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登科(武岡市稠樹塘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牛出敗病是牛巴氏桿菌病的簡稱,即為牛出血性敗血癥。作為急性傳染性疾病,牛出敗病可在周身體液組織中存在,致使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1]。一旦發病后傳染性能力較強,且死亡率較高,對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及畜牧衛生安全防控效果等均會產生較大影響。基層畜牧獸醫工作中,受到養殖戶對科學知識掌握的程度、衛生防控質量等因素影響,各類疾病發生率較高。加強牛出敗病的臨床診斷與防治方式研究,有利于盡早發現疾病特征,對癥治療,盡量降低牛出敗病的發生率,縮小疾病傳播范圍,促進畜牧養殖業的科學、持續發展。文章抽取2018年1月到目前基層畜牧獸醫站收治的23頭牛出敗病病例,對其臨床診斷與防治的效果進行分析,將內容整理如下。
抽取2018年1月到目前基層畜牧獸醫站收治的23頭牛出敗病病例,其中15頭公牛,8頭母牛。年齡在0.5-3.4歲之間,均齡值是(2.08±1.19)歲。
為23頭患病牛實施牛心血、淋巴結采集,結核美蘭染色鏡檢。將是否存在大量卵圓形,兩側是否存在較深著色為標準。為患病牛應用磺胺嘧啶鈉靜脈注射治療,2次/d。聯合應用四環素、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治療,根據2.5mg/kg體質量標準靜脈注射,2次/d。同時還可以應用環丙沙星治療,分別以1次2.87mg/kg、2.0mg/kg的體質量肌肉注射、靜脈注射治療,1次/d,持續用藥3-5d。
觀察牛出敗病的臨床癥狀及治療效果。痊愈:病患牛癥狀消失,飲食及實驗室檢測結果恢復正常;好轉:患病牛癥狀改善,飲食及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有所改善;無效:癥狀未見改善或者加重、死亡(癥狀改善率=痊愈率+好轉率)。
牛出敗病主要具有高熱、局部腫脹及肺炎死亡等特征,臨床診斷中多伴有脾臟腫大、出血的特點,肺組織肝變、切面呈現大理石樣花紋。
在實驗室診斷方式下,結核美蘭染色鏡檢可見大量卵圓形,兩側著色較深。
對癥治療后14頭牛痊愈,8頭改善,1頭牛病死,癥狀改善率為95.65%。詳見表1。

表1 牛出敗病臨床治療的結果
1.發病原因
牛出敗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巴氏桿菌。巴氏桿菌持續寄生在牛口腔中,故而牛出敗病的主要傳播路徑,即為口腔[2]。特別是在春夏交換時期,若未做好防寒、防暑的工作,在牛進食過冷、過熱食物的情況下,則會對其口腔內細菌狀態產生影響,致使口腔中巴氏桿菌生長速度加快,誘發牛出敗病。同時,在牛過度勞累、休息不足,長途運輸或者持續處于饑餓狀態,也會增加患病的概率。
2.發病特征
牛出敗病的發病特征,主要表現在傳播途徑多樣化、發病速度較快等方面。傳播途徑多樣化指的是牛出敗病在口腔傳播疾病的基礎上,還能夠通過患病牛的糞便、飲水及進食的食物等方式傳播[3]。患病后牛多具有高熱、內部器官出血等臨床特征,且發病突然、死亡率較高,需要盡早發現且予以治療,預防病癥加重,傳染范圍拓展。
在發病速度較快方面,牛出敗病多發病速度快,傳染能力較強。在接觸患病牛,或者飲用過患病牛接觸過的水、食物后,基本會傳染疾病,初期具有呼吸困難、聲音變化的特征。死亡率較高,需要強化診斷與防治的重視程度。
1.診斷方式
