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


摘要:為了了解我國電影字幕翻譯研究的整體態勢,搜集了中文核心期刊登載的相關論文并運用Citespace軟件繪制相關知識圖譜。通過圖譜分析得出,我國電影字幕翻譯的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2013年達到高潮直至現在趨于穩定成熟;電影片名、翻譯策略等是字幕翻譯研究中的關鍵詞,反映了研究的核心和熱點;視聽翻譯、文化傳播等突變詞揭示了字幕翻譯的研究趨勢。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的字幕翻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論成果,但在深度和廣度上還有待進一步拓展。
關鍵詞:字幕翻譯 科學知識圖譜 翻譯策略 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1-0098-03
2001年李運興在《中國翻譯》上發表文章《字幕翻譯的策略》,開啟了研究字幕翻譯的新篇章[1]。字幕翻譯的研究多集中在翻譯策略,相關的綜述性研究還比較少。劉大燕2011年在《外國語文》上發表文章《中國影視翻譯研究14年發展及現狀分析》,分析了相關論文的數據和國內影視翻譯的六大方向,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深入的領域[2]。王建華等于2019年在《上海翻譯》發表文章《中國影視翻譯研究三十年》,客觀描述了中國影視翻譯的基本態勢,包括研究關鍵詞分析和研究的前沿及趨勢等[3]。為了進一步完善和推進綜述性研究,需要采用更準確的評價指標和量化方法,以便明確發展趨勢和研究方向。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繪制知識圖譜,通過數據—圖譜—結論的方式科學解釋國內電影字幕翻譯的發展歷程、現狀分析和發展趨勢,以窺探電影字幕翻譯在我國的發展態勢,為字幕翻譯的理論研究提供動力,為字幕翻譯的實踐提供理論依據,具有理論和實用價值。
一、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
1.數據收集
本文的數據來源是CNKI中國知網。在CNKI上通過高級檢索,輸入主題“字幕翻譯”或者“電影翻譯”,數據庫選擇“核心期刊”和“CSSCI”,檢索到1993年—2019年共675篇發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獻,作為綜述的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基于文章的綜述性研究性質,本文采用了Citespace可視化分析方法。Citespace是一款挖掘潛在知識、實現數據和信息可視化的分析軟件,通過這類方法分析可以得到可視化圖形,即“科學知識圖譜”。圖譜既是可視化的知識圖形,又是序列化的知識譜系。Citespace能對各領域或主題的研究熱點、研究前言和研究趨勢等進行數據挖掘和探索,通過合作、共現、共被引等形式,結合高頻節點、聚類類團、節點關系等圖譜分析,展示出一個學科或領域在一定時間內的發展趨勢與動向。本文利用軟件Citespace5.0R1,將搜索到的675篇文獻首先進行轉碼并導入系統,選擇時間跨度為1993—2019年,分別以作者、關鍵詞和突變詞等作為分析對象,繪制相應的科學知識圖譜進行可視化分析。
二、字幕翻譯研究動態分析
1.字幕翻譯研究的整體發展脈絡
依據年度發文量折線表統計得出,2006年以前,人們對于字幕翻譯的關注很少,對于電影翻譯的關注多數聚焦于電影片名的翻譯,從具體的翻譯策略等方面來討論翻譯的優劣,沒有形成系統科學的研究體系。20世紀的西方英文電影主要以譯制片的形式呈現給國內觀眾,人們迷戀更多的是聲音而非有限的圖像。進入21世紀以來,電影產業開創了Imax、3D畫面時代,人們更加追求電影畫面的震撼效果和原聲情感,字幕翻譯也為我國電影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從2001年李運興在《中國翻譯》上發表文章《字幕翻譯的策略》開始,字幕翻譯逐漸作為一個獨立的領域受到各方學者的關注,從2010到2013年呈現出井噴式的增長。同時,人們也在不斷思索如何開展字幕翻譯研究的未來,如何跳出翻譯學科本身的范疇,實現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例如從跨文化領域和符號學等角度來關注字幕翻譯。
同時,通過對刊登以“字幕翻譯”為主題文章的核心刊物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相關文獻的發表仍然以電影類期刊為主、翻譯期刊為輔。為什么電影界和翻譯界對于字幕翻譯的關注程度有如此大的差別?這與翻譯界本身的發展歷史密切相關。錢紹昌教授曾提到,雖然譯制片的觀眾遠超過翻譯文學作品的讀者,影視翻譯對社會的影響也絕不在文學翻譯之下,但翻譯界對于影視翻譯的重視卻遠不如文學翻譯。這與影視翻譯的口語形式、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影視作品視覺效果不斷提升等都有關系。
2.字幕翻譯研究作者合作圖譜分析
利用Citesapce軟件分析繪制了包含514個作者、120對合作關系、網絡密度為0.0009的作者合作網絡圖譜,其中發表文章較多的依次為劉白玉(7篇)、金海娜(5篇)、劉大燕(4篇)、陳青(4篇)。劉白玉是早期開展電影字幕翻譯研究較多的作者之一,研究核心主要集中在電影片名的翻譯策略,以及電影中粗俗語的翻譯,文章發表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6—2008年(字幕翻譯研究發展緩慢增長階段),為該領域的發展提供了相關思路和參考。但是由于20世紀初網絡媒體的發展遠不如如今普及和迅速,字幕翻譯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具體文本的實例分析和翻譯策略上。中國傳媒大學外語學院的金海娜長期從事影視譯制與傳播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從跨文化傳播角度來解讀字幕翻譯,包括互聯網背景下的粉絲翻譯和民間字幕組。同時,金海娜的研究范圍還拓展到了影視翻譯課程的開展,對于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尤其重要。重慶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劉大燕的研究著眼于視聽翻譯及影視翻譯的發展。從作者合作圖譜可以看出,網絡密度為0.0009,說明各作者之間的聯系并不緊密,該領域的研究缺乏固定成熟的合作團隊。而對于一個領域的發展而言,團隊協作凝聚的動力是其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3.字幕翻譯研究的核心和熱點
