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閱讀教學是聽、說、讀、寫教學的綜合,因而具有一定難度。特別是在小學英語教學面臨改革的當下,教師面對的挑戰可謂是不斷增多。從英語閱讀教學的成果來看,形勢不容樂觀,問題較多,當務之急就是找到解決方法,擺脫現狀。文章將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普遍性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解決的思路和具體對策。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解決思路;路徑
小學英語教學是打好英語基礎的重要時期,是素質教育的根基。但是一方面基于小學生的知識基礎不扎實,另一方面由于教師落實課改的方法不統一,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導致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不理想,目前這一問題已經十分突出,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常見問題分析
(一)統一化的教學不能兼顧全體學生
盡管新課改已經落實了很長的時間,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在采取傳統的滿堂灌式授課方法,面對英語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天賦不同,愛好程度不同的學生,采取統一化教育,這與新課改提出的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的內容相違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顧及全體學生,總有部分學生處于落后水平,班級中的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現象嚴重,閱讀教學的成果也遲遲難以提升。這樣機械的,毫無人性化特征的教學,使英語閱讀教學陷入了困境,如果不解決這一問題,閱讀教學的質量是很難提高的。
(二)單一的方法令學生倍感枯燥
學習英語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較多,因此整個學習的過程大多是枯燥的。而閱讀教學綜合了詞匯、語法和聽力,難度更大,學習的過程也伴隨著更多的阻礙。這使得抗挫能力原本就很弱的小學生很容易中途放棄。這時教師需要做的,就是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和獨特的教學設計來降低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更好地完成閱讀任務。但是實際上,教師所采取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往往卻成為學生厭學的原因,由于教學設計不夠新穎,教學活動不夠多樣,整個學習過程伴隨著枯燥和無趣,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難接受,于是,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厭學,閱讀教學的效果也隨著閱讀難度的提升而降低。由此可見,教師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在出現問題時,首先從自身的教學上找原因,這樣才能找到閱讀教學效果提升的突破口。
(三)教學的綜合性不足
英語閱讀教學本身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應該將新知識和舊知識綜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融會貫通,綜合利用,這是語言教學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特征。但是目前能夠做到綜合性閱讀教學的教師卻少之又少,閱讀知識的分散性很強,前后內容不聯系,學生也總是學一章忘一章,語用能力得不到增強,閱讀教學的時效性明顯不足。
(四)閱讀教學材料拘于課本之中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越來越開放化,英語教師也應該以更加開放化的態度去設計教學,無論是教學的內容還是方法都應該大膽創新。在網絡發達的時代下,海量的教學資源唾手可得,教師隨時可以下載各種類型的優質英語閱讀材料,但是為了讓學生扎實地掌握課內知識,以便在考試中獲得更好的成績,教師所使用的閱讀教學材料大多都取自課本。這些材料內容的豐富性不足,也無法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因此教學的效果也只能是有限的。
二、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問題的解決思路與具體方法
(一)分層教學,滿足個體差異
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巨大,在閱讀教學中的表現各有不同,教師既不能以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所有學生,也不能將他們一概而論,布置同樣的閱讀任務。分層教學是課程改革人性化的體現,它承認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力不同,尊重這種差異,并且倡導多層次化教育。為了滿足全體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也為了打破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教師必須落實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是一種理念,具體實施的方法因人而異,并且面對的學生不同,組織教學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教師無法復制他人的教學模式,只能自己在實踐中摸索。
分層教學具體可以體現在目標分層、任務分層、評價分層等方面。以“What are you going to do?”一課的閱讀教學為例,針對本課閱讀教學的重難點,教師首先將班級中的學生按照學情的不同分成三層,分別是基礎層,中等層和優等層,接著為以上三層學生設計閱讀學習的任務。要求在第一課時中,基礎層的學生能夠熟練地聽、說和認讀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Im going to the cinema.”,并將本課中的重要詞匯替換到句子中進行練習;中等層的學生在完成上一任務的同時,能夠熟練的聽、說本課的時間短語,包括this morning, tomorrow, afternoon, evening;優等層的學生在完成了以上兩項任務的同時,能夠運用單詞、短語和主要句型來編對話,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操練對話。當然,以上任務所有學生都需要完成,只不過在第一課時,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現有水平上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達到目標后再去挑戰下一個任務,這樣就能給學習基礎差的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完成任務不再是“不可能”的。
