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月園?吳文玲?劉夢?胡蘇蘇?陳霞
摘要:本文以南昌地區主要高校為例,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分析了當代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現狀,針對當代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合理的改進對策,以引導當代大學生理性使用智能手機,提高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
關鍵詞:智能手機;大學生;學習
一、研究背景和概況
當代社會,由于網絡智能化和數據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已成為時勢所趨,并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為我們提供著便捷的生活方式,比如人們通過它進行網絡社交、享受送貨到家的快捷服務、在家學習網上課程等等。令人不可忽視的是,智能手機也是一把雙刃劍。它的易攜性、多功能,使人們對它日漸依賴,甚至沉迷其中,荒廢歲月。特別是對當代大學生來說,在大學課堂使用智能手機似乎成為了一個普遍現象,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質量,也影響了各高校的學風和教風,令人堪憂。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南昌地區主要高校的大學生,通過研究當代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利弊,剖析他們使用智能手機時的心理活動,引導大學生們更好合理使用智能手機,讓他們更好的約束自己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當代大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現狀
本次調查結果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從發放的640份問卷中,回收到603份有效的調查問卷。根據收回的有效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在4小時以內的占33.8%,4-8小時以內的占 57.7%,8小時以上的約占8.5%;另外,高達64.2%的大學生會熬夜玩手機,26.9%的大學生很少會熬夜玩手機,只有9%的大學生能做到不會熬夜玩手機。
此外,根據調查顯示,28.4%的大學生對課前手機入手機袋的方式表示同意,17.9%的大學生持不同意態度,53.7%表示無所謂,視情況而定。同時,大學生在上課期間使用手機的時間在30分鐘以內的占68.7%,另有31.3%的大學生在上課期間使用手機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并且34.3%的大學生在課堂使用手機是為了聊微信等社交活動,43.3%的大學生是為了看小說等等打發上課時間。
四、智能手機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促進大學生網絡社交的發展。智能手機的使用加速了網絡社交的發展,從問卷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大學生將智能手機用于社交。由于在網絡社交中,交往主體隱藏了階層地位、等級身份的差異,因此體現出一定的平等性。與現實社會的人際交往相比,“網絡社會”的出現和智能手機的使用讓大學生在網絡社交的世界中更加自由和自在。
智能手機給大學生創造了數字化移動端學習的途徑。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節奏與空余時間來把握學習的進度,使自身學習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其次,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薄弱區自主選擇需要學習的網絡課程,查漏補缺。
(二)負面影響
沉迷游戲,影響學業。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有59.7%的大學生熱衷于用手機打游戲,44.8%的大學生喜歡用手機看小說。由于大學課程比高中相對較少和對大學生學業非常輕松的錯誤認知,許多大學生剛步入大學就開始放松自己,沉迷于手游等娛樂活動,自制力較差的學生甚至因此而荒廢學業。
缺乏思考,喪失閱讀能力。隨著當代大學生通過手機中的微博、抖音、網易云音樂等軟件接觸到的信息越多,大家在追逐新鮮感與好奇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在接受營銷號狂轟亂炸的信息的同時,大學生逐漸喪失獨立的思考能力,以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全部的真相。傳統的紙媒日漸沒落,反思一下,我們到底多久沒有認真看過一本書?
經常熬夜,損害身體健康。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有64.2%的學生會因為玩手機而經常熬夜,很多大學生會選擇熬夜追劇、看小說甚至通宵打游戲,這無疑是對自身健康的極其不負責任。大學生本應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是建設美麗祖國的新生力量,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因為沉迷手機而傷害了身體,是不可取的。
五、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智能手機的對策
大學生方面。大學生在使用手機時應堅持適度原則。生活確實需要點綴才能更豐富、更多彩,在學習之余,可以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創辦的課外活動,例如:社團活動、知識競賽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們的課余生活,還能鍛煉自身的交際能力,陶冶情操,使其在活動中收獲知識,取長補短。
高校方面。高校應該加強課堂紀律管理,積極引導學生課前手機入袋,將課堂上老師不被允許,學生卻擅自使用智能手機的情況納入學生平時成績的考核范圍內。
以確保學生課堂效率;課外,多組織相關的宣講活動,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機。
市場監管部門方面。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對手機市場的監控,督促各大手機網站、商家多傳播一些正能量、有價值的內容;嚴格規范手機市場,杜絕某些不良軟件的投放與使用,以防某些詐騙分子利用手機鉆空子,謀取錢財,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安全、健康的環境使用智能手機。
六、結語
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在青年人的群體中影響非常深遠,而大學生又是青年人中的主力,是國家的希望。大學生究竟是淪為智能手機的“傀儡”,還是充分利用它實現自我的提升,是每一個大學生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智能手機作為人們生活的輔助工具,應該被合理使用,讓其遷就當代大學生,而不是讓當代大學生遷就它。
參考文獻
[1] 朱文舉,王玙琨,張紀梅.智能手機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及分析[J].現代交際,2017(17):112-113.
[2] 張婷婷. 移動互聯時代智能手機對大學生 學習生活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8(2):110-111.
作者簡介:姓名:鐘月園(1996.03-) ,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江西省贛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