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猛
摘 ?要:小學語文是小學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接受人文教育的起點。經過語文學習,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知識探究、創造想象以及語言情感等語文素質,這些對學生未來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為了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重難點,運用情景教學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激發出學習語文的樂趣,學生才能自愿加入到學習活動中,提升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語文;情景教學;教學方式
情景教學是一種生動的學習方式,能把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為生動、易于學生理解的動畫貯存在學生的腦海中,可以讓學生反復記憶,實現對知識的強化理解。但是,由于部分教師依然保留著傳統教育理念,課堂上所使用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十分枯燥。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會逐漸拉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既不能讓學生激發出學習語文的樂趣,也會降低學習效果。下面,本文就對小學語文運用情景教學的方式進行探討。
一、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情景
在目前,雖然學校和教師經過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和學習,但是沒有深層次解讀其中的內涵。部分教師依然保留著傳統教育理念,依然在使用單一的教學手段。這樣既不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語文學習中,需要教師充分掌握本節課的所講的教學內容,然后再將其中的內容和適合的情景進行相互融合,合理選擇教學情景,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
例如,我們以《北京的春節》這部分語文內容的教學為例。對于本節課所涉及到有關春節的背景和文化內容來說,這部分內容僅僅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是無法讓學生切身體會的。對此,在講解這部分的時候,需要教師先研究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然后再選擇適合本節課的教學方式。如,課堂表演、多媒體展示等內容。運用這些方式為學生開展教學,有效激發學習的動力,學生能充分掌握其中所具有的語文情懷。并且將適合的情景教學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課文內容,也能讓學生切身感受,讓學生培養出學習語文的樂趣,學生也會自愿加入到學習活動中,有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
二、課堂引入信息新技術,加強學生情感體驗
在目前,新時代的科學技術不斷和教育教學相融合,從中產生的多種教育方式也有助于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對此,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式,結合信息技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開展信息化教學模式。能實現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還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仿真語文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環境中,掌握語文,實踐語文。
例如,對于六年級的語文課本來說,其中有很多優秀的文章,但是由于這些文章相比較低年級文章水平來看,涉及到的內容還是有很多的,而學生也比較難掌控。因此,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借助信息技術的科學支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仿真語文教學的環境,以便讓學生在情景學習中快速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我們以教授《伯牙絕弦》這部分語文內容為例。對于文言文來說,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多為敘述題材,難度是比較小的。但是,由于小學生第一次涉及到文言文的學習,難免會出現不懂或者難易理解的情況,并且文章中需要學生思考的地方也比較多。因此,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借助信息技術的科學支持,將學生引導仿真語文的情景當中進行相關的內容分析和掌握,以便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從而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三、將生活問題引入其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索
語文知識本身來源于生活實際,是生活實際中常見的事物轉化而來,是生活實際的總結和概括。因此,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可以將生活問題引入到情景學習中來,將具有生活化的語文問題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融合,為學生開展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活動,以便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探索和獨立思考的語文思維。
例如,我們以教授《山中訪友》這部分教學內容為例。對于本節課的內容來說,需要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找出作者筆下山中的朋友,進而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對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如,在教授這篇文章之前,教師先提問學生相關的問題:“同學們,結合你們的生活經驗,想一下大山中有哪些動植物?你們喜歡嗎?說說喜歡的理由吧。”通過提出生活化的問題,將學生向愛護自然的方向上進行引導。之后,教師還可以將學生進行小組分配,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合作討論。運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驗生活中的場景,以此促進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將情景教學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有助于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還能讓學生激發出學習語文的樂趣,學生也會不自覺地想要加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提升學習效果,強化自己的語文水平,為未來的全面發展打造基礎。
參考文獻:
[1]庹佳佳.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中的應用嘗試[J].讀寫算:教師版,2017(25):167.
[2]劉云.淺談創設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0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