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娥
摘 要:中小學是我國教育的基礎,財務管理是作為中小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學校的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本文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的背景下,對中小學學校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如何提高學校財務管理水平提出建議。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中小學;財務管理
一、中小學財務管理工作內容
中小學財務管理主要是指單位在執行事業計劃、開展業務活動過程中,有關經費的籌建、運用、報銷、管理和監督等事項。中小學財務管理主要包括:單位預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資產管理、負債管理。
以佛山市中小學為例,中小學包括公辦學校和實驗類學校。公辦中小學的預算由市財政局交人大審批,賬務納入市財政局下屬的財務結算中心管理,執行本級政府的財務管理制度。根據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財務審批權、債權債務關系這三權不變的原則,學校選定報賬員負責報賬,結算中心負責報銷、賬務處理、財務分析并協助學校預算編制和其他財務管理工作,經費支出采用國庫集中支付和銀行傳統支付兩種方式。
實驗類中小學由部分政府資金設立,為加強監管,其賬務也納入財務結算中心統一管理,執行政府的財務管理制度,但實驗類學校獨立編制本單位預算,其預算不納入財政管理,其經費支出方式僅為傳統銀行支付,不用國庫集中支付方式。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中小學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未實現與政府會計制度的磨合與對接
(1)沒有做好政府會計制度轉變的準備工作。中小學校財務人員由于大部分是公編教師,還有教學任務,缺乏財會專業知識,經過培訓和一段時間的財會工作,工作開展才比較順利,但新舊制度有很大的區別,報銷手續和流程比以往更加嚴格,報表也完全不同了,一系列變化讓他們很不適應,面臨巨大的挑戰。有些老師,由于參加財務工作沒能參與教學考評,導致工作不積極,沒有學習新制度的意愿。
(2)財務管理意識有待加強。由于學校賬務納入結算中心統一管理,在加強了學校財務監管的同時,也會造成有的學校沒有認清本單位財務工作職責,對本單位財務管理欠缺主動性和積極性,放松對財務制度相關文件的學習。這些學校把業務的相關手續和流程都交由結算中心把關,外依賴程度大,未真正理解政府會計制度的目的和意義,更談不上借助制度變更進一步提高本單位財務管理水平。
2.學校內部管理未達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
在新政府會計模式下,財務管控包含財務和預算兩方面,財務會計要求按照權責發生制核算,歸屬本期的費用才能在本期列支,通過內部控制為單位提供真實完整的財務信息;預算會計要求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核算,只要是本部門納入預算的全部現金收支業務都在發生當期記賬,預算會計的真實目的是提高單位績效。這種模式下,要求通過加強內部控制,通過完善的原始憑證資料,形成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權力制衡,從而保證財務信息和預算管控的可靠性。
部分學校內部管理不完善,沒建立起權力制衡的內部控制制度。這種不完善集中表現為:“原始憑證”收集的錯誤。財務人員只認發票,忽視了其他重要原始憑證。報銷資料只有發票一張,沒有其他資料,不能反映該業務的前因后果,資料缺乏完整性,無法反映該事項從立項、執行到驗收的真實情況,內部控制不嚴,學校存在財務風險。
3.資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人員分工不明,資產管理存在漏洞。學校資產管理工作煩瑣,資產無人管理,有些學校一人身兼多崗位,報賬員兼任資產管理員,采購人員兼任資產管理員,甚至報賬員不僅是采購人員也是資產管理員,這些人員安排都違反了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原則。
尚未建立完善的資產管理制度。固定資產清查和定期盤點缺失,對資產的盤盈盤虧、損耗和報廢,沒有及時上報處理,一方面資產閑置率高另一方面又存在資產重復購置的現象,這些都造成財政資金浪費、影響資金的效能。還有學校的工程項目雖然已經投入使用,但未能正常驗收,長期掛賬在建工程項目。
由于資產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學校未能按新制度要求,在2018年12月完成固定資產的盤查和清點,導致固定資產賬實不符,不能順利對固定資產補提和計提折舊。
4.飯堂經費收支管理不完善
公辦學校的情況是,在飯堂收入方面,學生伙食費是采用銀行劃扣到財政專戶的形式,扣費不成功再由報賬員代為繳存現金,每學期的伙食費由財政局統一返還到學校經費賬上,伙食費收入要求繳存金額和開具發票金額一致,控制比較好。而飯堂支出方面,由于具有較大的自主性,主要問題是學校沒有明確區分伙食費和學校公用經費,把應歸屬于學校的經費在學生伙食費列支。
