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博* 廖 潔
([1]福建農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 福建·閩侯 350108)
大學物理是理工科學生非常重要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該門課程對培養學生的理工思維至關重要。[1]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和獨立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2]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思維,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縱觀國內高校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習情況,掛科率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擾大學物理授課教師的最大問題,如何提高學生成績,強化學習效果,已成為當前大學物理老師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3]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學物理開設的學期一般是大一階段,高中的物理知識儲備顯然無法滿足大學物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再加上大一學生各方面都處于適應階段,因此,對學習物理課程的難度認識不足,導致出現厭學情緒,學習效果不佳,進而引發掛科,甚至影響了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故此,提高學生對大學物理的學習興趣,已成為很多高校物理老師思考最多的問題。
目前就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主要有如下幾種途徑:(1)將相關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將書本知識生活化,拉近了物理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的代入感,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大學物理知識覆蓋面比較廣泛,想要找到非常合適的生活事例往往非常困難,此外,一個生活事件中,一般會包含多個物理學知識點,想要完美契合教學大綱較為困難。(2)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增強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強化對物理知識的學習。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增強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將大學物理與專業技能培養進行有機的結合,提早訓練了學生的專業能力,但是由于知識本身難度的增強,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大,可能會對一部分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產生負面影響,致使學習興趣嚴重下降,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鑒于目前大學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本人擬利用智慧教學平臺“課堂派”進行輔助,以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簡稱PBL) 為主要教學方法,期望通過新手段和新方法的結合應用,改變目前物理教學的問題,探索出一種新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4]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與教學平臺?!罢n堂派”以其操作簡便,功能強大等優點而被很多高校采用?!罢n堂派”無需下載軟件,只需通過電腦瀏覽器和手機微信公眾號即可點開操作。此外,“課堂派”還具有教師備課、學生預習、課堂互動和線上討論等功能,為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開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比如:溫州大學鄭冬松老師等人將該教學平臺應用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堂教學中,實現了高效教學與實時的教學反饋。[5]陜西師范大學劉麗麗老師通過將“MOOC”與“課堂派”相結合的方式,為高校翻轉課堂的實踐研究帶來了新的嘗試。[6]因此,采用“課堂派”智慧教學工具輔助大學物理的課堂教學,將會具有很好的效果。

表1
PBL 教學模式起源于美國20 世紀50 年代中期的醫學教育,后經不斷實踐與改進,目前在美國醫學院校課程教學中得到了大力推廣和應用且有取代傳統講演模式的趨勢。[7]由于PBL 強調教學要以真實世界發生的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小組學習方式,討論交流提出解決方案,能夠較好地解決理論學習與實踐融合的問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形成團隊意識和強化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該學習模式已經擴展應用于其他如商業、建筑、工程、法律、社會工作等教育領域,在中小學教育中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我國自上個世紀90 年代初開始介紹引入 PBL 學習模式,翻譯介紹了相關書籍,對PBL 的概念特征、實施流程、師生角色及教學設計方法、效果等進行了討論,并進行了應用于教學實踐的嘗試。
利用“課堂派”發布項目問題,預先讓學生以3-5 人為一組,作為項目小組。根據項目問題,小組分工進行問題的解答。這其中,教師會根據項目解決所涉及到的章節給學生提供在線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觀看自學,此外,利用“課堂派”在線交流功能與學生定期展開線上討論,引導學生利用何種方式可以有效解決問題。
課中教學分為兩個階段:(1)專業知識講授階段:在項目進行的初始階段,學生對所需知識進行學習。在網絡在線資源自學的同時,老師根據實際需要,開展線下互動式教學,以啟發的方式,學生互動討論的模式展開教學。(2)項目化學習階段:以問題為導向,學生以小組為團隊,協作完成所提問題。設計解決方案,依照方案進行實驗,并最終形成完整的項目完成報告。
每個問題解決階段,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項目完成答辯,現場接受老師和同學們的提問。并通過答辯結果對自己的項目報告進行改進,并最終提交項目報告。
通過調查384 名2016 級-2019 級理工科學生對開展PBL教學的態度和看法,形成了一份針對大學物理項目化學習開展的調查問卷。發放384 份問卷,回收384 份(見表1)。
從數據看出,學生們對采用PBL 的教學模式具有較高的興趣,并在選題方面,也更傾向于貼近生活實際的選題。根據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采用“課堂派”與PBL 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大學物理的教學,不僅可以契合學生的學習想法,也能夠針對現行大學物理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進行改進,從而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團隊合作的能力。
采用“課堂派”和PBL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大學物理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但是,此種教學模式依然存在著不足,比如:在選題上需要更加深入的調研思考,要在滿足學生對“貼近生活”的需求同時,又能夠很好地契合教學大綱,做到按照計劃教學,還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