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亞英 俞燁鋼
摘要:在設計教學中進行融媒體模式創新,培養具有融媒體創新意識的創意設計人才,從根子上解決設計思維與全新媒體業態的融合問題,從而用新的思維模式來帶動新的創意人才培養體系,最終引領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融媒體;創新意識;融合
中圖分類號:J5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253-01
創意設計類專業作為國家創新戰略的一個重要支點,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文化創意人才,而創意設計產業不同于其他專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具備傳播特性。不同于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產出,創意設計產業更多的是一種資訊的產出,無論是平面視覺設計還是空間室內設計,都需要媒介來傳達給受眾。因此在高等院校設計類專業教學中,對設計成果的展現和傳達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今年是5G商用元年,信息化和移動化已經滲透到我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信息的傳遞和流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行進和演化著。媒體在移動互聯時代也在迅速演變著,紙質傳播、電視電影傳播、廣播傳播、微信端傳播、自媒體傳播、直播傳播甚至于席卷全球的抖音短視頻傳播,各種新舊媒體相互之間滲透、融合,形成了無所不在的融媒體時弋。信息無處不在,傳播時刻流動。
融媒體指的是當前各類媒體逐漸走向多功能一體化,尤其是將互聯網作為載體,把廣播、電視、紙媒等媒體形式,通過內容、傳播方式、理念的桶和,實現傳播資源的通融、內容兼容、宜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美國伊契爾·索勒·普爾教授最早提出融媒體這一概念,最初是普爾教授對當時出現的電視傳媒對傳統紙質媒體和聽覺媒體的融合趨勢,后來這一概念在互聯網時代得到擴展,當前的融媒體重點是移動互聯網對其他媒體的融合和促進。
基于國內新媒體產業的迅猛發展,融媒體已經逐漸成為一種現實。在傳統媒體以外,還出現了一些極具時代特色的融媒體新領域,如網紅、直播和短視頻。這些新興事物與移動互聯時代息息相關,是新舊媒體的完美融合,同時也是對融媒體的完美發展。2016,年網紅PAPI醬成功進行融資,將網紅產業正式推向一個專業化細分行業。而近年來網紅對市場的影響力逐步增大,通過網紅帶動的產業鏈,從最初的服飾產業,逐漸增加到化妝品、影視、動漫、家用電器、交通工具、旅游及周邊,乃至房地產等領域,而網紅所產生的市場價值,已經發生了質與量的巨變。近期爆紅的美妝網紅李佳琦,2018年跟馬云直播PK賣口紅,五分鐘內賣出15000支,2019年雙11當天,由他帶動的銷售額竟然超過十億。這種現象本身就已經清楚表明,商業產品的銷售和傳播渠道,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而圍繞商品的創意設計產業,必然要進行深刻的變革,才能適應新的銷售模式。而伴隨網紅經濟出現并加快其傳播的網絡直播行業和短視頻平臺,更是風靡全國,尤其是抖音等平臺,不僅占領了國內各個年齡段細分市場,而且在全球引起了一股風潮。
在融媒體時代,高等院校的設計類專業作為培養創意人才的搖籃,必然要根據傳播媒介的變化而轉變教學思路,引入新的教學手段,顛覆原有教學模式,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素質的需求。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我校為例)一般在大一大二階段重視基礎教學,以三大構成或衍生課程為主,培養學生的形體構造能力;大二大三階段以專業課程為主,大多數高校采用項目制教學模式,引入或者模擬行業項目進行課堂教學。而在當前融媒體大環境下,對課堂教學的成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筆者所在環藝專業為例,最初的專業課程作業都是手繪施工圖和手繪效果圖,而進入21世紀以后逐漸轉變成電腦制圖,原有的手繪課程也相應減弱,讓步于電腦制圖課程。
近年來,國際國內設計行業的提案形式普遍往視頻化,VR化,甚至抖音化方向發展,對設計表達手段和設計專業課程編排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教學必須服從行業需求,因此改革勢在必行。
融媒體創新在教學成果的呈現階段是影響最大,介入最深的,不僅可以采用全新傳播模式來表現設計思維,也反推教學模式的創新。因此,在教學的成果端進行融媒體模式創新,其意義不僅僅是讓教學適應于現代技術大環境的發展,而是培養具有融媒體創新意識的創意設計人才,從根子上解決設計思維與全新媒體業態的融合問題,從而用新的思維模式來帶動新的創意人才培養體系,最終引領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而今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對我國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經濟損失。但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媒體卻逆勢突起,不光是在商業領域實現了全國領域的線。上采購,娛樂領域的全網絡覆蓋,還在教學領域實現了全民在線學習,把我國的互聯網應用率一下子提高到全球最高水平,也從側面反映了新興媒體所代表的生產力。
相信隨著全球逐漸戰勝新冠病毒,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將隨著此次疫情獲得一個質的飛躍,也預示這5G時代媒體的融合應用將達到極高的水平。對設計類專業的整個教學模式和成果呈現模式都將帶來極大的變革,因此,如何適應和引領融媒體創新成為設計教育的一大亮點和突破點。
參考文獻:
[1]高紅波.中國電視融媒體產業的創新與發展[M].北京:教育傳媒研究,2016.
[2]劉鑫.直播如何帶動融媒體[J].中國傳媒科技,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