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展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變得越來越多,這雖然使人們的新聞需求得到了滿足,但也同樣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新聞記者的工作模式已經逐漸難以適應全新工作要求。基于此,本文對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所面臨的困境進行了分析,同時針對新聞記者工作的轉型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記者;轉型
在媒體形式不斷增多的新媒體時代下,人們不僅可以從各種渠道中獲取最新的新聞信息,同時還能夠與新聞媒體進行活動,甚至是主動對自己想要的新聞信息進行搜集,這使得新聞工作出現了參與性、互動性等新的要求,而要想盡快適應新聞工作的新特性,傳統新聞記者自然也就需要及時參與到轉型創新出來,找到新媒體時代下的全新工作模式與工作策略。
一、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面臨的困境
1.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在新媒體時代下,很多先進技術設備都在新聞工作中得到了應用,這雖然為新聞采訪、新聞報道等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也同樣對新聞記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新聞記者轉型變得更加困難。例如在突發事件進行現場報道或采訪時,為盡陜獲取第一手新聞信息,記者通常很難召集新聞團隊前往采訪,只能夠依靠筆記本、錄音筆等設備進行前期采訪,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必須要熟練掌握這些設備及各種軟件的操作使用技能。而在完成新聞采訪后,為了將報道內容及時發布到各個平臺上,新聞記者還需具備良好的新聞信息快速整合能力。
2.新聞內容嚴重趨同
新媒體平臺的興起大大降低了新聞發布與傳播的門檻,無論是新聞發布者是否為專業新聞工作者,只要其擁有網絡與智能手機、電腦等終端,就可以登錄微博、頭條等新媒體平臺完成新聞信息的發布。在這樣的情況下,網絡上的各種新聞信息開始逐漸泛濫,內容類似的模式化新聞也變得越來越多,很多新聞報道甚至完全照搬其他媒體所發布的新聞信息,僅在細節處進行一定的增刪修改,極大的打擊了受眾的新聞閱讀興趣。另外,為吸引更多受眾,當前很多新聞媒體都會挑選時下熱點進行報道,媒體創新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即便其新聞內容屬于原創,同質化問題也同樣會比較嚴重。
3.新聞報道深度不足
在傳統媒體新聞工作模式與體制相對固定的情況下,不少傳統媒體的新聞記者逐漸形成了慣性思維,認為新聞報道必須要采用官方套式,有些新聞媒體甚至存在著“報喜不報憂”的情況。面對這類新聞,受眾很難從中獲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其對于新聞報道的滿意度也會比較低,長期下來,新聞媒體就會逐漸陷入到受眾群體逐漸流失的困境中。
二、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工作的轉型策略
1.樹立終身學習意識
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的工作素質要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媒體新聞記者要想盡陜實現工作轉型,適應新時期的新聞記者工作要求,不僅要在新聞敏感性等專業素質上占據優勢,同時還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在工作中對各種知識、技能進行主動學習,以實現綜合素質的持續提升。例如新媒體時代下,新媒體平臺雖然可以為記者提供更多的新聞信息源,但由于新聞信息的發布門檻較低,新聞信息真實性根本無法保證,因此新聞記者學會從各個渠道對新聞信息源的真偽進行驗證,以保證新聞信息真實性,實現新聞信息辨識能力的提升。另外,針對各種新聞工作中的各種先進設備,新聞記者也同樣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對其進行了解,并進行嘗試性的操作訓練,以提升設備操作熟練度,以最大化發揮出各種技術設備的優勢作用。
2.堅持新聞內容創新
新媒體時代下的媒體問競爭雖然十分激烈,但只要能夠保證新聞質量,推出高水準的新聞報道,仍然能夠在眾多同類主題的新聞信息中脫穎而出,得到受眾的廣泛認同。因此對新聞記者來說,未來的工作轉型仍需堅持“內容為王”的核心原則,與受眾群體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了解主要受眾群體的喜好與興趣點,同時據此展開針對性的新聞選題、新聞報道,以更好的吸引受眾。另外,由于當前網絡上的各種新聞信息良莠不齊,因此新聞記者在針對受眾愛好展開新聞內容創新的同時,還要注意對新聞質量進行嚴格把關,保證新聞信息的準確性、客觀性,不可為了追求創新而忽視新聞的基本要求。
3.明確自身工作定位
相比于新媒體時代下迅速興起的各種自媒體,傳統媒體新聞記者在專業素質上仍占據著不小的優勢,因此在工作轉型過程中,新聞記者必須要明確自身優勢所在,并據此將工作定位確定下來,充分發揮自身在專業素質方面的優勢,對熱點新聞話題展開深挖,從更深層次的視角作為新聞切入點,對群眾更關心的話題展開報道,這樣受眾對新聞的滿度度會更高,而新聞媒體的公信力與影響力也會因此而大大提升。
三、結論
總而言之新媒體的興起雖然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并使傳統媒體新聞記者工作陷入了困境,但只要能夠樹立正確的終身學習意識,明確自身工作定位,并對新聞內容展開全面創新,未來新聞記者工作仍然是能夠成功轉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