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亞
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技術進入課堂現象變得普遍,不僅大學課堂全面實現信息化,多數中小學課堂乃至幼兒園也已經采用信息技術。本文從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的結構與內容出發,探討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現狀,進而提出提升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小學教師;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5.1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8122(2020)07-0155-02
一、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的結構與內容
《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在“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基本理念的指導下,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3個維度13個領域提出了50項基本要求[1]。教師專業素養主要由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智慧四部分構成。
專業精神指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認同和追求。教師的工作即是教書育人,教師的全部身心都要圍繞如何更好地教書育人而努力,這是對本職業的一種認同和期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深刻理解教師職業的內在因素以及深刻認識對待學生、對待知識、對待教學過程的態度。
專業知識素養包括本學科知識以及“整合知識”,即在深入掌握本學科知識的基礎之上對相關學科知識有所涉獵,并能夠同本學科專業知識融合,形成一種全面整合的知識體系。
專業能力指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教育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與實施能力、教學激勵與教學評價能力、溝通與合作以及反思和發展等領域的專業能力。在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教學設計、教學組織與實施,甚至教學激勵、評價、溝通等各個環節都已經離不開信息化手段,因此,信息素養體現在教師專業能力的方方面面。
專業智慧則體現在教師能夠針對不同的教育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而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以最合適的方式給學生導入知識。
二、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現狀
(一)信息技術運用態度積極
目前,信息技術進入課堂現象普遍,幾乎所有的一線教師都在積極主動地使用信息技術授課。據統計,76%的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能夠在較大程度上為學生學習提供有價值的資源和工具,對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持樂觀與認同態度[2]。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授課已經普及,教師不但積極制作課件,而且積極通過網絡搜集信息,開闊學生視野。
(二)信息倫理道德意識不夠
小學教師信息倫理方面的調研結果不盡如人意。相當多的教師不明白何為信息倫理,也很難引導學生對信息搜集過程中出現的負面信息進行分辨。而且,教師自身信息倫理道德意識較差,對引用的他人數據資源很少標注引文來源,幾乎都是直接使用,尤其是圖片信息。這些現象反映出,小學教師信息倫理方面的教育亟需加強。教師不但要提高自身分辨信息的能力,更要教導、引導學生在復雜的網絡信息環境中篩選有價值信息、回避不健康信息,同時尊重他人的數據資源,標注引文來源,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信息觀。
(三)開發教育資源及組織教學能力較差
如前所述,小學一線教師具有一定的互聯網運用能力,但大部分人對更深層次專業軟件的使用掌握得不好,因此,在自主制作微課、慕課等電子資源以及利用互聯網組織教學等方面能力欠缺。利用超星數據庫等平臺發布作業、在線檢查學生學習情況等,對于多數小學教師而言還難以完成。
三、小學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對信息素養提升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強主動提升信息素養的意識
專業素養的提升會使教師意識到自己的專業能力、專業知識等方面都要不斷與時俱進,不能固步自封,因此,緊跟時代變化、進行終生學習會成為教師的內在需求。在這種需求的作用下,提升信息素養就會變成主動的、自覺的行為。
(二)有利于提升信息倫理道德意識
有了較高的專業素養會使教師產生主動提升信息倫理意識的要求。一方面,知識付費形成共識的前提下,教師會正確對待電子資源的來源,尊重原作者的勞動成果,而教師標注信息來源的過程就是給學生樹立榜樣的過程,無形中能夠培養學生標注引文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教師有了倫理道德意識之后,自身篩選信息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篩選信息的過程,是引導學生辨別信息質量的過程。
(三)有利于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提升專業素養能力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提升開發電子資源、駕馭數據課堂等方面的能力。對于小學教師來講,雖然專業領域跨度比較大,計算機能力不足,但在強大內在需求的推動下,教師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新知識,自主制作課件、微課、慕課等電子資源。
(四)有利于提升評價能力
量化評價體系向質化評價體系轉變的過程中,信息系統的輔助作用就會顯現出來。利用數據化平臺搜集學生信息,將作業、課堂表現、課后學習等情況錄入數據平臺系統,通過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僅比量化評價更為具體真實,也比質化評價更為可靠。
四、提高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策略
(一)學校加強引導
1.合理設計各類信息化活動
在校內設計各類信息化活動,打造崇尚信息化技能的校園氛圍,使一線教師積極、平等地參與到信息化校園中,通過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環境氛圍影響一線教師使用信息化設備。例如,建設教師網絡學習空間,在給教師提供學習空間的基礎上,營造一個參與性的局部網絡空間,一方面為教師提供免費電子資源;另一方面吸引教師主動上傳自主開發的電子資源,達到交流學習的目的。
2.組織各級各類信息化大賽
校際之間、城際之間可以聯合開展信息技能評比大賽。例如,“微課大賽”“電子課件大賽”“慕課制作大賽”等。此類賽事能夠擴大一線教師參與度,促進教師與教師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教師之間交流,對于提升教師信息技術很有幫助。需要注意的是,這類比賽必須遵守公平、自愿、平等的原則。
3.發掘基層優秀教師
在校內,要注意發掘基層優秀教師,尤其是一線的年輕教師。他們可能還缺乏信息技術經驗、比賽信心,但他們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對新技能的接受程度往往較好,如果學校能加以挖掘并培養,他們很快會成為信息技術應用的主力軍,并能夠對其他教師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
(二)注重教師培訓
在新教師職前培訓過程中,除了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之外,也要重視對新型信息技術使用知識、新課件開發設計知識、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內容相結合的知識、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知識的教授,以增強新教師的入職適應能力。
此外,考慮到信息技術升級換代速度快,職中培訓也十分必要。日常教學過程中,要開展不定期的信息技術交流活動。學校要營造一種開放的信息技術交流氛圍,促進教師之間的日常交流交際,促進團隊建設,盡量避免教師單打獨斗、各自為政。一個開放型的、協作型的工作氛圍,更有利于提升個體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五、小 結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反過來也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信息化教學對于學生身心成長十分有利。因此,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制作電子資源的同時,要意識到教學對象的特殊性,信息內容、形式要符合學生身心成長規律。
參考文獻:
[1] 潘智群,陳久文.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發展路徑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1):69-72.
[2] 馬欣研.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
[責任編輯:楊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