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木本油料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逐漸成為當今森林資源開發的主流方向之一,并成為我國林業生物產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其發展前景較為開闊。基于此,分析了省沽油的培育技術及開發利用效益,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省沽油;培育技術;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S78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3-0104-03
1 引言
隨著化石能源供應短缺,生物質能源開發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各地政府正在大力推廣和發展能源樹種,充分利用荒山荒地、沙地及鹽堿地等邊際性土地資源種植樹種很受歡迎,值得探索與研究。
省沽油(staphylea bumalda DC.)屬于省沽油科(sta ph yleaceae),省沽油屬(Staphylea L.),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別名水條,因其頂端生白色小花似珍珠,當地人又稱之為“珍珠花”、“珍珠菜”,它是我國特種木本油料植物,既能食用,又可作為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同時它又具有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民間一直在沿用。最近又有專家學者就省沽油的成分結構進行分析發現,省沽油不僅可以作為很好的蔬菜樹種,而且它的種子油具有很高的營養和保健價值,把它作為食用油和化妝品新油源進行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2 省沽油分布現狀及自然概況
石臺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典型的山區縣,九山半水半分田。石臺縣仁里鎮(原貢溪鄉)高寶村位于縣城東北側,九華山脈的南側,山脈多為東西走向,小地形明顯,地處北緯30°14′,東經117°33′,平均海拔500m左右。境內土壤為石灰土為主,成土母質主要是石灰巖,土壤中性至微酸性。氣候屬于中亞熱帶北緣濕潤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追溯到100多年前,這里的居民在自家的房前屋后以及荒山荒地都零星栽植省沽油樹種,每年的早春季節,采摘新鮮嫩梢及花蕾作為蔬菜直接食用,味道鮮美。只有小部分被加工制成干品進行包裝銷售,給當地林農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但是人們并沒有更深層次地認識到它的其他利用價值,特別是近期有專家們的科學研究發現,省沽油的種子油里含量豐富,既有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又可以進行深加工,前景看好。于是當地政府充分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將該木本油料資源一省沽油作為特色經濟物種進行大力發展,早日脫貧致富。
3 木本油科資源開發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植物油脂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活資料和重要的工業原料,是人類生存和生理代謝所必需的營養成分之一,也是人類飲食中產生熱量最高的食品,同時還能增加膳食的美味,促進入體對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木本油料既是城鄉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國家重要的戰略物資,在世界各國油料發展戰略中受到高度關注和重視。現階段我國人口多,耕地少,需求量不斷增大的背景下,僅靠有限的耕地種植油料作物已經很難解決供需的矛盾。同時,隨著人類保健意識的增強,對木本油料的利用不是僅僅停留在它的食用上,而是逐漸成為當今森林資源開發的主流方向之一,并成為我國林業生物產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因地制宜發展油料資源不僅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改變我國食用植物油主要依靠進口的局面,而且還能夠騰出更多的耕地種植糧食,有效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我國人多地少,耕地資源與糧食生產安全產生極大的制約性,在糧食不太充裕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在有限的土地上發揮更大的效益,就是擺在大家面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國的木本油料資源品種很多,分布廣泛,而且多年生的木本油料資源抗逆性強,具有廣泛的適應性,須根吸收力強,免耕抗旱,不與主要農作物產生爭地矛盾,一次種植,多年收益等特點,發展潛力很大。但是由于長期被廣大林農所輕視,甚至有的地方被忽視。在當前新形勢下,要重新認識農村山區的水土流失問題、水旱災害、貧困縣脫貧等問題,要大力發展木本油料資源的種植與開發利用,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前景廣闊。
4 省沽油的培育技術
省沽油是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種,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該物種的繁殖工作加以人工馴化及研究,真正達到加快發展步伐,努力實現高產穩產的目標。
