務信息,進而提高績效評價和績效反饋的信息傳遞效率。
3.加強內部監督
事業單位在新的發展背景下進行內控建設和績效評價體系建設應健全內部監督機制,為制度的運行提供保障,通過實施對事業單位各基層部門經營管理活動的全方位及時的監督控制,來實現對事業單位各類風險的全面監控,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及風險防御能力。并且事業單位監督機制的構建應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監督,通過事前監督及時發現內控風險和績效評價風險,以及通過相應的處理方案及措施應對風險,最后通過事后的反饋評價機制及時進行流程優化。另外,事業單位應提高監督部門的獨立性,細化監督制度,避免各基層部門及人員出于自身私利而隨意調整內控目標和經營目標。
三、結語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對于保障單位經營目標和社會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關系到各項資源的配置效率,以及各部門的經營管理效率,對優化各項管理流程具有關鍵作用。同時事業單位目標面臨內控體系不健全,績效評價方法不科學等問題。因此本文認為事業單位首先應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完善內部組織環境,加強內部專業人員的綜合素養和知識培訓,引進科學管理方法,增強內控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動態性。最后應加強內部監督,為內控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的運行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趙奇.新常態下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績效評價探析.廣東蠶業,2018,52(06).
2.任娟.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4).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