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耀華
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已經滲透至各行各業中,在推動社會進步、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將“互聯網+”與黨建工作聯系起來,為黨建工作開拓了新的空間,使得黨組織活動和黨員信息管理工作變得更加高效、便捷,逐漸形成了黨建智慧環境。可以說“互聯網+”極大程度上革新了傳統黨建工作,利用大數據技術,能夠對黨建工作進行動態跟蹤,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基于此,本文對基層“互聯網+黨建”進行了綜合性闡述,并提出了相關發展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互聯網+;黨建;發展
一、“互聯網+”概述
“互聯網+”是進一步實踐互聯網思維的成果,它主要是指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也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的出現及成熟推動著經濟形態不斷發生改變,為社會經濟實體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社會創新、改革以及發展創造了新的空間[1]。“互聯網+”本質上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當然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相互疊加。“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交織是基于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在平臺效應下,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逐漸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態。總之,“互聯網+”代表了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對于全面提升社會生產力和創新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互聯網+黨建
“互聯網+黨建”主要是指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與基層黨建工作融合形成的新型基層黨建模式。“互聯網+黨建”是傳統黨建工作的拓展與延伸。運用新技術與新載體能夠讓黨建工作變得更為高效、更具針對性,從而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2]。“互聯網+黨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信息資源共享。“互聯網+黨建”涵蓋了黨建網站、公眾號、微博以及相關移動終端,這些工具或平臺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信息交互體系。黨建工作能夠借助這個體系快速發展,并且能夠充分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第二,內容多樣化。利用移動網絡和互聯網傳播黨建信息能夠有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并且能夠向廣大黨員干部、基層群眾等傳遞多元化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是文字、圖片、微視頻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黨建工作的親和力[3]。第三,監督效能得到大幅度增強。一方面,“互聯網+黨建”可實現網絡輿論即時化。基層黨員干部能夠隨時受到群眾監督,對于一些無作為、亂作為的情況進行有效約束。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能夠對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將之與監督工作關聯起來,能夠對基層黨建工作進行數據量化評價,能夠真實、客觀地反映出黨建工作實際效能。
三、“互聯網+黨建”的作用價值
與傳統黨建相比,“互聯網+黨建”產生了新的作用價值,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能夠為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提供新的方法。以往利用傳統媒體宣傳黨的指導思想、政策、方針以及路線,容易受到諸多因素限制,覆蓋范圍不廣,深度不夠。“互聯網+黨建”利用信息化、網絡化和新媒體平臺開展宣傳工作,基于黨建工作與網絡環境的充分融合,能夠形成高效、高質的信息傳播通道。利用黨建信息系統可實現網絡執政,不僅能夠降低執政成本,還能夠大幅度提升執政效率[4]。同時通過構建網絡輿情監督平臺,能夠為基層群眾提供表達意見或觀點的渠道,增強了基層群眾的監督權與參與權,能夠及時反映黨建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增強黨內生機與活力。第二,能夠促進黨建工作創新。借助各種互聯網平臺、工具能夠讓廣大黨員干部開闊視野,向其傳遞先進的理念。網絡環境的開發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黨員干部的思維方式,有利于其找到“新點子、新方法”,實現黨建工作創新,讓黨永葆先進性[5]。第三,創造了新的黨員管理平臺。“互聯網+黨建”讓黨員管理變得更為便捷、直觀。基層黨支部借助信息化平臺能夠充分了解基層黨員干部的信息,從而掌握黨員隊伍整體情況和發展趨勢。在黨建工作實施過程中也能夠利用平臺對黨員干部進行高效化的人員調度,能夠進一步提升黨建工作效率。
四、基層“互聯網+黨建”發展相關策略