牛出敗病的鑒別診斷中,可見具有原巴氏桿菌病的患病牛,主要具有高熱、肺炎的癥狀,死亡率較高。對患病牛的結核美藍染色實施顯微鏡檢查,經觀察可見,顯微鏡下的結核美藍染色體上呈現出大量的卵圓形色體,卵圓形色體的兩側為深色狀態,代表患病牛已經感染牛出敗病。
2.病理變化
在對患病牛實施解剖后可見,牛出敗病的病變形式,多以纖維性胸膜炎為主,具體表現為肺、胸膜位置出血。同時具有心冠脂肪增加,心內膜出血、淋巴結腫大及氣管黏膜泡沫狀體液增加等病理變化特征。
3.病癥鑒別
牛出敗病的主要發病特征包含體溫升高,肺部發炎、胸部腫脹等,但是這些病癥特點與氣腫疽病、炭疽病及惡性水腫病等具有相似特點,臨床易出現誤診的情況,需要細致鑒別。詳細特征如表2所示。

表2 病癥鑒別特征
1.治療方法
在發現牛出敗病的情況下,需要及時控制病情。在快速隔離患病牛的基礎上,應用磺胺嘧啶鈉靜脈注射治療,合理控制注射的次數,且聯合應用其他抗菌消炎藥物治療等。比如聯合應用四環素、葡萄糖氯化鈉及環丙沙星等注射治療,根據體質量標準靜脈注射,持續治療3-5d,由專人負責檢查患病牛的病情變化情況。
2.預防方法
(1)免疫接種:針對牛出敗病,其傳染性能力較強,傳播范圍較廣。基層畜牧獸醫站需要強化日常管理的重視程度,加強對規模養殖情況的勘查。當前主要的預防方式即為接種疫苗,在病癥發生后,需要快速、大范圍的緊急接種疫苗,預防接種不及時所造成的疾病傳播問題,盡可能降低對基層畜牧養殖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比如在發生牛出敗病的情況下,基層畜牧獸醫站需要快速整合人員,對牛實施緊急接種處理,且將患病牛及時隔離,和正常牛群分離處理。針對牛所進食的草料、水也需要及時檢查、消毒處理,預防高溫氣候狀態下細菌進入其中。
(2)衛生消毒:基層畜牧獸醫站需要強化衛生清潔、消毒管理的重視程度。全面清潔牛舍,及時清除細菌[4]。在消毒工作中,需要注意認真、負責,每個區域每周至少消毒2-3次。指導基層養殖戶認識到消毒清潔管理的必要性,盡可能降低疾病發生率,也能夠產生減少經濟損失的作用。
(3)病牛處理:在牛出敗病發生后,患病牛作為主要的疾病傳播源頭,需要加強隔離處理管理。基層畜牧獸醫站需要預防疫情的規模化發展,對病牛進行獨立隔離、監管,對違法銷售患病牛的養殖戶進行嚴格處罰,遵照相關政策桂策進行嚴懲[5]。針對由于患病而死亡的牛,則需要及時掩埋處理,且深埋的位置需要遠離居民居住的位置,預防對當地居民生活產生不良影響。針對患病牛的皮,則需要在高溫殺菌處理的基礎上,方可在市場中銷售。
(4)宣傳引導:基層畜牧獸醫工作開展期間,養殖戶的科學知識掌握程度、工作配合度等,都會直接影響整體工作開展的質量,故而需要提高對宣傳引導的重視程度。基層畜牧獸醫工作中,需要定期開展相關知識的科普活動。比如介紹牛出敗病發生的原因、癥狀特點、治療的必要性及影響等等。宣傳的內容主要以怎樣預防牛出敗病、牛出敗病對養殖戶的影響等方面開展[6]。通過知識講解、視頻輔助播放等方式,強化科學知識宣講的效果。
在此基礎上,基層畜牧獸醫工作者還需要定期到養殖場地進行檢查,及時了解衛生清潔、消毒的情況,相關疾病知識掌握的情況,應急問題處理的方案與能力等等,盡早發現問題,幫助基層養殖戶處理問題,提升基層畜牧養殖的質量,降低不良情況的發生率,盡可能降低疾病對養殖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綜上報道,牛出敗病的臨床特征顯著,需要加強日常檢查與管理,盡早發現牛的異常特征且予以隔離處理。在針對性治療、預防的基礎上,降低牛出敗病的不良影響、經濟損失,對基層畜牧養殖業的發展能夠產生重要影響,切實彰顯畜牧獸醫工作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