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華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抑郁癥伴自殺傾向患者群體中應用優質護理對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在2017年4月—2019年9月收治的74例抑郁癥患者研究,并且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37例。對比組采用常規的方式進行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者最終護理效果。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SCL-90評分,研究組患者護理后SCL-90評分情況(159.36±20.12)分優于對比組(193.32±22.1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867,P=0.000<0.05);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優于對比組,自評得分(t=4.392,P=0.000)、生理領域(t=4.865,P=0.000)、社會領域(t=3.523,P=0.001)、環境領域(t=2.504,P=0.001)、心理領域數據(t=3.403,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抑郁癥伴自殺傾向患者群體中應用優質護理對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有著顯著效果。
[關鍵詞] 優質護理;抑郁癥;自殺傾向;心理健康;生活質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high-quality nursing on the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tendency. Methods A total of 74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September 2019 were random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research group and a comparison group, with 37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mparison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research group used high-quality nursing measures based on conventional care to compare the fin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SCL-90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receiving care were compared. The scores of the SCL-90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159.36±20.12)points after nursing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93.32±22.17)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6.867, P=0.000 <0.05); compa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fter nursing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and the self-assessment scores (t=4.392, P=0.000), in the physiological field (t=4.865, P=0.000), The social field (t=3.523, P=0.001), the environmental field (t=2.504, P=0.001), and the psychological field data (t=3.403, P=0.001)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qualit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tendencies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atients'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Quality nursing; Depression; Suicidal tendency; 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抑郁癥主要就是指患者情緒狀態長期處于低落狀態,并且無法得到緩解,該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行為遲緩以及情緒低落,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伴有自殺傾向。
當今,我國抑郁癥患病率已達到3%~5%,大約有2 600萬人患者不同程度的抑郁癥,并且抑郁癥患病群體越來越趨于年輕化。根據相關數據調查研究顯示,當今全球由于患有抑郁癥而導致患者出現自殺行為的患者占據抑郁癥患者總基數的10%[1-2]。由此可見,加快改善抑郁癥患者癥狀以及伴隨自殺傾向的速度已經成為當今相關工作人員研究重點。基于此,該文對該院在2017年4月—2019年9月收治的74例抑郁癥患者中應用優質護理對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詳細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74例抑郁癥患者作為該次課題研究對象,并且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37例。對比組采用常規的方式進行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者最終護理效果。研究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19~49歲,平均年齡(28.24±3.74)歲;對比組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20~50歲,平均年齡(29.01±4.2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無明顯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擁有基礎理解和閱讀能力;患者已經在該院檢查確診為抑郁癥;在進行抑郁量表測試時,最終測試得分>17分;患者具有嚴重的自殺傾向;患者家屬同意參與該次實驗研究,且已經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者患有其他精神類疾病;患者處于妊娠期。
1.2? 方法
對比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醫護人員按時給予患者抗抑郁藥物,同時針對病情嚴重的患者可以適當地給予患者鎮靜類藥物。
研究組患者在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措施,具體干預方法如下所示。
(1)健康宣教:醫護人員在患者情緒穩定的情況下或是在患者早餐后對患者講述抑郁癥相關醫學知識,適當普及抑郁癥以及自殺傾向的相關知識,每周對患者安排以此機體健康知識講座,從而普及抑郁癥自我控制和預防并發癥相關知識。
