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琪
摘要:現階段,在高職學校憲法教育進行的過程中主要依賴于思想政治課程。學校不會另外開設憲法課程,這就導致學生憲法意識薄弱、知識缺乏。但是,當前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得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他們貫徹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樹立憲法信仰,維護憲法權威,能夠自己約束自己履行憲法內容,達到知行合一。高職院校的教師應當探索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憲法教育,提高課堂效果。本文主要論述了當前憲法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體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憲法教學;重要性;措施
依法治國是我國法治建設的基本原則,然而依法治國的基礎是依憲治國。憲法在我國具有權威性,高職院校進行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憲法放在首要位置,弘揚憲法精神。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為社會的接班人,肩負國家法治建設的責任,應當在學習階段就要給他們灌輸憲法意識,樹立憲法信仰。此外,高職院校是培養與社會接軌的學生,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需要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日常生活中能夠自我約束,實踐并捍衛憲法。
一、高職院校憲法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高職學生作為當前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學校在對他們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思政教育的開展并在其中融入憲法教育。高職學生的憲法意識是為人處事的重要基礎,也是他們在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元素。進行憲法教育能夠幫助他們提高法律素質,讓他們能夠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規范他們的思想,形成遵紀守法的良好意識[1]。由此可見,對高職學生進行憲法教育能夠促進其全面發展,從而將教育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二)推進依法治國的實現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不斷重視學生憲法意識的培養,以此來為推進依法治國的建設奠定基礎。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憲法教育并將其與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專業發展相結合,能夠推進依法治國的實現。
(三)為思政教育奠定基礎
思政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而憲法教育可以作為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當充分認識到兩者之間的關系,為憲法教育搭建更好的平臺的同時也能夠讓思政教育有內容上的補充[2]。此外,高職院校應當充分運用新媒體,優化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環境,以此來推動憲法教育的建設開展。最后,高校可以將思政教育作為憲法教育的載體,促進憲法教育的不斷拓展和創新。
二、高職院校憲法教育的措施
(一)進行多元互動式憲法教學
在高職院校進行憲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元互動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基礎來展開教學活動。在實際開展多元互動教學過程中,需要圍繞著教學目的進行。這樣一來,學生對憲法的理論基礎知識能夠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其次,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做出教學方式的調整,需要時刻關注好學生們對于憲法知識、憲法案例以及教學形式的掌握情況[3]。此外,教師應當選擇合適的教學工具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當前現代化教學的背景之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深化教學效果。對一些憲法案例進行視頻播放,學生們通過直觀的感受能夠對這些案例有著更為深刻的感觸和理解。在觀看完畢之后,需要組織小組討論環節,這樣學生能夠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再經過教師的引導,就能夠促進多元互動式憲法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進行案例式憲法教學
在進行憲法教學的過程中,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可以打破憲法理論知識的抽象性,讓學生能夠更為具體地了解基礎知識內容并能夠靈活的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此,教師首先需要進行憲法案例的選擇,在選擇過程中應當確保案例具有針對性和時代性,能夠滿足當前學生的知識水平并且與課堂教學內容存在聯系。在選擇完案例之后,需要對案例進行設計,教師主要可以圍繞案例中的疑點、難點、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以及案例特點、性質等進行展開、歸納、總結[4]。其次,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教學案例,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和答疑解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之中,挖掘案例內在本質并且能夠通過案例來為學生提出針對性的內容。最后就是案例的點評階段,針對課堂上學生對案例分析活動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總結和點評中獲得啟發,不斷縝密自己的憲法思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三)優化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高職院校開展憲法教育的基礎,它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憲法教學知識的掌握。對此,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幫助提高他們憲法意識,為憲法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只有教師擁有一定到憲法知識才能夠為學生解決包括憲法觀念不強、缺少憲法知識、憲法意識不強的問題。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建立憲法輔助小組,積極加強對憲法知識的宣傳,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憲法意識。
(四)創新教學方式
當今社會是網絡化的社會,在高職院校開展憲法教育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發揮其載體的功能。在微博、微信等平臺上實現互動式教學,可以設置案例推送、在線答疑等方式,讓學生對憲法知識的學習能夠突破時間、地點的限制。在這些平臺中,高職院校還可以開設“憲法教育之家”、“憲法專欄”等,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育的實效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社會實踐中,促進憲法教育與實踐教育的有效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發揮其輔助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的不斷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將憲法教育融入到學生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做到以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開展憲法教育的過程中,也應當充分認識到其對學生的重要意義,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是憲法教育發揮最大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張夏青.高職院校憲法教學與實踐探索[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5):49-52.
[2]朱濤.高職院校多元互動式憲法教學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1):26.
[3]王志民.案例分析法在高職院校憲法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18,(15):105-106.
[4]王志民.合作互動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憲法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0):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