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婭榮
摘 要:隨著現代各種通訊技術的不斷擴容以及電子產品的升級換代,學生的視野變得越來越開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廣泛。與此同時,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起到最關鍵作用的家庭教育也出現了更多的問題,由此也給學校教育開展德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新的任務。只有結合當前的社會現實以及現代學生的生活背景、學習水平、思想狀態等,重視德育工作,轉變教育途徑,開展具有智慧型的德育,才能夠使新時期下小學德育工作取得實效。
關鍵詞:新時期;德育;價值觀
當前已進入一個信息時代,推動著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人類正面臨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面對現代社會各種思潮的涌入以及信息手段的多樣化,小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與之前所處的社會背景和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變化。曾經的小學生面對的是較為單一的信息獲取渠道,其思想受到影響的外來干擾并不多,而隨著現代各種通訊技術的不斷擴容以及電子產品的升級換代,學生的視野變得越來越開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廣泛。筆者認為,只有結合當前的社會現實以及現代學生的生活背景、學習水平、思想狀態等,重視德育工作,轉變教育途徑,尊重學生個性,適時引導溝通,家校合力,開展智慧型的德育,才能夠使新時期下小學德育工作取得實效。
一、就當前德育工作存在問題一探
當前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不可忽視,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教育領域中追求學習成績成為評判學生好與壞的標準,這一功利化的傾向也使得德育被忽視。而在一些具體的德育之中,教師的德育方式單一,對于學生這一主體,缺乏一定的激勵策略。與家庭的合力不夠緊密,使得學校德育與家庭教育相互之間銜接不夠。面對學生思想、學習等認知的差異,教師必然需要通過具有針對性的形式來進行,因人而異地施教。基于方法單一以及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忽視,德育時效性大大降低。與此同時,由于社會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學生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對于信息的辨別能力較為薄弱,甚至一些學生沉迷于游戲之中,當然,對于學校暴力事件的發生也不容忽視。
二、改變現狀,凸顯德育工作實效的策略
1.重視德育工作,轉變教育途徑
作為德育工作的先行者與引領者的教師,需要加強德育的意識,以人格魅力、自身的道德情操成為德育的代言人。就學生在學校的各種表現,需要通過客觀的眼光來進行判斷,而不是“以成績論英雄”,而是要以學生接受德育內容的水平以及理解、消化并付諸行動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科學化的標準制定。德育的實施能夠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隨著社會的發展,全方位發展人才成為教育領域新的教育任務和教學方向。教師在進行德育的時候,要注重以學生為本,通過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等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引領學生接觸更多的人與事,從各種活動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性,發自內心地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通過各種動與靜、內與外等教學手段的滲透,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與提高,主動發展自我的良好興趣和愛好,盡情釋放自我個性和風格,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更快地適應這個社會。
2.尊重學生個性,適時引導溝通
德育工作的落腳點就是對學生進行滲透與教育。就學生這個個體來說,每一個孩子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以及他們認知世界的能力都不相同。那么在進行德育的時候,教師或者是班主任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因人、因事、因地適當地去加以引導,而不是“統一標準”,這是因為有時缺乏針對性的引導容易使學生產生情緒甚至會走錯方向。就拿一些簡單的班級活動來說,在班主任舉行分小組跳繩比賽的時候。有的學生好勝心很強,聽到別的同學說自己的小組跳得不好,心里就會不舒服。也有學生認為這就是一種游戲,何必在乎那么多呢?對于不同學生對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教師需要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他人評價以及輸贏,讓學生能夠增強團隊意識集體意識。對于最后的評比名次,教師要告訴學生結果固然重要,但作為參與者需要積極發揮自己的力量,從而真正獲得集體榮譽感,增強團結精神。
3.做好家校溝通,教育融會貫通
德育工作的目的就是培養小學生正確的言行以及健康的思想以及道德品質。而這一正確的價值取向的形成體現在具體的活動以及行為中,學校的德育工作進行得順利與否,成效如何?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密不可分。當課堂上進行德育后,課下校外的教育銜接度要緊密形成,這就需要讓家長能夠與學校溝通暢通,聯系緊密。學校中學生所出現的問題和一些不良的思想苗頭,教師要及時與家長進行聯系,雙方運用智慧與理性,針對問題進行商討解決,并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有的家長苦于孩子陷入網絡游戲不可自拔,經與學校積極溝通之后,班主任召開了“學習生活、網絡游戲”的主題班會。教師引導學生以正反方辯論的形式,說一說網絡游戲為什么會吸引自己?面對網絡游戲的誘惑如何避免受到影響?怎樣建立學習網絡游戲與的科學關系?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暢所欲言,同時,從利與弊中主動反思,辨明是非。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的評價也需要及時跟進,從而讓學生獲得關注、重視,并加深學習重于游戲的意識,科學分配時間,做新時代有志向、有理想、有方向的好少年,從而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譚遇芳.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8).
[2]賴冬梅.論新時期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德育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