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偉
摘要:當前,我國家各地的生態環保形勢依舊非常嚴峻。在東北長白山、大興安嶺,在貴州丘陵地帶、云貴高原區域,在甘肅敦煌,在內蒙古,生態環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對于生態環境的整治,國家采取了很多不同的舉措,生態林的營造就是一個重要的方法。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些生態林的環境改造作用卻并未達到預期效果。本研究重點分析了低效生態林的成因,并對其改造技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低效生態林;主要成因;改造技術;探討
通過營造生態林來改善生態環境,這是符合生態環境相關研究的。因為森林本身就具有極強的環境修復、生態整合能力。有了森林,才能有豐富的植被覆蓋和適合昆蟲、鳥獸生長的環境,才能實現地面、地下以及空氣環境等的有機整合,從而在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相反,如果生態林處于低效狀態,其功能作用就會大受影響。這也是我們要深入分析低效生態林的成因并加以改造的原因所在。
1低效生態林的成因分析
低效生態林的成因復雜,通常來講,低效生態林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單獨某方面的因素。其中既包括自然地理因素,也包括病蟲害因素和人為因素等。這就要求責任單位、責任人員深入客觀地分析低效生態林的成因,為后續開展整治工作提供參考。
1.1自然地理因素導致林木生長情況不佳
林木的生長會受到地形地質、土壤營養成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在云貴高原或西北戈壁地區,其地形偏向于丹霞地貌,土質營養情況較差,含有礦石成分較多,則林木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特別是一些專門用于防風固沙、修復局部地區生態環境的林地,所處環境本身就比較惡劣,屬于鹽堿地、戈壁灘或者淺土層覆蓋的林地、坡地等。在這類地形地質條件影響下,生態林的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有限,水源灌溉條件有限,生態林的看管維護也較為不力,很容易出現低效生長的情況。比如火力楠、樟樹等闊葉類樹木,它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比較高,在一些地理環境較差、土壤營養匱乏的地區生長狀況往往不理想。
1.2林木自身品種較差,或與當地環境不適應
針葉林、闊葉林、灌木林特性不同,生活環境也不同。有些園林單位、工程綠化部門對于林木的生態化種植缺乏足夠的經驗,對于目標樹種的選擇缺乏經驗,或者選擇的種苗本身存在病蟲害等問題,這種情況就會極大地制約生態林的生長。比如一些樹種苗在其原生苗圃成長環境中遇到了干旱天氣或者受到美國白蛾等蟲類的侵害,導致種苗的生長緩慢、生長機能受損。這樣的樹種在移植到生態種植區域之后也往往難以緩解,種苗死亡率較高。
1.3人為因素對生態林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
人為因素造成低效生態林,主要體現在人員專業性的不足,硬件配置的不足,后續管理的不足等等。如一些低效生態林所處的位置偏遠,車輛進出不便,水利灌溉不便,防蟲治病不便。還有一些低效生態林缺乏專業團隊進行后期養護作業,雖然前期林木的生長情況良好,但在遭遇泥石流或者滑坡之后沒能及時彌補,對林木常見病蟲害的防治不及時,就可能導致后期林木大量減少,林木生長情況受限。人們常說“三分造、七分管”,但很多生態林在管理方面的投入經費不足,水利灌溉不足,種苗補充不足,病蟲害防治不足,自然會出現低效生長的情況。
2低效生態林的技術改造方案
2.1對缺損嚴重的林地及時補栽套種
對缺損嚴重的林地,毀林重耕是一種極大的損失,重新播種補種是個可行的策略。要根據生態林的生存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分析林地所在土壤的營養構成,分析其適應的林木種苗類型。在此基礎上優選合適的苗木品種進行套種補種。如在純粹的針葉林環境中適當補種過渡性的樹種,實現針闊葉林混種。或者在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之間進行混種套種,可選冬青、連香樹、水青樹、石楠等樹種進行種植。這樣對補足林木缺損會有較好的效果。對于補栽套種減少缺損的生態林,需要做好不同樹種之間生態屬性、植被特性的考量,應當避免多樹種之間形成惡性競爭,相互干擾生長。
2.2重新造林
在一些低效生態林補救價值較低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重新造林。重新造林需要根據林場環境進行考察,確定環境氣候條件、土壤土質條件、水利灌溉條件等等。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選種,并選擇樹種適合的季節種植,并進行土壤環境改造、修整坡地、翻耕土壤、施足肥料,進行土壤改良,建設基本的水利灌溉設施。之后需要對種苗進行篩選,配置好營養袋,并按照合理的密度進行種植。結合天氣預報或者季節情況等進行擇期種植,以便能在種苗栽植成功后及時得到灌溉,在初期獲得良好的生長條件。
2.3加強后期管理維護
低效生態林在進行補種或者重新造林之后,后續的林木管理工作還是要落實到位,才能有效保證林木的生存質量。要根據生態林的種苗類型及其所在地形環境等進行合理規劃,及時進行除草施肥作業,避免大量地表植被搶奪林木生長的營養物質;此外,要做好林木的修剪工作,保持林木的透光率,保證林木的生長空間,實行間伐、衛生伐。要密切關注生態林中的植被情況、種苗成長情況、病蟲害情況,做好林木場地的防火保護管理,設置林間隔離帶。
2.4對管理團隊、責任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
低效生態林的存在,和相關人員的專業性不足,對生態林的病蟲害情況處置不當,對林木種苗的生長情況管理監控不當等有直接關系。在進行相關人員的培訓方面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可以結合林業管理部門、林業大學等研究機構、科研單位共同建立常態化的培訓機制,對基層管理人員、種植施工人員等進行專業知識、技術的培訓,切實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水平。對各個林場或者林區常見的情況、問題要及時制定應對措施并做好相關措施、技術的交底工作。要確保一線管理人員具備妥善的林木管理和維護能力,從而保證生態林木的生長狀況。
2.5加大投入,改善生態林的生長條件
經費不足、科研工作不到位,對林地土壤地質條件的檢測和改善工作不到位,這也是制約生態林生長的重要因素。因此,監管部門、責任單位需要積極進行籌措,提供必要的林木管理經費,做好林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林區養護所需的肥料、藥物等的采購置辦,做好優質種苗的選拔,為生態林的成長維護、撫育管理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支持。
3結語
低效生態林的存在和多方面因素有關。比如林地本身的土壤環境或者樹種樹苗的特性,又或者人為因素的影響等。面對低效生態林,需要進行科學客觀、全面有效的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有效的技術改造策略。如此才能真正將低效生態林轉化為高效生態林,為我們的生態建設多做貢獻。
(收稿: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