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釗
摘 要:互聯網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技術發明之一,“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拓展到國民經濟各個行業中最受人關注的應用。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產生了許多新業態,實現了全方位跨界的融合發展方式,倒逼體制改革。以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為例,初步分析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科技創新對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的影響,以及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7.3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6-0178-02
一、文獻綜述
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當代社會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的國家戰略。2014年互聯網金融收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支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2016年3月25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上海黃浦區成立。協會旨在通過自律管理和會員服務,規范從業機構市場行為,保護行業合法權益,推動從業機構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引導行業規范健康運行。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了各種創新創業活動。下面我們簡單梳理一下相關文獻。熊振倜等通過研究“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提出了現階段優化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對策[1]。韓梅分析了金融科技的發展現狀和金融科技帶來的金融創新分析,例如金融科技對金融服務的創新、市場化貸款平臺的創新、支付的創新、區塊鏈等[2]。陸秀英通過分析國內外高校創新創業現狀,就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提出了相應的對策[3]。馮晨通過對相關課題的研究背景進行了分析,進一步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創新創業問題[4]。王艷蓓主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在運用互聯網進行創業的策略上進行討論[5]。
二、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現狀
1.缺乏專業技能。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是高職學生靈活就業的渠道之一。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成功案例不多,多集中在一些傳統行業。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技術更新換代很快,教師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很快陳舊過時。高職院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給學生系統性地開設創新創業相關課程還很少,而傳統的應試教育限制了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的積極性。
2.缺少資金和項目來源。高職院校學生由于缺乏工作經驗和人脈資源,資金積累有限,依靠自己的征信和財產狀況很難從銀行那里貸款獲得創業起步資金。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都是依靠父母和親朋好友的錢去創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旦創業項目無法成功盈利,前期投入的資金就會遭受損失,甚至血本無歸,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高職院校學生往往在創業初期有美好的愿望,但是現實是很殘酷的,創業能夠存活下來的公司很少。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在創業失敗后為了維持生計選擇就業,放棄了當初的創業之路。
高職院校學生在選擇開發項目時盲目跟風,對公司缺乏長遠的規劃,對開發項目的市場前景缺乏深入分析,希望憑借運氣賺得人生第一桶金。他們在創業時往往選擇電商網店等項目,由于在運營過程中沒有個性化的服務,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同質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最終敗北。
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金融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是第三方支付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早期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并不順暢,商業文明所需要的信任在國內是比較缺乏的。賣家不愿意在未收到貨款之前發貨,而買家也不愿意冒欠款被騙的風險提前支付貨款。2003年,為了解決電子商務平臺網上支付和買賣家之間的不信任問題,阿里巴巴公司發起成立支付寶公司,并在2004年推出了具有信用中介功能的虛擬賬戶,開創了全新的經營模式?;ヂ摼W金融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第三方支付平臺極大地降低了資金的融通成本。
根據央行發布的《2018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1 751.92億筆,金額2 539.70萬億元。其中,網上支付業務570.13億筆,金額2 126.3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36%和2.47%;移動支付業務605.31億筆,金額277.3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19%和36.69%;電話支付業務1.58億筆,金額7.68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0.99%和12.54%。2018年,非銀行支付機構發生網絡支付業務5 306.10億筆,金額208.0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05%和45.23%。2018年我國網上支付業務平穩增長,移動支付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電話支付業務則有所萎縮。社會資金清算更加高效,支付服務方式多樣化,市場開放進一步擴大。
四、“互聯網+”科技創新對高職學生創業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催生了一批金融科技公司,例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這些金融科技公司通過自己的平臺與各種金融機構合作,可以將金融機構的各種理財產品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常見的形態有互聯網銀行、互聯網保險、互聯網證券等。金融科技公司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提供適合不同人群的金融產品,提高服務效率同時降低服務成本。
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期間接觸到很多互聯網金融的應用,比如手機支付、網絡眾籌、網絡銀行等。一部分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參加各類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培養創新意識,為后期創業做好了技術儲備。例如,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創業項目《5分鐘打通信息生命線的便攜站》在第六屆“創青春”四川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獲得了互聯網組金獎。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成為一種很珍貴的資源。銀聯、阿里巴巴、騰訊正是掌握了數以億計客戶信息的數據資源,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定規則、獲得利潤?;ヂ摼W為高職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多信息和項目來源,也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融資方式。
五、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方法和途徑
1.培養創新創業思維意識?;ヂ摼W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改變了莘莘學子獲取知識的學習方式。通過互聯網進行招聘和求職,提高了人事經理招聘的效率,也方便了求職者應聘工作崗位。在大數據時代,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是高職院校學生提高就業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學生要充分認識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深刻地影響了創業環境。高職院校學生在選擇創業項目時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在各個行業的應用,如“互聯網+汽車”“互聯網+信息業”“互聯網金融+房地產”“互聯網+自媒體”等,通過互聯網實現與各個行業的跨界融合。
2.構建創新創業模式。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意識的同時也要構建創新創業模式,即三位一體的“理論奠基+模擬實踐+重在實戰”。這種創新創業模式是以職業教育為基礎的,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將課堂教學、模擬訓練和崗位實踐結合起來。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開展專業能力綜合培養,提高創業實踐的成功率。
3.完善創新創業平臺。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需要充分整合社會資源,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通為創業做準備。高職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搭建的信息平臺篩選創業項目、籌集創業資金,依托學校科技軟件園和創業俱樂部為學生孵化小型高新企業。高職院校應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教學改革,提高師生參與創業的激情。
互聯網金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了大門,“互聯網金融+”可以充分發揮眾包、眾創、眾籌的合力,發揮融合創新、協同創造社會價值的潛能,降低創新創業的門檻,讓普惠金融真正普惠大眾。
參考文獻:
[1]? 熊振倜,湯浩源.“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智庫時代,2019,(9):103-104.
[2]? 韓梅.FinTech的發展現狀與金融創新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6,(23):88-90.
[3]? 陸秀英.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62-163.
[4]? 馮晨.基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高職學生創業初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6,(32):89-92.
[5]? 王艷蓓.基于雙創背景的高職院?!盎ヂ摼W+”創業驅動策略[J].科學咨詢,2019,(33):10-11.
[責任編輯 鄧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