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新媒體時代已經悄然來臨。而對于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新聞欄目而言,需要面臨著諸多改變。其中,變化幅度最大的當屬新聞語言,而且其外面表現形式和總體變化情況將直接關系到新聞節目的整體水平以及觀眾的喜愛程度。基于這一原因,本文針對新媒體時代新聞語言的各項變化進行了系統化分析,希望相關觀點及建議可以大力推動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新聞語言;變化;發展
現如今,我國新聞媒體行業領域已經全面進入融媒時代,即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實現了融合發展,使信息傳播形式呈現出多樣化、多渠道的特點。伴隨這一變化,電視新聞語言發生了一系列改變,而且其變化結果與節目本身乃至整個新聞媒體行業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有必要針對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語言進行研究,充分把握住媒體融合環境下的新聞傳播規律和基本原則,確保新的節目風格更加符合大眾喜好和觀看需求。
一、電視新聞從業人員要及時更新工作理念
當前,既處于新媒體時代,又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不論信息傳播的形式還是渠道都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態勢;對于電視新聞行業而言,本就應該站在時代的最前沿,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使自身充分融入到媒體融合環境當中,以此來推動節目本身和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全體電視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及時更新自身的工作觀念與職業發展理念。在此基礎上,加大自身的知識儲備量,使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更加符合行業發展需求。具體的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及時摒棄掉傳統媒體時代的固有思維,在頭腦當中建立起融媒理念。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職業靈敏性,第一時間捕捉到現有工作中的問題與不足,意識到新聞語言變化的緊迫性與必要性,從為后續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先決條件:其次,電視新聞從業人員要主動學習與新媒體相關的新知識與新技術,例如新媒體行業理論知識、發展規律、發展趨勢以及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等,多與其他同行進行經驗交流,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啟發自身的創新思維,確保電視新聞語言變化始終處于正確的發展軌道上。
二、了解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語言的基本特征
要想推進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語言的變化,必須基于對其基本特點的了解,方可確保各項工作的整體有效性。首先,真實客觀性。人們之所以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觀看電視新聞,主要是因為其新聞信息更具真實客觀性與權威性,讓人們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新聞事件的真相及其背后的故事。因此,一檔電視新聞節目,不論其新聞語言如何變化,都要避免出現主觀情感、個人傾向性較強的語言,而是要采用一種規范嚴謹、真實客觀的語言進行新聞報道,不斷提高廣大受眾群體對新聞節目信任感以及認可程度;其次,簡潔性。伴隨著人們生活、工作節奏的日益加快,電視新聞節目在向觀眾傳達新聞信息時,要避免使用復雜語句,不論新聞標題還是內容都要做到簡短精煉,直觀易懂,充分滿足觀眾的收看訴求;最后,豐富性。這一點也是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語言變化的主要方面之一。比如,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新聞事件及其發生背景講述清楚,新聞主播借助敘述式、擬人化、比喻式、排比式等多種語言表達方式進行報道。這樣一來,既可以彰顯出新聞節目的親切性,又可以給觀眾留下通俗易懂,直觀明確的良好印象,更有助于電視新聞節目樹立起區別于其它同類節目的差異化風格。
三、借助口語化表達豐富電視新聞的交流語態
在新媒體時代,傳受關系變得日漸模糊,而傳統的單向傳播模式也因此失去了生機與活力,取而代之的是平等的雙向互動關系。基于這一背景,電視新聞欄目應借助口語化表達方式,與受眾群體之間建立起友好型關系。具體的說,就是將互動思維滲透到新聞報道的各個層級當中,通過多種渠道加強新聞節目與受眾群體之間的互動交流,鼓勵大家積極主動的提供新聞線索、報道素材及合理化建議,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在互動中參與,在參與中傳播”這種全新的新聞采編模式。然而,在與觀眾進行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要避免出現官話、套話、廢話等情況,通過口語交流這種更具人性化的語言方式打破新聞工作者與電視觀眾之間生疏感與距離感,體現出極具人文關懷的語言特色;此外,在網絡信息化下,網絡語言已經成為電視新聞語言變化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要想在電視新聞節目中應用網絡語言,一方面要呈現出其新、奇、特的特點,另一方面還要避免出現媚俗化的傾向。否則,就會對新聞欄目原本良好的節目形象造成不利影響。這就需要節目制作人員本著貼近大眾口味、提高節目質量的原則對網絡語言進行嚴格篩選,之后將篩選出來的網絡語言合理應用到新聞報道當中。
四、充分了解電視觀眾的心理訴求和市場需求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時代,要想做好一檔電視新聞節目,都要基于對觀眾收看需求的了解與認知,進而明確自身的節目風格和整體定位。在新媒體時代,尤其在新聞語言變化的過程中,更需要全面了解相關數據信息,為各項改革工作提供可參考依據。然而,伴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為獲取相關數據信息提供了多種先進技術。電視新聞欄目不僅可以借助這些先進技術對節目模塊進行細分,例如將整體節目劃分為時政要聞、社會熱點、財經新聞、國際新聞、科技、體育、娛樂等方面,還可以通過官方渠道建立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渠道。例如微信公眾平臺、官方網站、節目論壇等等,及時收集觀眾的合理化建議,了解觀眾的收看需求,同時樹立起節目本身的親民形象,提高忠實觀眾的數量。需要說明的是,當電視新聞欄目將觀眾評價、需求建議等信息收集上來以后,必須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安排專業人對相關信息內容進行整理與分析,篩選出有效信息呈現給欄目負責人。然后,由欄目負責人牽頭召集相關人員針對新聞語言變化方向、變化方法以及達成目標進行研討。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時刻以觀眾的心理訴求和市場發展需求為依據,確保各項工作的整體有效性和科學合理性。
結語
在融媒時代,電視新聞節目面臨著諸多方面的創新與變革。其中,最為關鍵的,也是觀眾能夠直觀感受到的便是新聞語言的變化。因此,全體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對這項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基于對行業發展現狀、未來趨勢以及整體發展規律探討其改變策略。從更新理念、了解新聞行業特點這兩個環節入手,豐富新聞語態、了解觀眾需求、探討革新策略,不斷提高電視新聞欄目的傳播力、影響力與生命力,推動我國新聞事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姜若涵.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語言的變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9):370-371.
[2]曹晶.淺析新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語言的變化與發展[J].傳播力研究,2018,2(20):105+107.
[3]張明明.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語言的創新與規范[J].新聞戰線,2018(12):141-142.
【作者簡介】任子輝,黑河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工會主席,主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