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麗達
摘 要:起步作文從三年級開始,一二年級是看圖寫話,雖然也屬于作文的范疇,但與正式的寫作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但由于三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豐富、語文知識積累欠缺,因此,寫作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頭疼”的事情。若教師不能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導,學生會對寫作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寫作教學的進程,不利于語文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探討起步寫作的教學策略非常必要,能夠為今后的寫作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起步作文;有效策略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如何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一直是語文教師研討的主要話題。特別是起步作文的教學更是重中之重,它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的寫作態度和寫作水平。根據作文教學的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作文也不例外,只有基于興趣的作文教學,才能抓住學生的課堂行為,引領學生暢游在作文的世界里享受寫作的樂趣,從而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增強寫作效果。我們知道,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鮮的事物。為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趣味化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感到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樂觀的情緒投入到寫作教學中。
例如,教學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猜猜他是誰》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并沒有采取傳統開門見山直接導入的方式,而是設計了一個相關的游戲:一名學生描述班里另一名學生的特征,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她描述的是誰?當然在描述的過程中要隱去姓名。這一游戲活動立刻將學生的思維帶入到課堂活動中,他們開始對被描述的對象認真觀察,并整理自己的描述思路,以便讓其他學生猜中,學習的氛圍立刻活躍起來。在歡快的游戲中學生明白要想讓別的同學很快猜中,需要抓住這名學生的性格、語言、行為及愛好的突出特點。有了這層認識,教師在接下來的寫作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個重點觀察對象,突出人物的顯著特征去寫。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用稚嫩的筆描寫了一個個個性張揚的人物,有長著一對小酒窩、樂于助人的語文課代表;有大聲大氣、性格豪爽的體育委員……就這樣,通過游戲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讓他們在游戲中掌握了寫作的技巧,提高了寫作水平,一舉兩得。
觀察是寫作的門戶,學生獲得的信息都是經過觀察獲得的,因此,觀察力的培養是寫作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上述游戲活動中,學生不僅體驗到了寫作的樂趣,還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讓學生學會認真細致地對事物進行觀察,為寫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加強仿寫訓練
三年級學生在語言積累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而語言是組成文章的單位,語言之于作文,就像柴米油鹽之于烹食,沒有基本的素材,再高超的廚藝也難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同樣的道理,學生只掌握寫作技巧,卻沒有語言素材,也難以寫出文從字順的作文。那么如何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呢?積累的方法有很多,像閱讀、生活等都可以,仿寫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一種。選入語文教材的課文在語言的運用上都非常講究,要么在平淡中娓娓道來,似流水淙淙,沁入心扉;要么形象生動,優美動聽,如詩如畫,讓人如癡如醉。教師就可以抓住這些語言特點,引導學生仿寫,讓學生在仿寫中積累、運用、創新,從而豐富語言儲備,培養語感,提高寫作能力。
以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雨》一課為例,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寫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教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喜歡的句子,并照樣子寫句子。這一開放的活動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踐行了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個性化閱讀”教學理念。學生結合課文,紛紛找出很多描寫優美的語句,并仿寫出個性飛揚的句子。如有的喜歡“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認為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秋雨比作扇子,突出了秋天的涼爽。并結合生活實際,仿寫出這樣的句子:它把紅色給了蘋果,紅紅的蘋果像一個個燈籠,晃啊晃,晃出了秋天的香味???,學生寫得多精彩。若能堅持下去,何愁“無話可說”?仿寫除了語言外,還可以仿寫寫作手法、結構布局等。這就需要教師吃透教材,能夠捕捉寫作與閱讀的結合點,從而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仿寫,提高仿寫效果,讓學生在仿寫中提高、成長。
總之,小學語文起步寫作的方法絕不僅僅是以上兩種方法,還有更多的方法策略等著教師去探索、歸納、總結。教師要明確寫作目標,敢于創新教學方法,推動起步作文教學的發展與建設,為正式寫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文華玲.為筆頭揚帆起航:小學語文三年級起步作文指導方法[J].課外語文,2015(20).
[2]李峰華.打破常規,引領學生輕松跨越起步作文的“門檻”: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談[J].新教育,2014(2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