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桃
摘 要: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有效的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就需要基于多元化的價值觀導向來進行教學創新,確保思政教學工作能夠得到更加深入的改革。
關鍵詞:新媒體;思政教學;高職教學
1 前言
新媒體時代下的高職思政教學工作當中依然存在了一定的問題,例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和綜合能力培養不足等方面,針對這樣的情況需要進一步做好針對性的隊伍建設,確保改革創新的有效性。
2 新媒體條件下高職思政教學的現狀
2.1 積極方面
高職院校的教育水平和發展方向關系到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從學生資源的角度看,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存在諸多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大班制。因此,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各階層學生的具體和要求,就是最重要的內容所在,這也是現在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最重要的內容和環節之一。在實際進行這一環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設計,確保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組織課堂語言內容,保證學生充分了解課堂教學內容和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近些年來信息化發展讓學生可以面臨更多方面的信息內容,與此同時也引入了大量的外來文化,這些文化當中的優質內容可以促進學生思想的進一步成長,通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的有效結合,將網絡的優勢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促進了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滲透學生分散學習,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學科的積極性。
2.2 虛擬媒體環境導致學生認知偏差
新媒體依托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利用終端設備實現人際交往和信息傳播。所有的互動和交流都是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的,這與現實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能夠忽略自己的年齡、身份、教育背景等實際情況,甚至可以編造自己的個人信息,還能更方便地擴展自己的網絡私人空間,更自由地表達自己。雖然新媒體平臺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相對隱蔽、輕松的休閑空間,但也更容易讓我們在自我滿足的過程中把它作為主要的精神依托。特別是難以分辨好壞和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大學生們,往往會以虛擬社會替代現實世界中的生活。過度脫離現實世界也會導致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和人格障礙。除此之外,虛擬和現實之間的頻繁轉換會造成學生的思維和認知水平降低,很容易將壞習慣擴展到現實生活中。
2.3 新媒體特征弱化了學校教育的權威性
目前,隨著我國教育和社會共同發展,應構筑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但這并不意味著學校和教師的權威應全面崩潰。新媒體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公共性及相互作用性特點,對教育課程和教育對象都有顯著影響。一方面,新媒體時代打破傳統教育的邊界,開放共享的網絡環境,拓展了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降低了人們傳播、收集信息的成本和難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壟斷出現震蕩瓦解之勢。另外,在新媒體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可以實現更加強烈的自我意識和網絡技術,并且可以將知識資源需求者和傳播者的雙重身份轉變,這對大學的審核工作來說,會弱化的教育者的權威性和發言權,從而嚴重約束教育質量和效率。
3 高職思政教育策略
3.1 合理利用新媒體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廣泛使用,互聯網已經成為時下青年平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們逐漸變得依賴互聯網,以至于花更多的時間去使用它。在新媒體背景下,政治思想教育要堅持與時俱進,教育教學要合理運用新媒體,培養教師根據自身需要運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新媒體時代的要求。優化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既要牢牢把握教學隊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點和規律,又要保持較強的新聞意識。因而,高等職業學校要開展思想政治教師系統化,專業化培訓學習活動,建立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和新媒體,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思想政治意識,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政治工作。建立健全鼓舞機制,調動思想政治教師積極性,選拔優秀教師組成新媒體團體,有效滲透新媒體基于的共享開放理念。教師要科學利用日常生活知識,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平常生活的聯系,提高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趣味性。
3.2 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在新的媒體環境下,年輕人逐漸變得獨立起來。在高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可能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的思考。新媒體的開放可以為各種特定活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條件。在高等職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老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注重思想政治示范課的建設。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戰略和有效的評估機制。借助新媒體,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增強教育教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和創新方法。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此外,教師還可以學習反映當代需求和價值觀的在線視頻和在線文化產品,并將其納入最終評估。例如,以中國夢為主題,學生可以利用新媒體進行社會實踐,將周邊環境和家鄉的變化與書面報道、視頻采訪和現場直播相結合。廣播電臺等學生對調查結果進行評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4 結束語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職的思政教育工作就需要突破傳統教育工作的局限性,進行改革創新,各方合力進行改革建設,確保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進而整體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房雪鍵.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4).
[2]郭宇.新媒體環境下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獲得感的路徑研究[J].明日風尚,2019(10).
[3]王喜英.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研究[J].理論觀察,2019(1).
[4]崔現花.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課生態課堂的構建策略[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
[5]趙合勝,陳燕玲.基于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隱性教育分析[J].才智,2019(21):126-126.
[6]景琳.新媒體背景下媒介素養在高職思政教育中的融入[J].記者觀察:下,2019(3):1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