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婷 仉欣慧 穆貴琳 趙陽 鄭冉冉

摘 要:中國的項目公司無論是民營企業(yè)還是國有企業(yè),從博弈的角度來看,都屬于私營企業(yè),政府或者代表政府的國有公司在博弈中扮演政府方的角色,ppp項目的參與者是政府和企業(yè),政府和企業(yè)在ppp項目中所處的角度不同,所持有的態(tài)度不同,同時二者的聯系也十分緊密,共同承擔ppp項目的風險。
關鍵詞:ppp項目;風險;博弈
1 ppp項目風險的含義及類別
ppp模式的風險是指在ppp模式下,項目在設計、融資、建設、運營和移交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全生命周期內可能產生的影響,或者使項目受到損害或失敗的事件。比如由于項目在審批的過程中,審批的步驟很復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本,從而導致項目不能按計劃運作;市場需求隨許多不確定因素而不斷變化,導致計劃的實施受到嚴重影響。對于靜態(tài)博弈,整個博弈需要實現一個均衡結局。
1.1 ppp項目風險類別
ppp項目風險主要包含:技術風險,主要指進行設計和施工時,項目在技術應用方面所產生的風險;建設風險,主要指施工時出現的工程事故和工程即將竣工時產生的風險;運營風險,主要指投資成本高而回收期長,不確保在長回收期下的成本回收效率;稅收風險, 主要指特殊情況下的稅率變動;融資風險,主要指在項目利率方面的風險;政治風險,主要指當國家政策發(fā)生變動時,對項目產生的影響;市場風險,主要指在項目確認或進行可行性研究時對市場的調查因不夠全面和及時而帶來的風險。
1.2 ppp項目風險分配原則及其現狀
項目風險分配首先滿足兩個方面:一是ppp項目兩個參與方分別承擔屬于自己一方的風險,項目風險分配的結果對減少風險發(fā)生的概率、風險發(fā)生后所造成的損失以及對風險管理成本有良好的控制;二是在全項目周期內,可以使雙方承擔的風險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在這個范圍內承擔方能夠有能力控制自己負責的風險。
目前,學術界對于PPP項目風險分配的原則是“由對風險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擔相應的風險”、“承擔的風險程度與所得回報相匹配”,以及“承擔的風險有上限”。
根據上述原則,項目公司控制著項目的整個建設過程,對公共部門負首要責任,并承擔建設過程中的建設風險、技術風險等。而政治、法律變更、國有化等風險所涉及的規(guī)章制度、法律法規(guī)、政策等需要政府來識別和評價,并由其承擔這些風險。最后,像雙方都無法控制的風險,在分配時,需考慮假如其中一方單獨承擔風險會付出多大代價。
1.3 ppp項目風險分配現狀
當前PPP項目風險分配現狀有四個顯著問題:第一,項目風險的識別混亂。在具體的PPP項目中,風險分配無法對所有風險進行全面性的覆蓋,同時由于對風險的分類不夠細致,且風險的各個類別的概念不夠清晰,導致風險因素識別和分類不夠周全和全面。第二,項目風險的分配框架不合理。PPP項目風險分配缺乏靈活性,并且忽視了風險分配的重要性。第三,項目風險分配無差異。對所涉及的不同行業(yè)的風險分配進行無差別對待,對于不同地區(qū),也未有相應的補充規(guī)定,缺乏進一步的差異化分類。第四,對于發(fā)生項目風險時采取的措施缺乏操作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面對風險時所采取的措施不足以解決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從而導致項目的無法正常運行。
2 ppp項目風險分擔的博弈分析
在靜態(tài)博弈中,參與者可以選擇同時或不同時采取行動,后行者并不知道先行者的選擇情況,當每位博弈者完成選擇后,整個博弈就會實現均衡結局,而此后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對博弈結局產生任何的影響。
2.1 ppp項目風險分擔博弈的參與方
ppp項目中的參與方一般為政府和項目公司,二者各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并能通過合作實現優(yōu)勢互補,合理分擔風險。在ppp項目正式開始前,政府和項目公司會基于ppp項目的具體內容進行商討,在這個過程前僅僅能明確政府和項目公司都會在此次商討上同時提出自己的需求,并且在提出需求前,雙方都不明確對方所作出的選擇。這樣的一個交換需求和條件的過程相當于是一個靜態(tài)博弈局面。
2.2 ppp項目風險分擔的博弈過程
參與者1政府部門和參與者2項目公司的風險收益Mi和成本Ni,都與風險有關,在這里我們引入風險變量x來衡量風險的大小,那么風險收益就可以用Mi=f(x)表示,風險成本可以用Ni=f(x)來表示。為簡單起見,假設風險收益和成本與風險大小呈線性關系,則Mi=ax,Ni=bx,其中a,b為常數。由凈收益等于收益減去成本,即凈收益Yi=(a-b)x。令Ri=a-b,則Yi=Ri x,其中Ri為風險偏好系數。若每個風險最多只有一個風險承擔者,這樣有利于每一個風險明確其風險主體。下面我們進行博弈分析,風險主體的行動選擇為承擔和不承擔。令1、2分別代表政府部門和項目公司,對應的風險偏好系數為R1和R2,結果見下圖:
根據R1和R2的不同取值,分三種情況:
當R1>0,R2>0時,可在政府部門和項目公司的博弈中存在兩個納什均衡,即(承擔,不承擔)、(不承擔,承擔)。
當R1>0,R2<0時,可在政府部門和項目公司的博弈中存在一個納什均衡,即(承擔,不承擔)。
當R1<0,R2<0時,可在政府部門和項目公司的博弈中的唯一的納什均衡,即(不承擔,不承擔)。
在情況①中,根據這兩者的風險偏好系數大小不同又分為兩種情況,當R1>R2時,要想使項目整體收益最大,(承擔,不承擔)更為合理;當R1 在情況②中,政府部門凈收益為正值,項目公司凈收益為負值,相比之下項目公司不選擇承擔風險更為有利。 在情況③中,政府部門和項目公司所獲得的凈收益都是負值,所以此時政府部門和項目公司都選擇不承擔。 通過上述博弈分析,了解到具有高風險偏好系數的參與者可以承受最大化風險回報條件的融資風險。風險偏好系數R越大,對應的參與者就越能承擔風險,并且越適合參加PPP模式。在項目公司有關ppp項目融資的討論中假定政府已經采取該模式,那么所分析的主要是博弈中項目公司作為參與者做出決定的子博弈,而對項目公司方,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公司的目標。在選擇時,也只有當其風險帶來的凈收益可觀時,項目公司才會去選擇參與其中并承擔這份風險。政府是通過吸引個人投資來促使該項目的成功,從而將項目成本從項目消費者轉移至全體納稅人的身上,也就是說政府對PPP項目進行的扶持有助于達到博弈的納什均衡,是項目公司作出參與與否選擇的一項指標。 融資結構復雜、建設周期長是PPP的顯著特點,但也由此導致在項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均存在風險,對博弈雙方來說,都容易形成混淆的行為重組,鑒于規(guī)則的嚴細,任何一方容易因為時間、資金、心理等問題,致使在多次均衡后,仍然稀里糊涂地敗北,由此可以證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經濟的發(fā)展勢必同時帶來機遇與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盛立.PPP項目風險分擔研究[J].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2016(19):89. [2]馬宏利,宦文祥.PPP項目風險分配原則在爭議解決中的適用[J].法制與經濟,2017,上旬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