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航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醫德缺失的現象時有發生,醫患關系越發緊張,醫德教育的緊迫性更加凸顯。醫教協同不僅僅是我國培養醫生的主要模式,還是我國醫學院校教育改革堅持的理念,在醫教協同背景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在進行醫德教育。
關鍵詞:醫教協同;醫學生;醫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樹人”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務,高等醫學院校的醫學教育質量不僅對醫學生在校期間的知識學習、技能提升以及個人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還對學生未來的職業道路、職業規劃、道德素質、思想水平等等有著深遠的影響,進而影響我國未來醫療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如何在“醫教協同”背景下開展醫學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探索,讓醫德教育效果更佳,落實“立德樹人”的高校教育根本任務,讓醫學生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我們研究的重要內容
一、“醫教協同”的內涵以及概念
醫教協同是一項構建標準化、規范化人才培養的體系,也是一項系統任務,主要是通過建立有效的醫教協同工作體制和定期溝通協商的機制,加強各級各部門之間對于醫學教育工作的協調,全力以赴,一起攻堅克難,研究和解決我國在醫學人才培養中遇到的工作難題。
在“醫教協同”背景下醫學院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創新探索,就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堂的結合,將醫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融入臨床實習,加強對醫學生正確三觀的培養,加強職業道德、醫學倫理、法律法規等等的職業素質教育;同時還注重對學生人文關懷精神和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使醫學生擁有關愛病人、尊重生命以及團隊協作的精神,最后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醫德雙馨的醫學人才,為未來的醫學衛生團隊做出貢獻。
二、“醫教協同”背景下醫學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政治工作落實不到位,醫德教學內容比較單一。
在部分醫學院校,雖然已經開設了多門相關的教育培養課程,比如《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醫學倫理學》、《人際溝通學》、《衛生法學》等等,但是缺乏了生動的解讀和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只是單一的課堂教學,學生無法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大部分學校還是偏重于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反而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醫德教學方法相對落后與傳統,沒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
在大部分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教學的完成主要是依靠課堂上的單向教學,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只顧著完成授課任務,忽視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教育知識的吸收程度,沒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后對于學生知識理解的考察又主要通過考試分數來評判和衡量。這樣走過場的教學方法是沒有意義的,無法讓學生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小組結構不完善,醫德師資力量比較薄弱。
大部分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輔導員和思政導師,在醫教協同背景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多方的力量。首先部分教師自己意識觀念單薄,這要求教師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水平,要重視道德倫理與專業課的結合,其次部分負責醫學生實習的醫院對于醫德教育較為忽視,對于一些服務態度不佳、醫術不精、道德淡薄的現象只是簡單教育,并沒有起到重整醫風的作用。
三、推進“醫教協同”背景下醫學院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對策
1.堅持“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醫德教育理念。
在學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而最終的目標是讓學生心中有“以病人為本”的概念。只有立足于實際情況與需求,完善學生的人格塑造,實現醫術與道德兼得,學生才不會在未來被物質誘惑、失去本心,才能在以后的職業道路上越走越遠,在未來的醫療團隊中發揮著最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貢獻
2.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醫德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在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醫德的相關內容十分豐富,傳統文化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內涵博大精深,并且我國名醫無數,他們的光輝履歷也是值得醫學生去了解學習的,他們的存在是無數醫學生們的榜樣。因此在醫德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結△,通過典型鮮活的案例和臨床實踐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健康的行為習慣,塑造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高尚精神品格。
3.形成全員育人的教育理念,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打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在醫教協同背景下,醫學人才的培養并不只是學校的責任和工作,還需要醫療衛生結構的配合。在學校,各級部門統籌協調、互相配合。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人員不應該只有輔導員和思政老師,專業課老師和優秀學生也可以參與入內,實現多方聯動。
四、結論
醫教協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任重而道遠,不是朝夕之間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多方長期不斷地努力與改進,只有堅持對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斷探索與解決問題,才能為未來的優秀醫療團隊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