在學生們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能力稍差的學生,就給予他們更多的指導,能力強者最好獨立完成任務。最后,并不是只有優等層的學生才能得到積極的教學評價,只要按照教師的預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任務,都能得到積極的評價。如此也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了他們挑戰自我的好勝心。這樣的教學不僅取得的效益更好,也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創新方法,提升教法豐富性
閱讀教學需要以多樣化的方法作為支持,這一方面是為了體現出閱讀教學的綜合性,另一方面也能夠不斷以更加新鮮的學習體驗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始終以高漲的熱情參與到課程中。因此在不同的教學環節,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具備個性化創新能力。這對教師而言是一次很大的考驗。
具體在哪個環節,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完全是不設限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但也不能過于隨意,要把握一定的原則。再以“What are you going to do?”一課的閱讀教學為例,在課程初始,教師可以首先以互動式教學點燃課堂,與學生相互進行自由交談,自然導入課文主題。師:Good morning, whats your hobby?生:I like...師:I like travelling. Do you like travelling? 生:Yes, I do.師:Oh, we have the same hobby.以互動為導入,目的在于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也是一種變相的課堂秩序整頓。接著在正式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單純的板書、講解授課模式,利用多媒體呈現畫面。畫面中先是出現了一個火車站,教師提問:What can you see? 學生回答:I can see a train station.教師操作計算機,屏幕上的畫面變為火車開動,教師:I am on the train, Im going to travel! 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where I am going and what I am going to do?在學生思考并回答的同時,教師在多媒體屏幕上不斷出示新的圖片,給他們以提示,按照You are going to...的句式回答。在示范完句型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游戲作為鞏固,進行語言輸出,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卡片,卡片上寫有各種各樣的詞匯,學生兩人為一組,教師出示圖片后,兩人立即編對話。如,卡片上寫有“read a book”,學生迅速說對話:A: Where are you going? B: Im going to library. A: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B: Im going to read a book.說對句型或者反應速度快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
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獲得了多種多樣的學習體驗,始終保持新鮮感,教學效益一定會翻倍。
(三)內外結合,融入多樣閱讀材料
課本中的知識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因為它的內容是眾多教育者結合小學生的知識基礎精心設計和挑選的,具有很強的典型性。但是,教材是否應該被作為唯一的教學材料,這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閱讀教學要改革,內容也要開放,從課外篩選一些優質材料顯得尤為必要。
我在“My birthday”的閱讀教學中,就為學生搜集了一篇介紹中西方過生日習慣不同之處的英文小短文,作為本課知識的補充,擴充學生的文化知識和詞匯,短文的內容深深吸引了學生們,閱讀短文的興趣甚至超過了課本,在興趣的調動下,他們學習本課內容的積極性更高了,也領略了中外文化的不同,不僅沒有對閱讀量的增多而反感,反而更愿意學習了,課后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查找更多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不同生日習俗,拓展學習更多中外文化知識。
三、 結語
教學提高的過程往往伴隨著新問題的出現和對問題的改進,周而復始,永無終點。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授課,教師要善于發現自身教學的不足,利用新課改理念去改革,追求更高的成果。文章分析的問題,提出的策略都還不夠完善,廣大教師要立即行動起來,尋求更好的教學路徑。
參考文獻:
[1]路瑾.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及其解決思路和路徑[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5):17-19,26.
[2]王建平.小學英文繪本閱讀教學問題解決的實踐與思考[J].英語學習,2017(5):51-54.
[3]陳麗芬.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常見問題[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4(6):127-128.
[4]岑倩.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與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4(12):290.
[5]張興霞.淺析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與思考[J].關愛明天,2015(9):316.
作者簡介:
鄒建芬,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區百草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