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瑤
摘 要:議題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推動了高中政治教學由知識導向型向素養導向型轉變。但是在具體議題式教學實踐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通過剖析議題式教學的概念,結合教學實際,總結出幾點開展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策略,以期與教育同仁分享交流。
關鍵詞: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素養
思想政治是高中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意識,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方向。在新課改背景下,議題式教學逐步走進政治教學課堂。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創設合適的議題式教學方法,更好地推動政治教學改革。
一、議題式教學的概念
議題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衍生出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促進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它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創新,對傳統教學內容的補充,對傳統教學評價的超越。議題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建構形式的教學形式,遵循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中心的原則,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知識探索中去,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和監督者。所以,議題式教學模式的構成主要包括:有價值的議題、真實的議題環境、真實的討論狀態。議題式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政治綜合素養,還改變著政治教師的教學理念。而學習方式和教學形式的變化為政治教學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得教學氣氛更加融洽,師生互動次數更加頻繁,整體的教學形態呈良好態勢發展。
二、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實踐策略
1.科學選擇議題
選擇有價值的政治議題,是議題式教學開展的重要基礎。教師要想獲得高質量的議題,首先需要深挖教材,牢牢把握教材內容的重難點知識。離開教材談議題那就偏離了教學方向。比如,《政治生活》幾乎在每個單元的后面都設置了綜合探究的板塊,其實質是對教學內容的延伸和補充,這可以成為教師選擇議題的良好素材。政治教學離不開對社會熱點、時事政治的探究,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某一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探究,或者教師選取日常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合適的議題,這樣有利于打開學生學習思路,把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合理搜集信息
學會搜集信息是議題式教學開展的重要條件。師生對信息的搜集要有明確的目的,其實現方式可以多樣化。圍繞教材結合日常生活或是調查研究來搜集有效的議題信息。比如,在討論“如何樹立正確消費觀”的議題時,首先讓學生認真研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了解基本知識點。像消費心理的含義、評價幾種消費心理的方式、四大消費原則與要求、認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意義。然后學生在課前圍繞議題通過網絡搜集典型的消費案例,找出其中值得深挖的問題,與師生一起進行探討。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作為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辨別案例,提取信息的價值,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在不約束學生思維的前提下,讓學生緊緊圍繞議題中心,使不同觀點碰撞,有助于打開學生思路,吸納更多的知識觀點,自主探究完成后,學生形成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的觀點。教材和網絡搜集信息是一種良好的途徑,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親自參與社會實踐,比如以問卷調查、街頭采訪等形式讓學生來獲得一手的信息資源,為今后的學習探究打好基礎。
3.內化反思議題教學
議題式教學是否可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借助內化反思進行驗證。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議題,只能是形式上的熱鬧,實質上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沒有作用。一般情況下,當學生完成議題的自主談論后,教師需要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反思和整理,提升學生后續的探究能力。比如在探討“民事權利的行使與界限”這一議題時,在內化反思環節要考慮到學生是否掌握民事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了解如何合理合法地行使民事權利,尤其是學會站在民事主體行使人的角度上,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再比如在探討“認真對待權利和義務”議題時,在內化反思環節要考慮到學生是否理解了民事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維護權利和履行義務的必要性、民事法律關系的含義和構成要素,尤其是站在公民的角度如何更好地參與政治生活。總體來講,內化是知識的再理解,反思是知識的升華。
三、結語
議題式教學在新課程改革高中政治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教學手段。作為教師要通過鉆研議題式教學,讓政治教學既有知識的深度,也有情感的溫度。在引領性、開放性的議題討論氛圍中,讓學生去真正體會社會主流價值觀,切實感受到政治學習對生活的價值意義,引導學生成為具有政治意識、法制意識、科學精神的現代公民。
參考文獻:
[1]黃維.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初探[J].內江科技,2019(6).
[2]朱昊.議題教學法在“政治生活”模塊教學中的適用性分析[J].文教資料,2018(9).
[3]李錦.議題式教學:新課標下的課堂新樣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34).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