黨建工作始于基層,落于基層,做好基層黨建工作對于我黨執政具有重要的意義。“互聯網+”為基層黨建工作創造了新的空間與途徑,當然兩者的結合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一個相互適應、發展的過程。以下筆者對基層“互聯網+黨建”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充分發揮“互聯網+黨建”在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當中的作用
利用“互聯網+黨建”可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效能。首先,要積極開展黨員分類教育。以往黨員干部培訓教育容易出現同質化現象,無法做到“有的放矢”,忽略了個體差異性。借助“互聯網+”則能夠擺脫上述窘境,開展針對性的黨員干部培訓工作。對于年輕黨員,應該鼓勵其利用網絡平臺及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充分掌握政治時事動態;對于一些年紀偏大的黨員干部,由于其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較弱,主要還是以傳統授課和集中教學為主,當然也需要對其進行一定信息技術指導,讓其能夠跟上時代步伐。借助大數據技術對黨員干部興趣、職業等進行分析,獲取其真實需求,向其針對性地推送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其次,要完善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考核機制[6]。“互聯網+黨建”能夠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帶來新的考核機制。能夠把教育培訓對象的學習情況以信息數據的方式存儲起來。對這些信息數據進行整合,并建立專門的電子檔案,能夠實現對教育培訓對象學習動態的跟蹤、評價。這樣不僅能夠真實地反映出教育培訓對象的實際學習情況,而且能夠及時發現教育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并予以完善,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質量。
(二)充分發揮“互聯網+黨建”在宣傳工作當中的作用
在利用互聯網途徑開展宣傳工作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以贏得群眾的信任,如此才能提升我黨的公信力。同時宣傳內容不能脫離實際,應該貼近群眾生活,引導群眾跟著黨走。在宣傳內容方面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宣傳者要充分掌握群眾心理的興奮點,在滿足其實際需求的前提下對宣傳內容進行有效設計。以理論宣傳為例,它不僅要體現出理論思想的權威性與客觀性,還要兼顧到宣傳工作的實用性與針對性。所有信息傳播的背后都具有意識形態背景,基層黨支部在通過網絡平臺宣傳過程中也要注意意識形態傾向以及價值判斷,引導群眾回歸到正確思想路徑上來。基層領導也要發揮榜樣作用,注意個人形象建設,做到“言傳身教,以上率下”[7]。基層領導要注重自身在微信、微博等平臺上的言辭,對于某些事件要表明自身立場和態度,發出權威聲音。另外,要充分動員群眾,通過網絡傳播途徑和新媒體平臺與群眾進行溝通交流,鼓勵群眾主動表達訴求,讓群眾也能夠參與到黨建工作當中,引導群眾跟著黨走。
(三)充分發揮“互聯網+黨建”在群眾工作當中的作用
在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較以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黨建”要充分扣住這些變化,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并予以針對性的引導,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將黨的性質與宗旨充分體現出來。堅持群眾路線意味著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員干部要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愿,廣泛收集群眾的好想法、好建議,對于群眾提出的疑惑要及時解答。以互聯網平臺為基點,及時吸納群眾的建設性意見或建議;及時發現群眾存在的困難,并予以協助。對于一些不了解的情況,要及時宣介;對于群眾的怨言、怨氣要及時化解;對于群眾存在的偏差看法要及時糾正。另外,要加強網絡輿情監督,遏制不良信息傳播,并向群眾及時作出合理解釋,避免群眾受到不良信息影響,讓黨建工作在群眾當中扎根。
五、結語
“互聯網+”與黨建工作的融合對于基層黨組織發展、黨員黨內生活以及維護群眾與黨的關系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基層黨務工作者要大力推進“互聯網+黨建”,讓黨建工作變得更具時代氣息,體現出時代特色,為黨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創新思路、改進方法,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效能。
參考文獻:
[1]余志.“互聯網+”背景下國企基層黨建工作探討[J].辦公室業務,2020(2):23,31.
[2]姚恒.“互聯網+”背景下國企黨建工作研究[J].辦公室業務,2020(2):25.
[3]徐永宏.“互聯網+”時代下國企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黨史博采(下),2019(12):44-45,60.
[4]葛士新.“互聯網+”基層黨員教育工作:機遇、困境與路徑[J].信息系統工程,2019(12):161-163.
[5]楊斯雅,李倩,徐興平.“互聯網+”背景下的基層黨建思考[J].企業文明,2019(12):106.
[6]劉麗萍,劉春麗,馬鳳毛.高校黨建微信公眾號現況調查及發展策略——基于“互聯網+”黨建研究[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4):75-79.
[7]柳俊豐,劉彬.“互聯網+黨建”的發展歷程、現實困境及推進策略[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6(5):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