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寶波(唐山三友集團遠達纖維有限公司)
粘膠纖維在工業紡織行業應用的歷史較長,是比較常用的化學纖維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粘膠纖維的使用開始減少,合成纖維開始成為主流,但由于粘膠纖維部分獨特性能,使其無法完全被合成纖維代替[1]。目前,隨著工藝發展更新,使得粘膠纖維的性能表現更佳,在家紡以及服裝等行業被廣泛應用,考慮到當前人們對于健康問題高度關注,因此要求粘膠纖維必須具備良好的抑菌性,從而使產品為市場認可。
本次試驗共選擇4種粘膠纖維,分別是負離子粘膠纖維、竹漿粘膠纖維、蘆薈粘膠纖維以及灰竹炭粘膠纖維;試驗所用菌種選擇黑曲霉與巨大芽孢桿菌;試驗用水選擇用于制備微生物培養基的分析級純水;培養基選擇馬鈴薯培養基、LB培養基、SCDLP液體培養基以及計數培養基;試驗過程說用儀器設備包括恒溫干燥箱、高溫電爐、恒溫恒濕箱、電熱恒溫水浴鍋、壓力蒸汽滅菌鍋、醫用低溫箱、分光光度計、酒精燈、接種絲、分樣篩以及接種環。
1.纖維接種
采用移液器提取0.2mL培養菌液分別接種在4種粘膠纖維上,注意菌液不能沾到瓶壁上,接種完后要立刻蓋好瓶蓋。
2.接種后洗滌
在已接種培養菌液的4種粘膠纖維中分別加入20mLSCDLP液體培養基,然后蓋好瓶蓋,搖晃約30s,晃動幅度控制在30cm左右,或者也可以采用振蕩器,每次5s,振蕩5次即可[2]。
3.培養
將完成接種的4種粘膠纖維作為實驗組,同時選擇未接種菌液的4種粘膠纖維作為對照組,共同放置在37℃的環境下培養24h。
4.培養后洗滌
在實驗組和對照組所有樣本中分別加入20mLSCDLP液體培養基,然后蓋好瓶蓋,搖晃約30s,晃動幅度控制在30cm左右,或者也可以采用振蕩器,每次5s,振蕩5次即可。
5.測定菌落數
在試管1內注入9mL稀釋液,采用移液器提取mL洗脫液注入試管并進行振蕩;在試管2內注入9mL稀釋液,并采用新移液器從試管1中提取1mL的溶液注入試管2,進行充分振蕩。執行上述操作將接種后洗滌與培養后洗滌的樣本稀釋10倍,采用新移液器在稀釋的樣本中提取1mL溶液注入平皿,然后加入15mL約45℃EA,蓋緊蓋子,放置在室溫環境中[3]。執行上述操作,一種稀釋液制作成2個平皿,等培養基凝固,導致平皿,并在37℃的環境下培養48h。最后采用分光光度計測試洗脫液菌液濃度,并做好數據記錄。
要評估各種粘膠纖維的抑菌性能,必須計算其抑菌率,計算公式為:

公式中R表示抑菌率;Ca表示接種前菌液濃度;Cb表示接種后不同培養時間的細菌濃度。本實驗中培養時間分為立即洗脫、1h、8h、16h、24h。
試驗結果顯示,負離子粘膠纖維、蘆薈粘膠纖維以及竹漿粘膠纖維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性,在保持控制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培養時間延長,這3種粘膠纖維的抑菌率顯著提高;培養時間達到18h時,這3種粘膠纖維的抑菌率達到頂點,此后趨于穩定。這表明粘膠纖維需要經過一定時間培養才能具備良好的抑菌性能,在18h內,培養時間越長則粘膠纖維的抑菌性能越好,超過18h后粘膠纖維抑菌率開始穩定,因此建議培養時間控制在24h以內。
紡絲油劑本身具有抗乳化、抗潤濕、防腐、抗靜電、洗滌以及增溶等多種作用,為進一步確定4種粘膠纖維本身的抗菌性能,需要去除掉粘膠纖維中的紡絲油劑,然后在對處理過的粘膠纖維進行測試,檢測其抗菌性能,并與未去除紡絲油劑的粘膠纖維抗菌性能進行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保持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去除紡絲油劑后4種粘膠纖維的抗菌性能發生明顯變化,原本具備抗菌性能的負離子粘膠纖維、蘆薈粘膠纖維以及竹漿粘膠纖維抗菌性能明顯下降;原本不具備抗菌性能的灰竹炭粘膠纖維的抑菌率變得更低,這表明紡絲油劑對于粘膠纖維的抗菌性能具有明顯影響。其根本原因在于紡絲油劑當中含有一定防腐成分,會破壞掉細胞壁與細胞內的酶,導致酶蛋白性質發生變化,催化作用下降,進而無法抑制細菌,因此去除掉粘膠纖維中的紡絲油劑后,其抗菌性能會明顯下降。
(1)本實驗中所選取的負離子粘膠纖維、灰竹炭粘膠纖維蘆薈粘膠纖維以及竹漿粘膠纖維中,除灰竹炭粘膠纖維不均被抗菌性外,其他幾種粘膠纖維均具備良好的抗菌性能;
(2)影響粘膠纖維抗菌性能的關鍵因素是培養時間與紡絲油劑,將培養時間控制在18~24h可以顯著提高粘膠纖維抑菌率;紡絲油劑具有抑菌性,去除后會影響粘膠纖維的抗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