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曌男 徐宇豪
摘要:校園體育文化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的人格、科學的思維方式、健康的生存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構成了校園體育文化的核心,它能強健體魄,培養人生態度、意志品質、拼搏精神、規則意識、思維能力、人生觀、價值觀、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等。基于此,本篇文章對新時代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思考,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體育文化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報告中指出“加強互聯網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和微信的普及,利用互聯網傳播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引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全國人民價值追求,需要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導向作用。
1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
對體育文化的《體育大詞典》表述如下。“體育文化的廣義上包括精神文化、行動文化、物質文化。協議意味著體育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因此體育從自然活動轉變為文化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黨的19大報告中提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培育新的文化形式,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因此體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新文化形式不僅是提高國民健康素養,也是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手段,更有利于加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
2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意義
2.1社會功能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離不開社會文化的發展,高校作為傳播和弘揚精神文明的重要場所之一,相對于周圍環境,文化層次和綜合素質水平較高,對高校學生的微妙影響、對高校周圍社會體育文化的“輻射”,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高校體育文化除了常規體育課之外,還通過高校運動會、體育節、校長杯等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影響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思想、和體育鍛煉習慣,這都對個體的發展、家庭和諧幸福和社會體,、育有重大的影響,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的和諧起到積極的作用。
2.2體育文化塑造健全人格
人格是做人的基本資格,包括性格、氣質、能力等一定不變與他人相區別的特有品質,也是從行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緒反應等穩定的心理特征對人由內到外的整體描述。體育是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以自己的方式影響著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展,幫助人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全的人格:體育可以通過共同的參與塑造團隊的人格特征,使團隊形成相似的人格特質,進而形成具有一定凝聚力的性格,這對團隊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也使融入團隊的個體受到保護,維持個體的生存與發展;體育通過運動的體驗性、審美性,培養人不斷追求自由、追求完美,并獲得充實的精神生活,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提升道德修養,提升綜合素質,以獲得身心和諧發展。
3新時代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問題及定位
3.1高校體育資源不足
高校體育資源是指為高校體育正常開展而投入的、以及在高校體育活動開展中形成的各種有形和無形因素的總和。這些因素保證了高校體育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其中這些體育資源涵蓋了高校日常體育活動中的各種體育器材、體育設備、體育場館、圖書資料等體育活動的基礎設施,近年來,隨著各大高校的大力擴招這些體育資源在我國高校呈現出嚴重不足的現象。
3.2精神層面
在全校師生體育文化精神層面建設時,需要明確體育文化建設的核心價值觀,確定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通過對全體教師進行校園體育文化思想的專項培訓,保障教師從精神層面認識到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教師的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環境,才可以改變當下的體育教學困境,促進初中校園體育文化構建整體效果的提升
4新時代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路徑分析
4.1高校體育文化信息內容的豐富化
青少年從中學校園來到大學校園,其生活方式的差異,決定了其對社會信息接觸程度和接觸方式的差異。絕大部分大學生在過去的十余年中,適應了互聯網信息和自媒體信息的快速傳播方式。這對于基于校園文化的高校體育文化構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中小學的校園體育文化不同,高校體育文化中,文化信息內容呈現出了顯著的豐富化特征。這種豐富化針對的是學校體育教育信息和學校體育活動引導而言的。青少年通過不同的媒體平臺,接觸體育資訊、賽事信息,并通過相關的自媒體平臺發布信息、接收觀念。這些信息的內容,遠遠大于其早先接觸到的信息范圍,同時也從信息構成上淡化了高校規范的體育教育信息。體育文化信息內容的不斷豐富化,在過去的幾年間,使大學生群體對體育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但對體育信息關注的專注程度卻在不斷地分散。
4.2建立“體育圈”公眾號
搭建便于體育專業學生學習、交流,獲取專業體育知識的手持終端平臺。一方面,公眾號是學習的平臺。公眾號利用互聯網技術,傳播運營成本低,能夠為讀者提供富的信息,擴大影響受眾。當代學生求知欲強,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建設“體育圈”不僅可以使體育專業的學生在余暇時間了解體育,而且可以使非專業學生多一條了解體育知識的路徑,有助于校園濃郁體育文化氛圍的形成。另一方面,公眾號是主動傳播的平臺。編輯人員可以通過改編的方式將專業的知識、切身感受以易懂的方式傳遞給受眾,這種易懂的形式可以是直觀、生動的視頻,也可以是圖片或者動畫等,目的是給讀者可視化和立體化的閱讀環境,突破傳統呆板艱澀的閱讀感受。
結束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是我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方位,高校校園體育環境在新時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新時期社會發展潮流,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將對提升高校的文化底蘊和綜合實力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社會影響力及良好高校形象的塑造,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正確把握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方向,做好整體的規劃,對于新時期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及推進高校教育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貴平,潘輝.論高校體育社團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20(02):1+3.
[2]王振,郝佳.陽光體育視域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探究[J].運動精品,2019,38(12):48-49.
[3]李鑫.我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策略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2):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