實驗類學校則是飯堂收支平衡的問題。公辦中小學先收到伙食費返還再支出,而實驗類學校采取預收學費和伙食費的方式,學期初先預收了學生的學費和伙食費,等到支付完學生退費,在學期末才結轉收入,由于不能及時得知飯堂收入的實際金額,學校飯堂會有支大于收的風險。
5.預算執行和賬務核算科目運用不嚴謹
無論公辦中小學還是實驗類學校,都需要編制預算,計算本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由于預算編制與實際支出需求有差異,很多學校在年末時,才發現有的項目已經沒有預算了,為途方便,不按正常程序調整預算,將應在某項支出的費用放在其他項目支出這種打擦邊球的現象,雖然預算執行率未超100%,但是科目運用不嚴謹。
三、提高中小學財務管理水平的措施
1.提高學校財務人員專業能力
首先,提高財務管理意識,加強對財務崗位人員的專業培訓。中小學校長、主管財務工作的副校長、總務主任和財務人員,都要認真學習《政府會計制度》,了解財政部門和教育局發布的相關財務制度和有關規定,促進學校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及時更新財務人員的知識庫,讓他們明白新制度的核算原理,看懂報表,給管理層提供正確的財務信息和預算信息。
其次,減輕財務人員的工作壓力,保障財務人員收入。建立財務人員績效考核機制,將財務工作績效和教學考評項掛鉤的平衡模式,減輕教師因擔任了財務工作沒能參加教學考評的壓力,激發擔任報賬員的教師的積極性。
2.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學校內部控制制度。財務管理人員分工要明確,明文規定學校校長、總務主任、報賬員、資產管理人員、采購員的職責權限,形成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權力制衡。
完善財務審批流程。學校要實行聯簽制,變一人負責為多人負責、多崗位和多部門交叉負責。注意簽字的層次結構,每張發票都必須有經辦人、復核人、審批人“三簽”,不能只有“一把手”簽名。
經辦人要有資格認證。報賬員必須經過培訓,不能是親屬。經辦人須寫清楚事由,是基本支出還是項目支出,項目負責人寫“情況屬實”。中小學的審批權限應由教育局參照本級政府行政事業單位審批權限再出臺文件規定。
以真實、客觀存在的憑證,作為原始憑證。原始憑證的收集,要注重結果導向,除了發票、行政事業單位往來票據,還可以是照片、數據,相關文件通知、簽到記錄、會議記錄、送貨憑證等等。單位財務制度應按支出金額規定所需資料,支出金額越大,所需證明資料應當越齊全。
3.建立和完善資產管理制度,確保資產的合理利用
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資產核算體系,對固定資產從取得、后續計量、計提折舊、處置都有嚴格的規定。要認真學習新制度,建立全生命周期、全程管控的資產管理制度。根據不相容崗位的原則設立資產管理員,加強管理員培訓和考核,明確其職責。財政局和教育局要加強對學校資產管理的監督和檢查力度,指導學校規范資產管理,解決工程驗收問題,保證資產安全,提高資產能效。
4.明確飯堂支出的范圍和避免收支不平衡
學校應當界定好公用經費和伙食費支出范圍,明確學生伙食費主要用于食材的采購,不能把應歸屬于辦公經費的支出用伙食費開支。實驗類學校要注意飯堂收支平衡的問題,量入為出,在物價上漲特殊時期,管理層要采取應對措施,例如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政府向公辦學校投放了儲備物資,實驗類學校也可以考慮自身情況決定向政府申請幫助。
5.正確運用核算科目,合理調整預算
年初預算與實際支出的差異普遍存在,財政允許學校在規定的時間按照規定的程序申請預算調整。學校要在下半年合理預計各項支出,對預算不夠的項目及時申請預算調整,避免產生占用其他支出的不合理現象。在編制下一年度預算時,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合理估計費用的增加,科學地編制下一年度預算。財政部門和教育局要加強對學校預算編制的指導和培訓,加強對預算編制和執行的監督和考核,促進財政資金效益最優化。
四、結語
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給中小學的財務管理帶來挑戰,倒逼中小學積極面對和解決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財務管理。中小學校要認真學習政府會計制度,建立和完善財務制度,健全內控制度,加強資產管理,提高財務人員專業知識,科學預算,保障學校的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讓辦學質量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蔡惠惠.論中小學財務管理普遍存在的難題及對策.財經界,2019(07).
2.方秀娟.中小學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問題與完善路徑.當代會計,2019(07).
(責任編輯:劉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