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強
◆摘? 要:提問是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也是教師評估學生學習情況,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指導過程中應積極發揮課堂提問的價值,堅持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從物理實驗特點和教師教學評價入手,做好問題設置工作,提升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教學思路
前言:傳統物理課堂的提問具有很強的隨機性,一般是教師發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以后的提問,其主要功能在于提醒學生保持課堂注意力,提問的效果和針對性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設置方面應積極做好教學思路的轉變,突出提問的效果和互動性,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到學習當中,提升學生物理學習能力。
一、調動學生經驗,巧設問題內容
物理課堂的問題設置應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特有規律,做好問題的難易調整,同時也要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幫助學生從問題入手自主學習和探究物理內容,提升學生物理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以《光的折射》為例,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較為常見,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現象。因此,教師在物理課堂的問題設置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學生已有經驗的調動,在課堂教學中做好問題的設置,如:比如在認識了光的折射以及了解光的折射定律之后,教師可以從淺入深設置幾個問題進行逐步引導:①我們學習了光的折射射等內容,那么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現象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去回想生活的實際經驗,因此很快就可以列舉出一些常見現象,包括“筷子放入水中折斷了”等光的折射實例,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設置第二個問題:②同學們都提到了筷子在水和空氣的交界處發生了折斷(大屏幕展示),那么我們看到水下面的筷子是比真實的位置高了呢?還是低了呢?先引導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生活中類似的經驗,比如,感覺碗中的水有點淺、感覺玻璃下方菜單上的字位置偏高、詩句中“人在岸邊觀水,疑水淺”等。從而初步猜想出水中筷子位置偏高了。教師接著提出問題:③為什么會偏高?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看到水中的筷子說明水中的筷子發射出光線從水中傳播到空氣中人的眼睛,那么光傳播到水面處會發生光的什么?畫出此時光的傳播路徑要根據什么定律?有些學生甚至迫不及待的開始動手畫光路圖,這說明教師的提問引發了學生思考的同時也實現了師生良好互動,有利于后續課堂的正常開展。
二、結合實驗過程,做好問題引導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物理學習的主要難點。教師在物理實驗過程中應根據實驗內容合理做好問題的設置,通過問題的引導性幫助學生自主完成實驗,自主對實驗設計、實驗過程進行評估和反思,通過評估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問題,提升學生物理實驗分析、實操等多方面的能力。
以《探究平面鏡成像》為例,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問題的設置,將問題與實驗結合在一起,實現問題的引導,如教師在課間準備一個大鏡子,課前先讓學生去玩。探究時可以設置問題一:請大家講一講你所看到的自己或同學的像。你能看到哪些成像現象?學生會提出:成對稱的像、我靠近“像”也靠近而且好像變小了、我舉右手“像”好像舉右手等等。問題二:這些現象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平面鏡的成像特點。那么,根據你的觀察,你能總結出平面鏡成像有哪些特點嗎?學生會總結出對稱等。問題三:我們應該怎么證實物和像的對稱關系呢?教師引導學生測量物和像到鏡子的距離是否相等。問題四:物到鏡子的距離用尺子很容易測量,那怎么測量像到鏡子的距離呢?教師引導要先確定像的位置。問題五:怎么確定像的位置呢?教師引導用玻璃代替鏡子就能即看到像也能看到后方的物體,且用另一個相同的物體在玻璃背后移動直至重合。教師設置的問題就像一個個路標,引導著學生去進行合理的實驗設計,使學生很自然地理解這個實驗的設計思路。進而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適當結合評價,體現問題價值
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做好問題與評價的結合,在提出具體問題以后學生根據問題尋找答案,無論答案是否正確教師都應積極給予有效的評價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問題的價值,如果每次只有問題沒有評價,那么問題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下降。
以《浮與沉》為例,在展示生活中的物體有的浮有的沉之后,教師提出探討的問題:物體的浮與沉取決于什么?很多學生會提出取決于浮力大小或者是重力大小。這時應該引導學生一起來分析實驗現象:浮力大的大鐵球沉,而浮力小的小木塊卻浮。重力大的大木塊浮,而重力小的小鐵球卻沉。從而認識到自己猜想不對的。教師可以進一步設置問題:上浮是指物體向上運動,下沉是指物體向下運動,那么物體的運動狀態取決于什么?引導學生回想起力與運動的關系,從而猜想出浮與沉應該是取決于浮力于重力間的大小關系。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思考并不是完全錯誤,而且經過老師的引導也能得出正確的猜想。因此,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思考的不足之處的同時教師應該實施鼓勵性的評價,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更積極融入到后續的課堂學習當中。
四、總結
初中物理課堂的提問設置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從物理學科的特點入手,注重實驗過程的問題引導,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通過提問與評價的適當結合,體現問題的價值,真正實現師生互動的效果,提升提問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侯頌梅.“自主·合作·展示”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珠江教育論壇,2020(01):67-69.
[2]張焱,周瑩.論物理核心素養視野下科學思維的培養實踐——以初中光單元教學設計為例[J].物理通報,2020(S1):14-18.
[3]李燕冰.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物理綜合實踐活動——以“制作簡易的密度計”為例[J].物理之友,2020,36(05):35-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