本文通過分析文獻,利用Citespace軟件繪制了包含479個節點、共現關系數量為945、網絡密度為0.0083的關鍵詞共現圖譜。我國電影字幕翻譯研究的高頻關鍵詞包括字幕翻譯、翻譯策略、電影片名、關聯理論等,這些關鍵詞反映了字幕研究的核心和熱點。
通過關鍵詞共現網絡可以看出字幕翻譯研究的核心和熱點是電影片名的翻譯和翻譯策略的探討,其在共現網絡中出現的頻次分別是76和57。電影片名的翻譯可以視為電影字幕翻譯的萌芽和初探時期。對于電影片名的回顧能夠從歷時性角度窺見電影字幕翻譯發展的雛形。作者多從翻譯方法、文化性、審美價值和商業性四方面來討論如何在電影片名的翻譯中做到信、達、雅。
在關鍵詞共現網絡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翻譯策略。從高頻關鍵詞表可以看出,大家研究最多的翻譯策略是關聯理論和目的論。電影字幕的翻譯不同于文學翻譯,電影字幕的翻譯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性。因此,在早期的電影字幕翻譯中多采用目的論的翻譯策略,通過歸化、縮減等翻譯具體手段使電影能夠很好地被目的語觀眾接納和欣賞。然而,隨著懂英語的目的語觀眾增多,以及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增加,一味地歸化會丟掉一部分源語言的審美和精華,難免受到批判。另一個討論最多的翻譯策略是關聯理論。字幕翻譯的最終目標就是將原劇作的文化內涵通過翻譯這一行為傳遞給目的語觀眾。由于東西方文化之間存在差異,要將兩種文化背景有效契合,既能夠表達原劇作的內涵,又便于觀眾理解,就需要在兩種文化中找到支撐和平衡點,關聯理論無疑能與字幕翻譯達到契合。
4.字幕翻譯研究的發展趨勢
字幕翻譯研究在最近幾年逐漸趨于穩定,研究成果與2011—1013年的飛速增長相比有回落的趨勢,這與西方電影的大量引進和中國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并不一致。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字幕翻譯在翻譯研究中的歷史地位,不同于文學翻譯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在于字幕翻譯研究目前還缺乏一個統一權威的研究范式,相關的文獻比較松散,研究理論和方法也相對分散。通過對近幾年中文核心期刊發表的相關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并結合字幕翻譯的現狀,也可以窺見字幕翻譯研究未來的發展趨勢。
首先,從Citespace可視化分析的突變詞圖譜(圖1)可以看出,對視聽翻譯和文化傳播的關注是目前該領域的研究趨勢。視聽翻譯指的是對電影、電視節目等視聽材料的翻譯,其研究除了翻譯活動本身,還拓展到大眾字幕組和彈幕等社會現象。字幕組翻譯開啟了網絡時代新的翻譯模式,引起了翻譯的規范化如何界定和翻譯中的版權等問題。彈幕是觀眾給字幕添加的一些解釋或評論,對字幕翻譯來講,既是補充,也是干擾,其對觀眾的認知和理解電影內涵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另外,對于視聽翻譯而言,涉及視聽障礙群體的無障礙傳播研究也越來越得到學者的重視[4],由此將翻譯活動提升到社會問題的層面來考察,擴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文化傳播也是字幕翻譯研究的一大趨勢。從最開始通過電影翻譯引入西方文化到如今通過中國電影走出去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電影都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媒介,也增加了字幕翻譯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實用價值。
三、結語
本文針對中文核心期刊以字幕翻譯為關鍵詞和主題的文獻,從時間分布、合作圖譜、關鍵詞共現和突變詞方面進行知識圖譜分析。通過對可視化圖譜和文獻的綜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從時間分布上看,對于字幕翻譯的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起步,從2007年到2013年,該領域的研究逐步增長,尤其是2011—2013年是研究(下轉第97頁)(上接第99頁)的高潮期,2014年至今趨于穩定。
第二,從對作者合作網絡的知識圖譜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在字幕翻譯研究方面還缺乏成熟穩定的科研團隊。
第三,通過關鍵詞共現網絡和突變詞解析,可以看出字幕翻譯研究的熱點是翻譯策略、視聽翻譯和文化傳播。這既明晰了目前該領域的研究核心,也提出了字幕翻譯研究的發展趨勢。信息技術和網絡媒體的飛速發展,以及多模態話語分析等新的研究理論的出現,開辟了字幕翻譯研究的新征程。
參考文獻:
[1]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J].中國翻譯,2001(4):38-40.
[2]劉大燕,樊子牛,王華.中國影視翻譯研究14年發展及現狀分析[J].外國語文,2011,27(1):103-107.
[3]王建華,周瑩,張靜茗.中國影視翻譯研究三十年(1989—2018):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上海翻譯,2019(2):33-38.
[4]苗菊,侯強.視聽翻譯走向云端:何塞·迪亞茲—辛塔斯教授訪談錄[J].中國翻譯,2019,40(3):156-160.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