4.1 硬枝扦插方面
4.1.1 插穗條準備工作
在每年的春季(3月中旬)樹液流動之前,早晨露水未散去的時候采集一些未開始萌動的一、二年生且充分木質化的枝條,將采下來的硬枝剪去頂端纖細和基部老化部分,再將枝條修剪成長度一般長為15~20cm左右,帶3~4個節,剪去葉片,先將插穗條每50根為一捆扎起來,用濃度為0.5%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然后浸在生根粉試劑液中待用。進行扦插時最好隨剪隨插,以利成活,如果插條數量較多一時插不完,可用濕布包起來。
4.1.2 插床準備工作
將鋸木屑(或谷殼),均勻鋪攤一層在料場上,厚度約10cm左右,同時將人糞尿、畜糞尿均勻潑在面上,再鋪攤一層,再潑,直至把要堆制的基料鋪完,讓其自然堆放2~3d后,按按每立方米鋸木屑加油餅粉15kg,尿素3kg,過磷酸鈣10kg,分別稱量均勻撒在木屑堆上,充分拌勻,堆好封蓋農膜。然后用多菌靈藥液對基質進行消毒,待消毒液浸透基質后,再用自來水澆透基質備用。
4.1.3 扦插方法與管理
插穗處理過后要及時進行扦插,以提高生根率。扦插深度約為插穗長度的2/5,上面留1~2個側芽的插穗。插穗插入基質工作完成后也要及時澆透水,同時為了防止插穗脫水,盡早生根,必須在插床上用塑料薄膜做一個拱形的棚進行覆蓋。
扦插結束后要經常到實地查看,在扦插初期要做到勤澆水,但澆水量要少,保證插床的濕度;到插穗條開始生根時,要加大澆水量,同時要防止穗條根腐霉變,如有發現要及時拔除。
4.2 嫩枝扦插方面
(1)插穗條準備工作。在每年的7月份左右采集當年生發育充實的半木質化枝條,長約6~10cm,保留2~3個節,上端保留2~3片小葉,下端剪口宜剪在節下。插穗在扦插前也用濃度為0.5%的高錳酸鉀溶液和生根粉依次處理。
(2)插床準備方面與硬枝插床一樣。
(3)扦插方法與管理。嫩枝扦插方法同硬枝差不多,只不過在扦插初期要充分保持基質濕潤,每隔2-3h噴霧一次,使插穗表面有霧珠,要隨時觀察,防止插穗萎蔫,此時噴水要做到次多量少,保持扦插環境具有較高的相對濕度;當插穗開始生根時要減少噴水次數,適當延長噴水時間,以利插穗生根。
4.3 播種育苗方面
(1)在9月份中下旬采集當年生成熟種子,摘后置于陰涼處晾干,切記要攤開且經常翻動,嚴禁放在陽光下暴曬,待果英開裂時用手揉搓,篩選出種子。為了提高種子的出芽率,把種子放在0.5%氫氨化鈉溶液進行充分攪拌10min,然后迅速用清水沖洗干凈;也可用草木灰和種子混合浸泡12h,然后用手揉搓除去蠟質層,再用清水沖洗干凈。
(2),在通風向陽的地方挖坑,先在坑底鋪上厚20cm的干凈細河沙,然后一層種子一層細沙(沙厚3cm),分層鋪放,總厚度不要大于60cm,最后在頂部覆蓋30cm的細沙,使坑內溫度保持在10~15℃,濕度約為40%,同時要經常檢查,防止環境變化而影響種子的發芽率。
(3)11月份,選擇水源近,土壤疏松,透氣好,肥沃,微酸性的沙壤土作為苗圃地,苗床規格是:寬lm,高25~30cm,步道寬為30cm;一畝播種量為7kg左右,采用條播的形式,將種子混沙均勻地撒播與播種溝內,用過篩后的細沙或食用菌廢料覆蓋,厚度約為0.5cm左右,澆足水用草覆蓋。
5 木本油料具有的綜合效益性
5.1 經濟效益方面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及保健意識的增強,人們對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木本油料植物產生的植物油不含化肥農藥,特別是經過精制加工后質量的提高,并且其特有的保健價值也突顯出來,隨之經濟價值也一路飆升。如:精制茶油、橄欖油等,由此可見,木本油料資源有著巨大的經濟價值。
5.2 社會效益方面
我國地大物博,木本油料植物資源分布廣泛,且豐富,并具有開發利用的有力條件。特別是我國有許多的喀斯特(石灰巖)地貌的山區,之前人們基本上只能種植一些低端的農作物,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價值。現在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板塊大做文章,大力發展木本油料的種植與開發,它既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又可以給當地林農提供脫貧致富的好渠道,并且還能滿足市場需求,社會效益顯著。
5.3 生態效益方面
林業重視生態效益,木本油料林不僅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而且也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我國雖然山區面積大,但是有的地方土層薄、植被少、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丘陵等一些立地條件不是很好的地方進行種植木本油料植物,這樣既可以不占用農田,又可以很好的起到水土保持、保持水資源、改良土壤等具有長遠的生態效益,價值難以評估。
6 結語
通過對省沽油的育苗繁殖技術以及對我國木本油料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簡單敘述,能夠使大家不管是從宏觀上還是從微觀上都能很好的認識它,并熟練地掌握省沽油的基本種植技術,同時讓人們除了了解省沽油的花蕾和嫩梢可以作為森林蔬菜外,還能更深層次的了解省沽油所具有的其他價值,從而大力發展,進一步提升利用價值。并且也為當地林農合理開發利用荒山荒地出謀劃策,為早日脫貧致富提供便利渠道。
參考文獻:
[1]蘇昌群.省沽油的播種育苗技術與扦插育苗技術[J].園藝與種苗,2018(10).
[2]張曉蔚,葆新玲.省沽油的特性及園林應用[J].安微林業科技,2016(6).
[3]岳風蓮,李楠.省沽油優質壯苗培育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8).
收稿日期:2019-12-03
作者簡介:汪建新(1972-),男,工程師,主要從事營林生產及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