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鋒偉
摘 要: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趣味性與實踐創新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完成小學數學新課改教學任務的主要途徑,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生活實踐能力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基于此簡單概括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在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客觀規律以及小學生發展內在規律的基礎上,為實現數學生活化教學效果的最佳化提出一些新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生活化;誤區;對策
雖然生活化教學模式助推了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但受老師生活化教學理念較為落后、生活化教學素材的虛擬局限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生活化教學活動實際效果與預期目標的差距逐步擴大,弱化了其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積極影響力。因此,老師應在反思傳統生活化教學模式不足的基礎上,主動學習掌握更多生活化教學方法與技巧,為擴大生活化教學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與實踐能力的促進作用奠定基礎。
一、總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
1.生活化教學的膚淺化
部分老師對生活化數學教學的理解出現偏差,將生活化教學活動等同于創設生活教學情境,加劇了生活化教學活動的形式化與表面化,也弱化了其對學生數學興趣與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促進作用。少數老師過于重視生活教學情境的創設,而忽略了數學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學生學習體驗滿意度,不僅降低了生活教學情境與數學知識特點的關聯性,還造成了數學課堂教學時間以及教學資源的浪費。
2.生活化教學素材的虛假性
在組織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老師既沒有遵循學生的心智發育與數學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又沒有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化發展訴求以及數學基礎知識水平等因素,更沒有結合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活動的實際情況,不僅降低了生活化數學教材與學生日常生活的吻合性,而且減弱了其對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效果的支持與促進作用,甚至會誤導小學生形成錯誤的生活認知。
3.生活化教學方法的落后性
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以模擬生活情景與小組討論討為主,許多老師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討論其設計的話題,卻很少檢查小組討論結果,也并沒有認真觀察學生討論中的具體表現,增加了小學生利用討論交流活動來聊天閑談的機率,對維護教學秩序與提升教學質量等產生消極作用。
二、提高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質量的措施
1.提高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靈活有效性
老師應積極學習生活化教學理念的相關知識與技能,經常反思傳統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在結合學生日常生活與數學能力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創設更多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生活化數學教學新活動,主動將生活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實驗探究法以及小組教學法等進行有效結合,其中,老師既可以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中常見情景的視頻,又可以利用生活常見物品或教學道具來模擬生活情景,更可以提出生活化的數學話題,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交流。另外,老師也可以布置具有較強探究性與實踐性的課后作業,讓小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數學實驗或探究活動。例如,讓小學生獨自完成生活學習用品的采購,計算其所購買商品的總價格,不僅鍛煉了小學生計算能力以及元角分的換算能力,而且促使學生主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釋自然與生活現象,強化了小學生數學實踐運用意識與能力。
2.提高數學生活教材的針對性
老師應深入研究數學教材以及輔導教學資料,從中篩選符合生活常識的典型數學問題或教學案例,圍繞這些教學素材創新數學課堂教學環節。同時,老師還應加強對學生學習生活現狀的調研力度,主動從學生的角度觀察生活,選擇符合學生生活實踐能力或者曾經經歷過的數學教學案例。例如,老師可以利用橡皮、鉛筆、課桌以及教室的長度來幫助學生明確厘米、分米、米的換算規律,促使學生對長度單位形成初步認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3.提高數學教學目標的明確性
部分老師將生活化教學目標設置成提高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將其作為提高小學生數學考試成績的一種手段,造成生活化教學教學活動目標的局限性與不合理性。老師應轉變生活化教學活動的設計理念與最終目標,提高對小學生數學實踐運用能力的重視度,凸顯學生在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因此,老師不僅要引導小學生主動結合其生活學習經驗學習理解數學知識,還要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正視傳統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弊端與漏洞,通過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目標以及提升教學素材真實性等途徑來提高生活化教學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積極影響力,為實現小學生以及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共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成芳.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存在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4):693.
[2]王詩琦.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以沈陽市七所小學的五、六年級為例[D].沈陽師范大學,2017.
[3]李德莉.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