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菲 袁新敏



摘要:本文基于波特鉆石模型,選取2004-2015年我國文化創意產品出口的相關數據,通過主成分和多元回歸分析法,從需求條件、要素條件、科技水平、相關產業及支持、政府五個方面具體探討對文化創意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影響。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品 出口競爭力 主成分分析
伴隨我國“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與實施,近年來,我國動漫、影視、游戲等文化創意企業不斷涌現,文化創意產業逐漸成為我國出口產業主力軍。盡管2008年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進入寒冬,然而文化創意產業卻逆勢上揚,世界出口額反而增長了10%,文化創意產業所表現出的這種“強生命力” 引起學者們對其出口波動及影響因素的深究。因此,本文將建立在波特鉆石模型的基礎上,探討影響文化創意產業出口競爭力的因素,從而提出促進出口競爭力提升的建議。
一、文獻綜述
國內外學者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通過競爭力相關顯性指標,對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進行計算排名等得出結論。胡飛(2009)通過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和貿易競爭力指數的比較發現,中國的出口市場份額占有率很高,出口結構相對穩定,貿易地位也隨著貿易順差不斷擴大而不斷提升。二、利用因子分析法或引力模型等,如通過構建引力模型,以我國文化創意產品的出口額作為被解釋變量,從人均GDP、高等教育入學率、文化距離以及地理距離來分析其影響因素。
綜合上述理論文獻及方法,本文將著重于從市場需求、要素條件、科學技術發展、相關產業、政府五個方面探析影響文化創意產業的出口競爭力的因素。
二、我國文化創意產品出口現狀
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品的出口規模不斷壯大,據UNCTAD統計數據,我國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發展迅速,出口額呈直線式增長,自2002年的320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1685.07億美元,足有4倍有余,2014年更是達到了1914.1億美元的制高點。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使得全球經濟形勢低下,日本、歐美等各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進口量紛紛下降,因此我國文化創意產品以及世界文化創意產品的出口均受到前所未有的下降,但此后以更快的增速獲得了增長。伴隨文化創意產品出口規模的擴大,我國仍然存在出口結構不均衡的特點。
三、模型構建
四、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初期處理
本文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UNCTAD等。采用spss19.0將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各變量間均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二)實證過程
1.主成分分析。第一,KMO和Bartlett 檢驗:
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KMO=0.771、p=0.000<0.001,說明適合做因子分析。
第二,主成分提取:
標準化后的方差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從中可知,前兩個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別為7.343、2.418,累計貢獻率達86.28%,因此選取這兩個主成分,分別用F1、F2表示。
五、研究結論與相關建議
研究結論:實證結果表明,市場需求、相關產業、政府支持均與我國文化創意產品出口競爭力呈正相關,而科學技術及人力要素與其呈負相關。主要概括為三點:第一、國際需求在拉動我國文化創意產品競爭力提升中占主導作用;第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創意人才嚴重稀缺;第三、科技在提升我國文化創意產品出口競爭力進程中的作用亟待加強,相較于其他產業,我國運用于文化創意產業的R&D支出存在不平衡、發明專利授權薄弱等不足。
因此,首先要積極保護并進一步挖掘市場需求力量,尤其對國際市場需求予以密切重視,在強化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不斷夯實、拓展國際市場。其次,進一步發揮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指導與扶持作用,加強對創意人才的開發培養、保護和利用,政府還可制定相關政策,加強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的相互融合,為其提供更完善的配套和支撐條件。最后,加強科學技術在提升文化創意產品附加值過程中的作用,提高相關專利比例,從而從整體上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出口競爭力獲得可持續性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琳.國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分析及啟示[J].走向社會科學,2018(6).
[2]胡飛,葛秋穎.中國內地創意產品貿易的發展及國際競爭力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9(12):81-113.
[3]翟曉瓏.中國創意文化產品貿易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15.
[4]叢海彬.中日韓三國創意產品和創意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1(01):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