(2)精神干預:①醫護人員需要適當的告知患者思維情緒好壞對于其自身疾病康復產生的影響,以此幫助患者改善自身思維情緒,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②幫助患者改善其對于周圍事物的看法,積極引導患者向積極陽光的方向思考問題。同時,醫護人員需要全面掌握患者心理變化情況,積極引導患者改善自身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擁有陽光心態。不僅如此,醫護人員更需要根據患者實際心理情況以及抑郁癥患病程度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幫助患者打消自殺意識;對于存在嚴重錯覺意識患者,醫護人員應當最大程度地掌握和了解患者內心真實想法,同時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世界觀。
(3)家庭支持,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在整個治療階段中來自于家庭的支持十分重要。因此,醫護人員需要做好患者家屬工作。同時,在制定針對性治療措施時盡量與患者家屬商議,讓患者家屬也可以參與其中,并且告知家屬多給予患者家庭溫暖,以此促進患者康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心理健康評定量表(SCL-90)的評分情況,其中HAMD包括患者抑郁、緊張以及自殺等17項評分,總分越高說明患者抑郁程度越深;SCL-90包括患者頭痛、神經過敏以及容易哭泣等90個評分項目,每個項目為1~5分,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4分、極重5分。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包括患者自評得分、生理領域、心理領域以及環境和社會五個領域,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數據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SCL-90評分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SCL-90評分情況(159.36±20.12)分優于對比組(193.32±22.1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與對比組相比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當今世界上大約有3.4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我國國內抑郁癥患者越有2 600萬人。根據相關報道,有超過1/5的患者一生中存在抑郁體驗,抑郁自殺的發生概率為28.5%~63.7%,其中有25%的抑郁癥患者自殺未遂,有15%的抑郁癥患者自殺死亡,抑郁癥自殺死亡概率是普通自殺死亡的2倍。由于抑郁癥患者心理狀態長期處于低落和遲緩階段中,故這一類群體對于周圍人和事物都會產生悲觀心態和抵觸心理,嚴重的還會出現暴力傾向,甚至做出傷害自我和他人的行為,這對于患者家庭和社會來說都成為一種負擔[3-4],尤其是在伴有嚴重自殺傾向的患者群體中更是如此。因此,強化對伴有自殺傾向的抑郁癥患者的護理至關重要。
通過該文研究發現,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D評分,研究組患者護理后HAMD評分情況優于對比組(P<0.05),這與賈莉娜等人[4]研究干預組HAMD評分(15.42±3.66)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23.27±3.70)分結果類似。
該研究顯示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SCL-90評分,研究組患者護理后SCL-90評分情況(159.36±20.12)分優于對比組(193.32±22.17)分(P<0.05),這與丁文娟等人[6](2018)研究中干預組接受護理后患者的心理健康評分(159.65±25.47)分好于對照組心理健康干預評分(190.45±20.24)分研究結果類似。
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與對比組相比更好(P<0.05),這與段穎[7](2019)對66例患者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生理職能(61.2±5.0)分、生理功能(73.6±8.4)分、軀體疼痛(68.4±5.4)分、社會功能(73.8±6.4)分與對比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生理職能(52.1±4.7)分、生理功能(58.6±6.3)分、軀體疼痛(52.3±5.5)分、社會功能(58.9±4.5)分相比更好類似。
不僅如此,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其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喪失或是減退。例如:衣著邋遢或是沉迷煙酒等,因此醫護人員需要適當地對患者行自我護理督促,例如:積極鼓勵患者自行穿衣、參加社會活動或是戶外運動,在適當條件下培養自我興趣愛好,從而使得患者能夠做自我擅長的事情,以此提升患者自我生存價值。另外,從心理護理角度分析,護理人員需耐心傾聽患者內心真實想法,同時積極解答患者存在的疑問,鼓勵患者多與人交流和溝通。幫助患者疏導和緩解負性情緒,必要時院方可以對患者行一定的心理輔導。
綜上所述,在抑郁癥伴自殺傾向患者群體中應用優質護理對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有著顯著效果,優質護理能夠提升患者心理健康程度以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自春麗.優質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8):322,324.
[2]? 孫福玲.優質護理對抑郁癥患者生存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系統醫學,2019,4(12):159-161.
[3]? 何艾蔓.優質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4):105-106.
[4]? 賈莉娜,李虹娟,劉小娟,等.優質護理干預對抑郁癥伴自殺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6):1084-1086,1100.
[5]? 艾芳.優質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探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5):831-833.
[6]? 丁文娟,黃海紅,楊雅杰.優質化護理干預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9, 23(27):3895-3896.
[7]? 段穎.優質護理干預對抑郁癥伴自殺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7):51-52.
[8]? 于楠.細節優質護理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8):235.
[9]? 黃燕玲.優質護理服務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8,25(11中旬刊):76-78.
[10]? 劉天芬.對產后抑郁癥患者進行優質心理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1):4-5.
(收稿日期: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