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墨
7月10日,朝鮮勞動黨第一副部長金與正發表談話說,她“個人認為”朝美領導人會談今年內可能難以舉行,對美方來說需要舉行會談,但對朝方來說,會談毫無實際利益,沒有好處。
此前的7月7日,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知道他們(朝鮮)想見面,我們也一定會這樣做。”
朝美這輪隔空對話,給外界的感覺是特朗普吃了“閉門羹”—他說“我們都想見面”,平壤的回應是“相見不如懷念”。但話外之意是:雙方都有“共識”,是否見面視情況而定。
6月16日,朝鮮炸毀了位于開城工業園區的朝韓聯絡辦公室大樓。平壤在“證明”朝韓關系急轉直下后,向美方發出不再對話的信息。朝鮮外務省第一副相崔善姬,在美國國慶日(7月4日)那天發表談話稱,“美國只是將朝美對話視為處理政治危機的工具,沒有必要與其坐下來面對面對話。”
特朗普向金正恩發出見面邀約時,美國副國務卿兼對朝事務特別代表比根正在韓國訪問。7月7日至9日的韓國之行,比根把韓國國家安保室、外交部以及外交部半島事務負責人,會晤個遍。談的話題有很多,但他此行最重要的使命,是安撫正在生氣的朝鮮。
目前特朗普的選情非常不利,所以他對政績不得不敝帚自珍。與金正恩的兩次峰會雖然沒有解決朝核問題,但只要在今年11月大選前平壤“保持安靜”,特朗普都可以把自己的對朝外交,裝裱成史無前例的功績。
外界真正關注的,其實不是特朗普是否會與金正恩再次見面,而是見面是否會發生在11月3日美國大選投票前。
如果特朗普能得到平壤在美國大選前不采取能被解讀為挑釁美國的承諾(或者可靠的暗示),他肯定有與金正恩見面的意愿。如果特朗普與拜登的支持率差距縮小,選情朝好的方向轉變,那么他的這種意愿會更強烈。
平壤不僅沒有讓特朗普吃“閉門羹”,而且還擔心美國關閉對話的大門。
朝鮮的態度也是“視情況而定”,但比特朗普更糾結,主要是因為美國撲朔迷離的選情。具體地說,平壤拿不準2021年白宮的主人還是不是特朗普。
從意愿上說,平壤肯定是希望特朗普連任的。這倒不是因為他是歷史上首位與朝鮮領導人見過面的美國總統,或者說他與金正恩私人關系不錯。真正的原因在于,如果特朗普連任,平壤就有了打開對美外交局面的更大可能。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特朗普成功連任肯定也是險勝,共和黨失去對參眾兩院的掌控,是大概率事件。這一點已經多次被美國選舉歷史所證明,也符合美國權力制衡的政治邏輯。但美國政治的另一條邏輯是,總統在第二任期的重心一般都會放在外交上,尤其是在國會被在野黨掌控的情況下。
如果特朗普保住了總統大位,那么對朝外交就是個歷史留名的機會。朝鮮會樂觀其成,因為朝美外交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了“反向邏輯”。
從1990年代初朝核危機爆發開始,美國政府的每一次“變天”(執政黨輪替),對朝外交都會上演一次推倒重來。
1990年代末朝核危機緩和時,時任總統克林頓訪問平壤的事,已被提上議事日程。小布什入主白宮后,對朝外交“全面評估”,朝鮮首次核試驗。他執政時期的六方會談,最為接近解決朝核問題。但繼任者奧巴馬,對朝外交變為“戰略耐心”,朝核危機大幅惡化。
“拜登總統”與金正恩握手言歡,這需要太大的想象力。所以,平壤不僅沒有讓特朗普吃“閉門羹”,而且還擔心美國關閉對話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